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的坝美村吸引着向往《桃花源记》意境的众多游人,普者黑的湖光山色成为无数人“向往的生活”这里有最具辨识度的喀斯特山水景观,有丰富的多彩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康养资源这里,是世界的“世外桃源”——文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美丽云南知多少文山?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美丽云南知多少文山(走进绿色文山世外桃源)

美丽云南知多少文山

群山环抱的坝美村吸引着向往《桃花源记》意境的众多游人,普者黑的湖光山色成为无数人“向往的生活”。这里有最具辨识度的喀斯特山水景观,有丰富的多彩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康养资源。这里,是世界的“世外桃源”——文山。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提出的旅游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努力把文山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

田园综合体扩展乡村旅游新思路

西畴县香坪山景区距文山市区仅半小时车程,高达95%的森林覆盖率和每立方厘米超4.5万个的负氧离子,让这成了文山的康养休闲“后花园”。从国家战略储备性林场,到面向公众的“洗肺胜地”,凭借景区内清末江浙水陆军统领林开武故居、东南亚最大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树种植物园等人文与自然资源,香坪山以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亮点的旅游发展底气十足。

“大地湖畔”田园综合体就是一个新尝试,这里除了垂钓营地、密林栈道,更有“步步惊心”空中自行车、18米高的独岛悬崖秋千……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佘登科介绍:“景区已有的众多康养休闲项目对于年轻人比较单调,所以我们紧跟潮流打造更多体验类项目。目前正在种植柑橘,搭建水果采摘等项目,希望让旅游更有互动性。”通过将网红体验、农业采摘、休闲康养、研学游乐等项目,融合在田园综合体开发之中,“大地湖畔”正在探索一条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周边村民创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旅游服务的双方都能在天然氧吧中同乐共愉。

聚焦“有生态、有特色、有基地、有规模、有主体、有业态、有市场、有品质、有智慧”9大要素,文山州正打造集“一流产业基地 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 生态治理”为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

在砚山县坡索庄园,文山枘辰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引坝加固、水污分流,将泥沼改造为7个景观湖泊的同时,为周围村落提供了一片良好水源地,种植桃、桑椹、石榴、沃柑等10多个品种的果树,让荒坡变为公园。公司董事长颜玉锐介绍:“随着七彩童乐湾、1.2万平方米大草坪、18米高的电动大水车落成,庄园即将开门迎客,还能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

从一片荒芜中开启的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综合体之路在文山并不少见,立足农业优势,文山正按照“大产业 新主体 新平台”发展思路,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养生养老发展等融为一体,建设东升公社田园综合体、中国抹茶农垦庄园、石窝窝农业庄园等25个以田园综合体为主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百千万”工程助力全域旅游大格局

旅游发展,配套先行。为加快旅游基础提升,补齐服务能力短板,文山州制定了《文山州打造山水田园乡村旅游目的地“十百千万”工程三年实施方案》。到2023年,全州要建成10个高星级酒店、百个精品民宿;沿城边、沿江河、沿铁路、沿公路等区域种植花卉,打造千里绿道、万里花带,推动旅游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景观风貌改造提升。

于群山叠嶂间观绿意,于晨间云雾中看山涧,住进广南县龙华秘境半山酒店,探森林密道,听秋夜蝉鸣是不少游客的假日首选。“酒店占地并不大,但通过特色步道,山顶观景台,悟语禅舍等项目,酒店的价值得以提升,旅客满意度非常高。”酒店负责人李丹介绍。

近几年,文山州按照“国内康养旅游新高地”目标,聚力打造一批“藏在山间、隐没林中、外观古朴、内部高端、设施现代、服务一流”的半山酒店。到2023年,全州将建成半山酒店及甲级民宿50家以上,通过提供“一站式”度假生活服务场景,推动文山城市品味和旅游品质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离开半山,城市新风貌同样吸引着游人。文山市华龙湖边,市民杨梦奇对于家乡变化感受颇深:“我常年在外工作,每次回家乡都有新奇感。今年华龙湖完成了绿化提质改造,到处都是鲜花和景观,老旧的亲水路成了三色的健康步道,生活在这很有幸福感。”

一桥之隔的盘龙河,长达37公里的环境污染防治项目正在推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喻贞鑫介绍:“母亲河干净之后,还将启动集休闲、生态、景观、文化、夜经济为一体‘一河五带’建设。不久的将来,消失很久的‘盘龙河老八景’将重现,我们还要打造‘新八景’,让文山人的生活方式从华龙湖时代走向盘龙河时代。”

目前,文山州正围绕普者黑湖、盘龙河、“三光”片区等重点区域建设综合配套齐全的精品绿道,打造文化、休闲、探险、养生、健身等不同主题,推出群众参与感强、共享性强、影响力大的绿道旅游文体活动。此外,结合万里花带,建设一批集中赏花点与花卉景观带,形成点、线、面的完整花园城市格局,打造“八城各异、和谐共辉”的“文山大花园”。

特色产业优势赋能融合发展示范区

独特的喀斯特田园水乡风貌,让普者黑成为全州旅游的发展引擎。在全面提升景区品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同时,文山通过不断强化宣传,拓宽客源市场。抓住各类会展时机推介普者黑,大力宣传花脸节、国际花山节等丘北精品文化节日,依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爸爸去哪儿》等影视节目影响力,深化与高铁沿线城市、泛珠三角和滇黔桂的区域旅游合作,使全州旅游交流层次不断提升,区域旅游一体化逐渐成形。

立足资源,文山州还将打造基于特色产业优势的农旅、康旅融合示范区。砚山县稼依镇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辣椒集散中心,以朝天椒、小米椒为主的种植、加工全产业链使稼依镇的销售市场从湖南、湖北等11省份,拓展到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呈现出“收全州、卖全国、销海外”的态势。搭上辣椒便车,稼依镇正计划进行辣椒大道改造提升,申报“中国辣椒城”,举办“中国辣椒节”,将产业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继续擦亮稼依辣椒品牌。

中秋刚过,广南县长冲村村民沙玉能很是高兴:“在前久刚举办的第四届长冲梨文化节上,我种的1.46公斤梨王卖了1.4万元呢。”长冲梨皮薄多汁,久放不变色的特点一直颇受市场欢迎,全村73户家家种上梨树,致富了一村百姓。

借助农产优势打造旅游卖点,村里举办起游客深度参与的吃梨比赛,开起梨园农家乐。村党支部书记沙发高介绍:“我们开发了梨丝炒肉、梨块煮汤、油炸梨条等菜式,来长冲吃梨宴成了游客钟爱的百年梨村新体验。”

此外,文山州正依托“中国三七之乡”的影响力,整合苗医苗药以及蒜头果、重楼等资源,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深掘红色资源,加快老山、丫呼寨、楚图南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推进富宁滇黔桂红色文化纪念园项目建设,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紧紧围绕“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山州正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将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动能,将推进农旅、康旅融合作为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挖掘整合文旅资源,探索特色旅游新模式,为推进“世外桃源大IP”的文山全域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故事

到八宝镇 体验魅力农耕

9月的广南县八宝镇,曾经的宫廷御米八宝米正在八宝河的蜿蜒环抱下等待收割。顺着稻香扑鼻的方向寻去,还未靠近,就先听到了壮乡风格的生产调子。伴随歌声的是打谷声,几位身着青蓝色服饰,包裹头巾的壮族阿妈,正向游客展示镰刀配谷桶的传统收割方式。在稻屑与蜻蜓四散飞舞中,听一曲劳动的号角成了游客们喜爱的景致。

就在一旁,脚踏式收割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上手操作。更远处,大型联合收割机短短两分钟就将数亩地收割一空。“每年收割时,我们会特意留下一部分稻田,采用传统收割方式,让游客参与,感染稻作文化的魅力。”八宝镇镇长严正坤介绍。

围绕山水田园全域旅游大IP打造,八宝镇立足自身优势,以皇家御田景区为核心,依托八宝米种植加工和壮乡文化,打造集农业生产、稻田文旅、民族手工艺生产、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园。

收割完毕,放舟八宝河同样不容错过。近13公里的旅途中,看鸭子扎进河道捞鱼,白鹭在树梢梳理羽毛,还有无数野生茭瓜环抱的河田绿意,让人大呼过瘾。

从游客服务中心上岸,热情的壮族姑娘已经将扁米粽子备好。“扁米是由本地种植的糯米,在灌浆期还不成熟时加热压扁形成的,属于‘时令限定’。”八宝那糇芒作物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罗明达介绍。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一边感受米浆香气在嘴里化开,一边参观采摘、筛选、煮米、炒米、舂米、包叶的扁米制作全过程。

最后的保留项目,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八宝对河高跷表演。身着壮服的阿公阿婆在离地70厘米的高跷上按照鼓点摇摆着腰肢。拉二胡的73岁村民陆永培是队伍总指挥:“表演的舞蹈叫手巾舞,动作像人挑着扁担箩筐的身形,正是出自于稻谷收割。”

随着八宝镇在去年获评国家AAA级景区“中国农业公园”,八宝正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稻作文化品牌为目标,切实推进全州田园综合体项目不断升级,为全州绿色旅游提供广南样板。

见闻

仙人洞村 发扬光大民族文化

乘船从普者黑的万亩荷塘驶来,很远便能看见一片色调统一,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二层小屋。停船上岸,仙人洞村党支部书记范成元带着热情的村民等候在岸,“我们村这些年发展得那么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本土文化和环境的保护,要让仙人洞成为活着的彝族民俗博物馆。”

仙人洞村位于普者黑景区核心区,过去依靠旅游红利,从吃不饱饭背上口袋借粮的“口袋村”,成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近5万元的“首富村”。前些年由于村民私搭乱建高楼洋房,民族文化元素逐渐消失,生态问题凸显,旅游发展陷入瓶颈。

“我们拿什么吸引游客?”2013年,范成元带上渴望改变村子面貌的年轻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学习,在感受差距中发现问题。回村后,通过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仙人洞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开始实施。

由政府邀请在村中生活多年的设计师按照“一户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统一规划,以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将老屋推倒重建,打造体现撒尼文化的精品客栈群。范成元回忆:“看着第一批改造后的房间从以前的100元卖到了500元,剩下的村民都抢着改造。那些想脱离图纸加盖的都被民居管理委员会劝阻了,从靠数量赚钱变成了以品质取胜。”

随着旅游品牌打响,外来资本开始涌入。范成元再次带领着大伙讨论:“一定要控制好外来投资的量和度,我们不盲目做网红打卡点。只有坚持好自身文化,才是永不过时的特色风景。”目前,全村188家客栈中,本地村民所有占到八成,所有建筑建设和经营必须具有民族文化元素。

展望未来,范成元充满信心:“随着整体收入进一步提高,以后会有更多村民幸福地穿着民族服饰走在村里,带着孩子在村口制作民族工艺品。我们正尝试利用1000多亩集体用地开发彝族传统农耕体验园,引入演艺公司打造撒尼文化的高端歌舞表演,让旅游成为文化最好的载体。”

秘境坝美 提升改造再出发

乘船进入溶洞,在一片黑暗中聆听船夫的壮乡曲调,洞顶的天然窗口忽然将“黑夜”照亮,在近一公里的河道往复3次,形成了著名的“三天三夜”。这极具特点的探秘体验依旧是广南县坝美景区的招牌项目。所不同的是,以往只能载4人至5人且缺乏安全性的小竹筏升级成了电动船,载客量翻了三番,舒适度更好、安全性更高。

近年来,坝美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与游客高品质旅游需求的矛盾逐渐凸显。以前,景区内部交通均靠群众自有的简易工具,景区接待能力长期难以满足游客基本吃、住需求,村民房屋杂乱无章,个别房屋建设破坏村中古榕树,村内污水直排,河流污染。针对景区旅游品质粗放,游客服务需求与景区服务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广南县痛下决心采取“休克疗法”。

广南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丽枫介绍:“2019年3月,景区关闭后开始提升改造,实施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自驾车营地公园项目、环线公路四季风光电瓶车道路项目、河道码头升级改造专项工程等10大项目。”今年2月,坝美景区开门营业,原先杂乱的100多家民居有了统一的壮乡文化元素外观,新建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和村民文化广场让村子焕然一新。10公里的环线电瓶车道代替了马车,新建的3万平方米游客中心每天可接待游客1万人,提供车位600余个。

未来3年,景区将继续提升服务和运营水平,按照国家智慧化景区标准,实现全数字化管理。以“桃源故事文化体验”为主线,不断丰富产品内容,打造桃源隐逸、壮族文化、旅游休闲3大独特壮乡旅游精品,形成集大生态、大文化、大配套、大品牌于一体的具有AAAAA级配套设施标准的世外桃源旅游景区。(云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峰 胡梅君 马喆 黄鹏 殷洁 吴沛钊 刘畅 杨质高)

来源: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