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码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教授说,南阳被认定为“中华文明探源核心区”,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发现,是对南阳历史地位的再发现。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白振国等一批地方学者跋涉在南阳的山水和荆棘中,特别是在2022年,河南南阳新发现了多处岩画地点,目前南阳已发现岩画遗迹点达上万处,遍布南阳大部分县区,这些岩画体量巨大、内容丰富,而且分布集中与密集都是前所未有的,是世界级的。

华夏历史文化岩画(远古文明日月同辉)(1)

新发现岩画

按照岩画的形制结构、性质功用归纳为凹穴类,文字符号、线刻纹类,圆盘状类(日晷),祭坛类,图腾类,生殖崇拜类,石洞、石屋类,巨石堆叠类共八大类。研究发现,南阳凹穴岩画(爻窝)主要为圆形组合和线性图案。双排凹穴组合是南阳最具特色的组合形式,最多可达双排24连穴。目前南阳发现的岩画大都刻在花岗岩和石英砂岩上,多分布在海拔较低、视线开阔的浅山丘陵地带,周围多分布有河流。制作方法大多为直接敲凿法,少数为金属工具刻凿而成。

华夏历史文化岩画(远古文明日月同辉)(2)

新发现岩画

白振国在他主编的《方城岩书岩画》一书序中写道:这些古老而神秘的岩画,时常引诱着我们弃车徒步,走进方城的荒山野岭,穿越荒山野岭的草木与风声,一次次凝神注视那些远古的凹穴、刻符、形象图、生殖巨石、巨石遗迹等不同形态的岩画,一遍遍感受远古祖先超群的智慧和文明的先声,一遍遍聆听远古祖先无声胜有声的话语和声音……这是让今人难以解读的有形而无字的天书,这是远古祖先最初也是最为精美的生活构图。源于此,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的我斗胆做了一个假设,甲骨文是我们的祖先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那么,刻甲骨文的祖先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哪里呢?刻在石头上。因此,方城岩画应命名为“岩书岩画”。(注:方城,南阳市方城县,在南阳市东北隘口)

华夏历史文化岩画(远古文明日月同辉)(3)

新发现岩画

南阳岩画分布范围广、规模大、种类多样,属中原岩画体系。岩画中很可能蕴含着古代天文历法的丰富内涵,南阳岩画发现为人类早期文字、天文历法的产生,早期人类的意识形态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资料,为探索中原史前文化,特别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岩画还可能承载汉字起源的历史信息,研究和破解这些神秘刻符将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南阳地区的岩画考察,或许将为我们解读史前文明提供实物例证,解决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的疑问,解开中原文明起源发展的奥秘。

华夏历史文化岩画(远古文明日月同辉)(4)

新发现岩画

岩画是成熟的民族以国家意志进行的集体创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解读,有望解决中国文化史上的相关重大问题与疑问。南阳岩石文(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史诗,是比甲骨文可能更为年代久远的原始文字,是中华文明初创期的文物遗存,是人类社会早期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悠久灿烂文明的历史见证。著名南阳作家二月河先生生前指出:“这密码有待人类去努力破解。上天留下了天书,就是让我们阅读的。这和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蠡一样,是天赐予南阳的瑰宝呐!”。

华夏历史文化岩画(远古文明日月同辉)(5)

新发现岩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