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94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老公陈振兴跟随同乡去了广州南沙打工。

他在那边一家工厂干了两年后,辞职出来租了一个小门面,开了一家修理自行车的店铺。

修理自行车是他的老本行,他从十几岁起便在老家跟随一个老师傅学修自行车。出师后,自己去镇上开了一家修自行车的店铺,生意勉强还行。

但是,我跟他结婚,后来又生下儿子后,店铺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起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

看着儿子渐渐长大,而我们还买不起镇上的房子,城里的房子更是望尘莫及,老公感到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后来便动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起初,我是不支持他去的。

但他说,分开只是暂时的,等他在外面赚到钱了,要么回来买房,要么把我们母子都接过去。反正,会让我们一家人以后过得更好。

在他勾勒的美好蓝图下,我最终妥协,伤感地目送着他背起行囊,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而我和此时才5岁的儿子,留在乡下老家做了留守妇女和儿童。

两年后,老公在南沙开了修理自行车的店铺,才问我,要不要也过来这边找份工作,说女人在这边找工作很容易。

一边是儿子,一边是老公和挣钱,我犹豫了好多天,最后决定选择后者。因为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交给公公婆婆带,完全没什么问题。

二胎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二胎生下小棉袄后)(1)

2

坐火车去广州那天,我特意选在了一个上学日,为的就是避免与儿子道别,怕他闹情绪。

但事实告诉我,我的这个想法真的是自以为是,伤人不浅。

我到广州与老公汇合后,打电话回家,婆婆告诉我,儿子放学回来,见我已经走了,原本还开开心心的,脸马上就沉下来了,平常能吃两碗饭的他,晚上只扒了几口就不吃了。

她不放心,去儿子的房间看他,想跟他聊几句,说爸爸妈妈去外面挣钱,是为了以后在城里买房子,到时把咱们都接到城里去住。

但儿子根本听不进去婆婆的话,而是脾气很冲地朝她嚷道:“他们就是不想管我,我才不稀罕住城里的房子!”

听到婆婆转述的儿子的话,我心里酸涩不已,也有些后悔选择到广州来。但千里迢迢,来都来了,我也只能说服自己放下心来,先好好在这边找份事做再说。

如老公先前所言,女人在广州找工作的确还是比较容易。

只是,像我这种文化不高,也没什么特长的,工资高且体面的工作自然也干不了。所以,最后选择进了离老公自行车修理铺不怎么远的一家电子厂当普工。

这家电子厂的效益看起来非常不错,因为我经常要加班。班加得多,虽然辛苦,但看着每个月的工资,心里便喜滋滋的。

老公更没闲着,他收了个徒弟,店里一些事他会交给徒弟学着做,晚上他给自己找了个赚外快的活儿,开摩的。

这块儿是经济开发区,既有工厂,居民区,学校,也有不少酒店和商业店铺,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都多,摩的生意挺不错,有时候晚上几个小时的收入比自行车修理铺的收入要高几倍。

也就是在开摩的时,老公萌发了一个大胆的念头,他想开一家卖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店子。因为他觉得这个市场需求挺大,而我们附近方圆几里却没有一家这样的店。

3

老公不到二十岁时就自己创业,所以再开个店对他来说,不是啥难事,不会像有些想创业的人那样,老是瞻前顾后,怕这怕那的。

他知道,只要资金到位,找到理想的货源便行。

找货源这块儿不是难事,多打听,多跑跑,就能搞定。但资金这块儿,我们俩手上的存款加起来,还远远不够开一家老公心中理想规模的店。

老公不想等我们先积累起第一桶金,再来干一番事业,而是想先把事业干起来,再来积累第一桶金。

他的这种思维,要是换做没来广州前的我,肯定是不同意的。因为我怕冒的风险太大,万一生意做不起来,那我们便负债累累。

但如今也算见过一些世面的我,特别是想到儿子还在老家做留守儿童,而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条件将他接过来一家团聚,所以我也想博一博。

这次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老公,并且马上和他一起张罗着向银行贷款,还有向两边的亲戚借些钱。

在我们夫妻的同心协力下,1998年,我们的车行开业了,主要卖各种自行车,加上少量摩托车。

我们店子的规模还算比较大,老公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何况他的自行车修理铺还在开着,所以我提前从厂里辞了职,正式当起了车行的老板娘。

从一个乡下的农妇,到工厂打工妹,再到自己当老板,短短两年,我经历了几种身份的转变。这让我觉得待在大都市,未来真的充满无限可能。

之前,我一直想着,等攒够钱就回老家买房定居,但随着在广州有了事业,这种想法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淡。

老公其实比我更早就没有了回老家生活的打算,他想真正在大城市立足,改变他这一代的命运,也为儿子的将来创立更好的条件。

二胎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二胎生下小棉袄后)(2)

4

老公对自行车很内行,而我待客又很热情,我们的车行生意一直不错。甚至还有一些外国客人,经朋友介绍,慕名到我们的店里来买价格比较昂贵的山地自行车。

还有不少老乡,也时常会帮衬我们的生意,介绍一些工友或他们的孩子过来买自行车。

做生意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个道理,老公早早便懂,我也越来越领会。

所以,尽管我和老公当上了不大不小的老板,收入也比以前翻了几番,但我们对待以前那些普通的老乡和工友,从不摆老板的架子,还是像以前一样很亲切随和地对待他们。

每次见到他们来串门,端茶递水,水果瓜子,忙得不亦乐乎。我们夫妻和我们店子的口碑在那块儿,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车行开了三年左右,我们便在南沙供了套120多平的商品房,打算以后把儿子和公公婆婆都接过来生活。

我和老公把未来想象得很美好,可是,我们没料到,接下来迎接我们的,是让我们头疼不已的恶劣的亲子关系。

2001年,我们在南沙的房子装修好,公公婆婆和儿子也过来了。儿子此时12岁,我们把他弄进了附近的一所中学就读。

儿子这几年虽然与我和老公的关系很疏离,从不主动跟我们亲近。他在老家读书的这些年,成绩虽然不算拔尖,但也不差,有时也能考高分。这也是我和老公能安心在广州创业的其中一个原因。

可我们把他安排到这边读书后,他的成绩便一落千丈,每次考试总是垫底。

他的班主任找我谈话,说他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不是偷偷看小说,就是转笔玩,或是扣指甲玩,学习态度相当不好,希望我们做家长的能引起重视,好好引导孩子端正学习态度。

5

我把儿子班主任的话,一字不落地讲给老公听后,他怒不可遏。

当晚,他拿起店子的一把扫帚要狠狠地打儿子,骂他不争气。说我们好不容易把他弄到这边的学校来,他竟然不知道珍惜,把学习当儿戏。

我对儿子虽恨铁不成钢,可也心疼他,便在旁边极力阻止老公的暴力行为,劝他好好跟儿子讲道理。

儿子对于我们俩一个要使用武力,一个要讲道理来教育他,全程像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一样,既不躲避,也不辩解,更不认错。甚至,在他的神情里,我还看到了一丝嘲讽的意味,似乎在嘲讽我和老公在演一场无聊且无用的闹剧。

儿子这样冷漠,毫不懂得自省的样子,深深刺痛了我,让我觉得我这个妈妈做得无比失败。

然而,比起儿子上课故意不认真听讲,成绩垫底这事,还有比这更让我和老公觉得闹心的事。

初一暑假时,儿子有天和来找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出去玩,玩了好久才回来。回来时,我发现他今天的心情似乎挺不错的,便想上前提醒他,别一心玩,要记得做作业。

但我走近后,惊骇地发现,他原本白白净净的手臂上,竟然纹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忍”字。我忙质问他:“你这手臂是怎么回事?”

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竟然一脸云淡风轻地说:“你不是看到是怎么回事了吗!”

看着他手臂上纹的那个刺眼的字,听着他对我这个妈妈充满挑衅的话,我感觉我胸腔里有股熊熊燃烧的火焰一下窜到了脑门,当即情绪失控地狠狠甩了他一巴掌,他的脸上马上出现了一块红红的手掌印。

挨了这一巴掌后,儿子用手捂着那半边脸,像看仇人一样恨恨地和我对视了两三秒,然后转身跑出了店子。

二胎两个儿子年龄相差(二胎生下小棉袄后)(3)

6

儿子离开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有多冲动,忙打电话给在修理铺的老公,说了刚才的事。

他听了,又气又急。气的是儿子竟然偷偷去纹身,急的是,不知道这小子会跑去哪里,别又背着我们干什么荒唐事出来。

老公这么一说,我也慌了,又打电话给在家里做饭的公公婆婆,告诉他们,如果儿子回家了,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声。

可是,等到天黑透了,儿子也没回家,我和老公及公公婆婆都慌了。老公让公公婆婆帮我们看店,他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开始去街上找儿子。

找了快两个小时,跑遍了附近的大街小巷,我们都没发现儿子的身影。我又后悔又着急,哭着对老公说,还是去派/出/所报/警吧。老公也实在没辙,只好带我一起去报/警。

因为儿子不见的时间还不长,接/警的人说还不符合出/警的条件,我们又沮丧地出了派/出/所,像两只无头苍蝇一样,继续去外面找。

不知找了多久,街上找遍了后,我突然想到要不去附近的一座山坡那里找找看。因为有晚儿子捉了几只萤火虫放在一个玻璃瓶里从外面回来,我有点好奇地问了一句,问他从那里捉的?他说后面的那个山坡。

在这个低矮的山坡上,我和老公终于发现了儿子,他一个人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双手抱着膝盖,把头埋在臂弯里,似乎在睡觉。

那一刻,我悬着心的终于落了地,冲上去哭着喊了一声儿子的全名。他缓缓抬起头,见到是我们,给了一个很不友善的目光后,又继续低下头睡觉。

老公见他不理我们,一边吼骂他还不滚回去,一边粗鲁地拽着他的胳膊,把他拖着往山坡下走。

7

儿子这次被我打得离家出走的闹剧,并没有就此收尾。

他还是个中学生,手臂上竟然纹了身,别说将来会影响考/兵或是考/体/制什么的,就单是开学后,学校还肯不肯收他,都是个大问题。

我和老公对他是又气又恼,盘问他在哪里纹的身,花了多少钱?让他带我们去找老板说道说道,怎么这么缺德竟然给中学生纹身,然后也希望老板把他这个纹身给洗掉。

但无论我们怎么软硬兼施,儿子就是什么都不肯说,一副气死我们不偿命的样子。

无奈,我和老公只好拉下脸皮,自曝家丑,跟朋友打听哪里可以洗纹身。最后,在一个朋友的建议下,我们带儿子去医院用激光去掉了他手臂上的那个“忍”字,这场风波才算落幕。

只是,这次的风波是平息了,可儿子并没有因此懂事。

他对我们的仇视,虽然不再像以前一样表现得那么强烈,总是用充满恨意或是轻视的目光看我们。但他几乎不再跟我们俩说话,我们有时问他什么,问三句,他才会头也不抬地翁声翁气地吐两个字出来。

很多次,我和老公都被他这副毫不懂得尊重父母的臭德性气得想吐血,真想好好教训他一顿。

但上次的事件已经让我们心生忌惮,我们已经不敢对儿子管教得太严厉太粗暴,怕他又闹什么幺蛾子,到时又把我们折腾得人仰马翻,双方都不落好。

明明是自己十月怀胎掉下来的一块肉,明明小时候也很可爱,可长着长着,却和我们处得就像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爱,爱不起来;恨,只会让我觉得自己做父母做得无比失败,更添沮丧与痛苦。这种感受,经常煎熬得我整夜难眠。

儿子的叛逆期,我和老公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因为我们完全不敢奢望。好多次,我们在私底下谈及这个话题时,两人都忍不住长吁短叹,感到很迷茫,我们在广州如此努力地奋斗,到底图的是什么。

如果儿子没出息,不学好,我们事业做得再好,房子住得再大,那也是外表光鲜亮丽。实际上呢,不过是一滩烂泥,人生毫无盼头。

8

在我们的事业风生水起,而儿子却让我们头疼不已时,我竟然意外怀上了二胎。

我和老公对于这个孩子的到来,又惊喜又忐忑。我们怕又生个儿子,到时又管教不了他。但我们又期盼着,万一是个乖巧的小棉袄呢,那便正合我们意了。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下,我们迎来了像个洋娃娃一般漂亮的女儿,我和老公忐忑了八九个月的心情,也终于得以舒缓。

老公为我们的女儿取了一个寄予了他心愿的小名:小乖。

小乖真的是个可心的小人儿,我每天都恨不得亲她一万遍。不过,婴儿终归是个婴儿,再乖,当她饿了,尿了,哪里不舒服了,或是醒来没看到我的时候,她都会放声大哭,用哭声来吸引我对她的关注和疼爱。

只是,有时把软软糯糯的她抱在怀里,安抚好她后,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儿子小时候。

小时候的他,也是如此黏我,我也愿意被他如此黏着。小时候的他,我总是宠溺地喊他宝宝,他总是奶声奶气地一会儿就要喊妈妈。

可现在,儿子已经多久没有喊过我“妈”了,我竟然都记不起来。印象中,好像在他还没有到广州来之前,他便已经不喊我了,要说什么都是硬梆梆地直接说,又没礼貌又没感情。

可是,我也想起来,我似乎更久不曾叫过儿子“宝宝”,总是直呼他全名。或许在他听来,我叫他全名的时候,也是没啥感情的。

想到这个,我不由得心生内疚。

我对小乖每天又亲又爱的,有藏也藏不住的柔情和自认还不错的耐心。我曾经对儿子也是如此,所以那时的儿子像小乖一样,在我眼里也是可爱的。

而他开始变得不可爱,变得让人头疼,细细想来,原来是在我开始忽视他,不对他温柔地说话,没有耐心去探索他的精神需求,不懂得做一个如何爱他的妈妈开始的。

9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老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儿子对我和老公冷漠和仇视的那颗种子,其实是我们夫妻俩多年前亲手种下的。虽然我们有理由,有所谓的苦衷,但是,很多事,原本我们可以处理得更好,可我们并没有。

老公一个人来广州时,我一个人来广州时,我们都没有征询过儿子的同意。在我们眼里,其实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他在乡下的那几年,我和老公在广州忙于工作和创业,打回去的电话也不多,总是觉得只要钱寄够了便对得起他。

我们在广州买了房,要把他接过来读书时,也没有问过他的意见,没有问过他担不担心在这边不习惯。在我们看来,未成年的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天经地义,有啥可商量的。

可是,儿子对我们的态度,其实早就在表明,他心里充满了不满和不快乐。

他在用他能表达的方式表达着他的需求,就像小乖只能用哭声来表达她的需求一样。当她哭了,说明,她此刻需要被关注,需要被关爱,而不是置之不理,甚至是觉得她烦。

人到中年,重新当了一回父母,我才深知,第一次当父母的我,当着当着,其实早就当偏了,当得不合格了。

而儿子,他成了我当父母路上的一个无辜而无助的试验品。

那晚,把小乖哄睡着后,我和老公促膝长谈了很久。老公说,其实,他也一直觉得有些对不起儿子,这些年对他的关爱太少了,但是,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让他们父子的关系好起来,更头疼如何能让儿子正确地对待读书学习这件事。

很多时候,他对儿子发脾气,其实更多的,他是对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懊恼罢了。

老公的懊恼,我感同身受。

我对他说,我们先从跟儿子好好说话开始。每天,我们如何温和地对小乖,就如何温和地对儿子,少吼他,更不能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他。

我相信,这个孩子的心不是铁打的,总有融化的那天。

10

和老公在对儿子的态度上达成共识后,我们马上便付诸在了行动上。

以往,儿子不和我们说话,我们也不大愿意自讨没趣,多跟他说,家里的氛围也总显得透出一丝不自在与尴尬。

但现在,无论儿子怎么摆出一副冷脸,我照样对他笑脸以待,该问的会问,该嘱咐的会嘱咐。起码要让他感受到,父母是关心他的,并且不只是关心他的学习,也同样关心他的情绪。

有时,我在忙着,也会故意叫他照看一下小乖,希望小乖的软萌可爱,能让他卸下一点故装坚硬的外壳。

老公因为小乖的到来,本就心情好了很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有时就算他想对儿子发脾气,只要我在旁边咳嗽一下,他就能马上意识到,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要与儿子斗智,而不是斗狠。

我和老公的改变,润物细无声般,一点点灌溉在儿子身上,敏感如他,自然早已感受到。

他不再像个刺猬一样,对我们如此防备,也开始变得柔软了一些。我们跟他说话,不再需要问三句,他才肯吐两个字。

他的脸上也渐渐有了些少年般明朗的笑容,虽然大多时候是对着小乖才有的,但是,这已足够让我和老公感到安慰。

我们和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得到缓和后,再来谈教育,才终于事半功倍。

成绩已经落下很多的儿子,在初三最后一学期,就像一个突然在学习上开窍的孩子一样,奋力向前冲刺,最后中考取得了挺理想的成绩。

如今,儿子已经30出头,早就大学毕业,也成家立业,做了爸爸。也许是过来人,儿子这个爸爸远比我和老公第一次为人父母时要当得出色。

而女儿小乖,作为扭转了我和老公与儿子恶劣关系的核心家庭成员,她就像全家人的开心果一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长大后,她也成了一个阳光开朗,不缺爱,不拧巴,活得相当自洽的姑娘。

老公开玩笑说,小乖这丫头就是来给我们报恩的。对此,我深表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