“被监视了”“失去了快乐的暑假了”……最近,一名海南网友的发帖引发了大众对“智能纸笔”的讨论。该网友表示,老师给全班同学发放了一支有特殊笔芯的“点阵笔”,笔头旁边的摄像头能捕捉特殊纸张的笔记,将笔记实时传导,学生什么时候写,写了什么,老师那里都会收到通知,暑假作业必须用这个“笔”来写。

作业倒计时剩余时间提醒软件(实时跟踪作业完成情况)(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红星新闻报道,这种笔在市场上又被称为“马良笔”或“智能笔”。目前,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有学生使用“智能纸笔”,按照生产厂商宣传内容,它可以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也有学生认为因此受到监视,且“智能纸笔”使用率并不高。

从设计功能上看,智能笔的确旨在提升练习效率和教学针对性。比如,一些“马良笔”可以让老师实时了解测验的正确率、做题时长、知识学习程度等,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发现疑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个性化数据采集和客观题自动批改等设计,也是为了帮助老师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教学。

然而,当类似的“黑科技”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除了要了解那些“听起来很美好”的功能,更应经过严谨论证,充分考虑到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比如,通过智能纸笔,学生做暑期作业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实时传递给老师,这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也会使其产生被监视的不适感。可以想象,由于智能笔让学习轨迹“一览无余”,一些学生为了不被批评,哪怕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得乖乖坐到书桌前答题。可事实上,这样做只是在“表演用功”,是意识到自己“被盯着”之后的无奈选择。类似做法也会冲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感,继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不被尊重的负面感受,引发逆反心理。

作业倒计时剩余时间提醒软件(实时跟踪作业完成情况)(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暑假本来就是学生的放松时间,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假期安排和学习习惯。学校及老师应当尊重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权利,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处在随时可以被监视的紧绷状态中,是一种行为上的越界。

而且,智能笔采集用户数据是否合法,也值得商榷。有专家就解读,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只有在征得学生监护人明确的同意、证明具有充分必要性的情况下,才能构成使用智能纸笔收集个人信息的条件。然而,在一些地方,学生只是被要求统一使用智能纸笔,家长既未被说明这样做的充分必要性,也没有被提供太多说“不”的机会。更何况,在征集了大量学生信息后,这些内容能不能得到妥善保护,会不会被不法商家打包售卖,都是未知数。如果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就容易引发隐私泄露问题。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智能笔类型,学校的具体收费要求也各不相同。据红星新闻报道,昆明一学校的毕业生称,学校使用的“马良笔”需要学生支付799元购买。另外一所学校的学生则告诉记者,他们学校是统一免费发放智能纸笔,而学生如果中途将笔弄坏,需要照价赔偿。

在没有证明充分必要性的情况下,如果是让学生家长“掏腰包”,无疑会存在教育乱收费、教育不平等等隐患,对一些家庭构成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哪怕是由学校统一出资,也存在这笔教育经费花得值不值、决策科不科学的问题。

对此,显然不能由学校的一个通知就简单“拍板”。邀请专家、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代表参与讨论,在了解相关智能设备的实效、科学性、必要性之后再做决定,才是对学生更加负责的态度。(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