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识宋朝时,是在电视剧《知否》中。近几年宋朝的电视剧很是流行,人们也可以从影片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宋朝当时的文化以及社会地位。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在宋朝被贯彻得淋漓尽致,从上到下一个孝字,将整个宋朝的朝纲把控。

其实《知否》中的一些言论在宋朝是并不能够成立的,比如双亲在世不能分府别住,必须要奉养父母到老,且双亲去世必须要在家度过三年的孝期后才可回朝继续任职。

其实在中国古代,守孝一词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到了宋朝更加的上岗上线,被直接拿到了朝堂,当做了一种论礼的证据。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1)

这也是宋朝丁忧制度的来源。有官员父母去世后,该官员必须辞去官职回家守孝,一般孝期为三年,如果国家特令可以不守孝期。

一、丁忧制度的前世今生

我国古代一直有丁忧的制度,只不过到了宋朝时期,丁忧制度更加的明显,也因为丁忧让宋朝有了很多的政策无法实施。

国家制度要求,无论是谁,包括官员以及平民,必须要对长辈的养生和丧死负责,养生是负责长辈活着时候赡养,看顾,还要每日请安问候。丧死则是举行丧事为其守孝,祭奠曾经列祖列宗等等。

《知否》中的养生其实很多,例如,盛大人和自己嫡母虽然没有什么血缘,但还是为其养老送终。

1.百善孝为先

至于丧死,《知否》中,最常见的镜头就是罚跪祠堂,其实这也是当时宋朝一种官员的制度。如果子女作出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当事老人的则会被罚跪祠堂侍奉先人。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2)

丁忧制度其实在我国周朝时期便已经存在了,当时守孝三年只是习俗,而到了春秋战国之后,由儒家提出要重视丧事,也就是死者为大,丧事的礼仪以及一些思想也就在这个时候被传入了千家万户。

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候,很多的学说都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包括孔子的儒家学说,而孔子的话最让人印象深刻且被广泛运用的就是“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声,孔子也靠着自己的绝学将自己的儒家学说推广到了无数地方!

经过长达千年的时间演练,到了宋朝时期,丁忧制度已经逐渐完全。

然而对比先人,宋朝的丁忧制度更为严格。

此前乃至唐之前,东汉等朝代要求的丁忧制度多为父母一丧,官员在知道自己的父母的丧事后,会酌情为其准假,并能够办理休职的就会办理休职,之后等恢复后就可以继续回到朝堂,而到了宋朝时期,太常礼院当事,将父亲去世,重孙子也必须要辞官回家,纳为条例

2.以丁忧选官

由于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所以到了宋朝时期,直接将唐朝已经完善的科举制度进行挪用。以前的朝堂上选官制度并不是有志者事竟成,而是世家大族占据了一整个江山,随后在唐朝的时候出现了科举制,直接将曾经的那些制度废掉,用了新的方式来代替。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3)

科举制发展代替了以前的中庸制度,当然会有很多人不满意,到了宋朝时期,顽固分子也就变得多了,于是开始就礼制等问题大做文章。

而在人员选举上,则没有唐朝的开放性,宋朝的选举多了一些其他一类,且不允许不孝之人做官。

因为有了很好的选官服务系统,所以为了更加的“亲民”,宋朝礼部开始出台这样的政策!

这个不孝之人可以是没有侍奉父母,赡养双亲的,也可以是在父母死后自己没有受过三年孝期,甚至瞒报没有守孝的。

可能这些在我们看来已经算是平常的,但是在宋朝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

二、丁忧制度的影响

宋朝极为重视孝道以及礼制。当时的儒释道经过唐朝的融合,到宋朝已经全面完善宋朝时期,整个国民国风已经逐渐倾向于儒释道阶段,所以对于礼制包括孝道和仁义的要求也会更高。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4)

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例外,比如宋朝时期的一位能人可做宰府,然而由于父母双亲逝世,按例他必须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不得再任职位,然而当时的朝廷有极为需要,所以直接破例召回了朝堂,封其为太子少师,兼太子少傅,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他就是在宋朝曾有赫赫威名的权相史弥远

1.逃避丁忧会如何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是宋朝有不少,虽然会让人觉得这是不孝,但有句话叫国家的安危胜过个人,而权相史弥远是因为自己的人在朝堂施压当政者所以便有了这个例外。

其实在宋朝时期,有权利的人很少能够服满三年孝期,除非是一些官级在中下的一些官员,则一般都服满三年,校期校期到任后或者重新递折子官复原职,或者被调剂到其他岗位,有人说这么好的差事,就算被调剂到其他岗位,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还要逃避丁忧呢?

其实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包括他的人脉资源的黄金时期,是在一个特定时间的,然而过了这个时间,就算这个人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再达到最高的那个位置。所以时间就是生命,在古人来说也是一样的,白白耽搁三年的时间,自然有很多人不愿意,所以在宋朝时期也会有很多人逃避丁忧。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5)

逃避丁忧一旦被查出来,那么轻则罢官降职,重了是可能坐牢的!

2.王安石变法,丁忧被滥用

宋朝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方针和经济政策。

王安石阵营中有一位叫李定的官员,是整个变法中的核心人员,然而这个核心人员却受到了宋朝当时很多老将的反对,原因就是李定逃避丁忧,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也借此以理定陶必定,有则整个党派都属于不孝目无法斗之人为由,将王安石的变法政策一压再压。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得到多少成就。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当时的领导人对王安石等人的不信任,以及反变革一派将整个变法派的核心人物拿捏住了。其实这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对于当时的变法来说太过于新颖,再加上李定确实违反了当时宋朝的法治制度。

这就是丁忧制度的弊端,虽然孝是应该的,但在以前很容易矫枉过正,且丁忧制度的弊端很大,被他人拿来给别人放绊脚石也是常有的事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6)

比如,当时有位官员本来该要晋升了,可是他人不愿意这个人晋升,于是就向太常礼院上述,说此人在家不奉双亲,甚至将父母亲放在了其他的宅子,而经过核查此事确实是真的,于是这个本来应该晋升名额,变成了这个举报的人。

而这个本应该晋升的人,父母是一对吸血鬼,且穷凶极恶,很是贪婪,还是被判定为必须要奉养双亲到老!其实就这个来说,很多人觉得宋朝的丁忧制度并不完善,甚至非常的苛刻,但宋朝对于武将丁忧则并不一样。

从宋朝建立之初,整个朝堂的根基并不完善。为了达到中央集权制度,所以很多文官选拔制度被征用,再加上唐朝的科举制度为宋朝选取了大量的文官,但宋朝重文轻武五官的要求就没有那么多要求,宋朝时期将领到并没有多少。

所以在宋太宗之前,武将是可以不服从丁忧制度的。

3.武将不守丁忧

宋真宗曾经下令,由于宋朝武将并没有多少,便给了武将特赦,不愿意守孝三年的可以守孝100天,之后返回朝堂继续自己的职务。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7)

毕竟守孝三年是要辞官的,可如果武将都辞官,那么他们离了军营和士兵,武将就变成了一文不值,本来宋朝武将就偏少,如果再因为丧事裁撤掉大批的官员,那么宋朝的江山也会变得岌岌可危。

宋庆宗时期靖康之变发生也就从此开始武将再也没有了丁忧制度,即便父母双亲都意外死亡他们也不可回家守孝。

总结

古时候的人对于孝道到了一种神话的地步,虽然我们中国人尊重孝道,但那时候的孝道真的有些矫枉过正了,毕竟很多事情都应该要理性的判断,但是以前人的思想没有得到开化,所以这些政策才被有心人利用!

升官看人品,这句话没错,但错在了这个制度过于的极端,以至于将很多的有志之士,有能之士,拒之门外,如果你的丁忧没有做好那么很可能前途无望了,甚至不光是没有了前途,连自己现在的官职都保不住!

南宋时期官员们都干出了哪些坏事 宋代丁忧制度是官员仕途的(8)

在宋朝,赡养双亲是一种规定,如果不完成那么就相当于上了国家的黑名单!有些时候,有些官员为了让自己的路走得更顺畅,会故意以对方没有丁忧,而将对方拉下马,这都是常有的事。总之,丁忧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的孝道,但又使官员的职业生涯遭到了冲击。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会要辑稿》

《续资治通鉴》

《礼记译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