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91岁的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根据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最新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

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

袁隆平爷爷,国之巨匠,国士无双,为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

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致敬,缅怀!

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但他不仅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国士,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1青涩的袁隆平

他并不是一出生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他真的选定这条路,要从1960年,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说起。

既然水稻自身可以天然杂交,那是不是代表也可以做人工杂交水稻呢?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即使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是根本没有杂交优势的,不看好他的想法。

但他丝毫不理会,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个科研课题。

整整5年的时间,袁隆平在稻田里苦苦寻觅,找到6株杂交水稻,经过两年的春播与翻秋,有4株繁殖了下来。

后来谈起这个过程,袁老感慨道: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年轻时的袁隆平,有着青年人都会有的叛逆和青涩,也更多了几分无畏。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叛逆”和“无畏”,才让他得以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创造出奇迹。

不迷恋权威,而是要去挑战权威,这才是通往权威的道路。

2倔强的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2)

自从选定了这条路,无论酷暑还是寒冬,袁隆平都日复一日,雷打不动地埋头在水稻田间,做检查、搞研究。

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县城发生了7.2级地震,要求全部人员撤离。

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他说:“我的种子就在这里,我怎么能走?”

倔强的袁隆平搭了个棚子守着试验田,笃定要和水稻在一起。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他:“袁隆平最苦、最难是1970年以前,但他从来没有消沉过,也没有抱怨过。即使再多苦难也难不倒,这样的人我还没发现第二个!”

正如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说的那样: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成就每一个匠人的,大概就是这等倔强和坚守吧。

3傲娇的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3)

当一个人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投入,是终将会收获硕果的。

袁隆平当然也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老及其团队所创造的四个水稻产量“奇迹”再一次震惊世人:

“盐碱地,亩产800公斤,这是奇迹啊!”“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超过600公斤,这是奇迹啊!”“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670公斤,这是奇迹啊!”“海水稻,产量300公斤,可以养活1亿人,这是奇迹啊!”

90岁的袁老,傲娇地列举着一个个堪称“奇迹”的水稻产量的数字,内心的骄傲和喜悦溢于言表。

是啊,这怎能不让国人感到骄傲呢?

中国连续三年海水稻产量一直遥遥领先全世界!这不仅是袁隆平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的骄傲!

4严肃的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4)

虽然袁隆平在镜头贡献了不少可爱的表情包,但一回到了学术面前,他比任何人都严肃认真。

成为中国的科学泰斗后,每年都有不少名校的高材生想投到袁隆平门下,当他的实习生。

有不少学生只想呆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写论文,但这种学生,不管成绩多好,袁隆平都一律不收。

他给自己的研究生下了一条死命令:必须下田!

他掷地有声地说:“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袁隆平曾这样形容自己:“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即使已经90岁高龄,不能再下田劳作了,但他还是会每天坚持去田里看看,说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

学术之精髓,在于实践,在于学以致用,造福人类,而不在于发论文、评职称,更不在于为自己谋名谋利。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袁隆平,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大学者,真国士。

5撒娇的袁隆平

不要以为袁隆平是不解风情只会种田的钢铁直男,在妻子邓哲面前,他会瞬间变成甜甜的宠妻狂魔。

有时情到深处,一首情诗就把老婆看得心花怒放: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他出差时还惦记着给老婆买裙子,结果又不知道尺码,就干脆大手一挥买了两条,让她“哪条合适穿哪条”;

出国时害怕老婆走丢了,就做了块牌子挂她身上,上面写满了英文求助语;

老婆好不容易考了驾照,刚想过过飙车瘾,他却一口否决“好不容易团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几年”;

就连老婆洗澡时,他都害怕她碰上煤气中毒,隔几分钟就要喊一遍老婆的名字……

这样的宠妻狂魔袁隆平,你爱了吗?

6深情的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5)

袁隆平和邓哲相濡以沫几十年,也没少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

他曾感叹: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妻子不曾负他,他也必然不负妻子。

1982年的除夕,邓哲突发急病陷入昏迷。

袁隆平一下子懵了,他做梦也没想到,那个说好要一起白头偕老的妻子,会一下子命悬一线。

偏偏这时候,袁隆平的母亲和岳母也相继病倒,整个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袁隆平没有时间悲伤,他只想尽全力救回妻子。

他白天照顾老人,晚上陪护妻子,经常几天几夜都合不了眼。

他耐心地给妻子翻身、擦身、换衣服,一遍遍地在她耳边给她讲故事、唱歌……

也许是袁隆平的深情感动了上天,不久,邓哲终于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一个月后,竟然完全康复,健康如初。

我们只看到了这个人在事业上的格局和胸怀,殊不知,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他也有深不见海的笃定和深情。

7难过的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6)

平时总是乐呵呵的袁隆平,只要说起当年那段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历史,就忍不住难过到极点。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沉痛地说: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

粮食看似是小事,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一个民族的底气。

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

所以,才有了像袁隆平这样的人,用毕生心血,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让我们不用为吃饭而发愁。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忘了过去的苦难,肆意浪费粮食,把食物当成垃圾一样糟蹋,实在可耻至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浪费粮食,才是对袁隆平最大的尊重和爱戴。

8霸气的袁隆平

但是,当记者问袁隆平,现在是不是特别害怕,饥荒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霸气地一锤定音:“不可能了!”

是啊,有他在,不可能了。

前几天,网上一段视频又火了。

在外面谣传中国粮食危机时,90多岁的袁隆平,手插在裤兜里,踉踉跄跄,独自去超市看米价。

看到米价稳定,他放心了,又高高兴兴回去了。

我们生在如今安稳盛世,早已远离了饥饿,这背后,正是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付出。

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有两个人不会让你饿肚子,一个是你妈,一个就是他!”

世间若有真国士,袁老当之无愧。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7)

有人说袁隆平是“活菩萨”、“当代神农”,他却说自己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老农民。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袁隆平是否被过誉了?”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说的:“不是袁老被过誉了,而是像袁老这样的人,和他们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了。”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日益富强的中国。

何其有幸,我们拥有袁隆平这样的无双国士,拥有许多像袁隆平那样不图名利、为国为民的科研工作者们。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我们的民族才能摆脱苦难,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袁隆平先生,您永远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英雄。

您的贡献,我们会永远永远记在心里,而这时代也如您所愿:国泰民安,人人丰衣足食!

(来源于网络)


第二篇

刚刚,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

中国失去了一位脊梁,

一位值得所有人默哀的巨星!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新华社传来沉痛消息: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还记得

2018年11月18日,

在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仪式,

袁隆平获得的生命科学奖项。

那时候,

袁爷爷就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到现场,

而采用了视频致谢的方式。

视频中,

他还提到:

科学研究无止境,我还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的心愿是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这位填饱了十几亿人肚子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89岁仍然奔波于田间地头的“父亲”,

这位令全世界瞩目的中国人,

这位一生朴实无华的老人,

带着梦的种子,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化成了一道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但袁隆平院士的离开,

并不意味着“遗忘”,

而是铭记。

饮水不忘挖井人,

穿衣不忘织布人,

吃米不忘种稻人。

看过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才懂他一生的悲喜......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8)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在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

注释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9)

经历过饥饿

立志要研究出高产水稻

考大学时

袁隆平想要学农

父母都不赞成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终说服了父母

他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学习了四年

他说:

“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0)

毕业后

他一边教书育人

一边做农业科研

而他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

最难忘的18个年头

他见过饿殍

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

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

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

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1)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他认为杂交水稻大有可为

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2)

因为有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水稻才能进行人工杂交

为了寻找它

袁隆平拿着放大镜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探索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3)

特殊时期

他的那些像盼孩子一样

盼出来的秧苗

经常被轻而易举地被人扒光

他怕看不住苗

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4)

无数次实验

无数次失败

他依然没有放弃

1970年11月

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

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

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

袁隆平接到电报赶到三亚

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5)

“野败”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

铺平了道路

1973年

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他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我要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6)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7)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

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8)

中国青年报《世界可以没有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

(2008年8月29日)

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

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

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19)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

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20)

尽管已经90多岁了

他依然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

湖南省农科院

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这块田从设立起就是他的“心病”

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下田

获国家最高荣誉

“共和国勋章”那天

他只知道

衡阳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

他立即赶过去

在现场

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年轻人亲切地称他为

”90后梗王”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

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

他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送别杂交水稻之父作文三百字(中学生作文的写作素材)(21)

一穷二白时

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名满天下时

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

他让所有中国人端牢了饭碗,

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如今,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功在当代

惠泽千秋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袁老,一路走好!

您的故事,

中华世世代代,世界世世代代,

都会铭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