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这样的人渣为什么能夺得天下?

在很多人看来,刘邦就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无情无义、冷酷自私、奸诈无比,这样的人渣竟然能夺得天下,不是老天瞎眼了吗?

刘邦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刘邦这样的人渣为什么能夺得天下)(1)

刘邦

夺取天下靠的是谋略

刘邦夺取天下靠的是谋略和智慧。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刘邦本身的谋略和智慧不算差,但也绝对算不上有多出色。但他厉害就厉害在,手下有一帮谋略和智慧极为出色的精英,而且他能用好这帮精英。 

之所以说刘邦的谋略和智慧并不算多出色,确实是因为他做过不少糊涂事。比如,他带领反秦义军进入咸阳时,很快就被声色迷了眼,窝在咸阳秦王宫里吃喝玩乐,不亦乐乎。

他率领反楚联军拿下彭城时,也是一进城就忘乎所以,狂饮滥宴。后来他以天子之尊带30万大军去攻打匈奴,看到对方是老弱残兵后立马放松警惕,傻乎乎地往人家的包围圈里钻。

但刘邦有个了不起的本事就是,虽然自己谋略和智慧不够,但能够及时吸取部下的谋略和智慧,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部下的建议是不是正确,然后迅速采纳正确的建议。

比如,在咸阳城里,刘邦被樊哙、张良指出错误后,立刻就从纸醉金迷中走了出来,站在咸阳大街上义正词严地公布约法三章,轻松赢得了人心。

比如一代军事家韩信从项羽阵营转投到他帐下时,他一点都没认识到韩信的军事才华有多出色,韩信一气之下负气出走,好在萧何月下追韩信,回头又劝诫刘邦一番,刘邦认识到自己对韩信看走了眼,便马上毫不迟疑地举办了隆重的典礼,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最能说明刘邦吸取部下的谋略时反应有多迅速:韩信攻下齐国后,派使者去见刘邦,说了一堆理由,要求封韩信为假齐王。刘邦大怒,当场破口大骂:“我被困在广武,日日夜夜盼望你韩信来救援,你不但不来,反而想自立为王,岂有此理?!”

这时,身边的张良和陈平双双踩了他一脚,并附耳言语几句,刘邦立刻开悟,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马上铸印,派张良出使,立韩信为齐王。

实际上,当时刘邦是真的愤怒,觉得韩信这是在乘人之危、趁火打劫,骂出去的都是肺腑之言。但张良和陈平马上点醒了他之后,他在这样气急败坏的情况下竟然能迅速吸取张、陈二人的谋略,立即把刚才骂出去的话给圆回来,这个本事确实非常人可比。

刘邦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刘邦这样的人渣为什么能夺得天下)(2)

韩信

夺取天下靠的是用人

刘邦能够从“草根”奋斗成为帝王,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有自知之明,也就是知道自己并不没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关键还得靠用好人,在用人方面,刘邦堪称一绝。

韩信初次和刘邦对话时曾不客气地问:“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刘邦老老实实回答说:“不如也。”一个有地位、有权力的人说自己不如别人,刘邦非常实事求是。

后来,刘邦在软禁韩信期间,两人有过一次对话。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扳着手指头说道:“大王带兵,不过10万。”刘邦又接着问道:“那将军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自信地说了四个字:“多多益善。”

一般的领导,见下级如此狂妄自大,估计早就拂袖而去了,但刘邦笑了笑说:“那你为啥给我打工呢?”韩信机智地答道:“大王不能带兵,可是能带将啊!”

韩信指出刘邦能带将,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刘邦用人很有一套,在他眼里,只要你是人才,你就能得到重用,他才不管你啥出身,干过啥缺德事儿呢。

刘邦的队伍里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郦食其是说客,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下岗待业青年”……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让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很让项羽气短的是,刘邦手下很多精英,如韩信、陈平等人,都是从项羽麾下转投刘邦的。陈平投奔刘邦后,遭到周勃、灌婴等人的排挤,他们在刘邦面前打小报告,说陈平这人品行不端,从前在家“盗嫂”,如今当了护军,“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刘邦听后火冒三丈,可把陈平叫过来后,却瞬间被陈平说服了:“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刘邦听得心花怒放,不但不追究陈平贪钱的事儿,还重重赏他。

刘邦心里很清楚,要打天下又不是靠道德模范,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人才,像陈平这样满腹奇谋的稀有人才,他才不计较爱不爱贪钱,更不会计较他是不是真的“盗过嫂”。

谋士郦食其在刘邦血战荥阳渐渐抵挡不住时,出了个馊主意:“赶紧刻制玺印,把战国六国的贵族后裔全都封王,叫他们拉队伍来助战。”这条计策,让着急上火的刘邦动了心,连封王的印信都准备好了。倘若不是张良及时阻拦,刘邦就晕乎乎按郦食其说的办了。

张良得知后迅速劝阻了刘邦,刘邦对出了馊主意的郦食其骂了一句:“竖儒几败而公事。”——你这个臭书呆子,差点儿耽误了我的大事。但刘邦骂过之后仍然继续任用郦食其,让其从事擅长的出使工作。

刘邦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刘邦这样的人渣为什么能夺得天下)(3)

张良

夺取天下靠的是格局

刘邦虽然脾气坏,不太尊重人,但是他足够尊重规则。在真正做决策时,刘邦往往能公私分明、分清主次,从大局出发,绝不公报私仇。刘邦的格局之大,绝非一般的帝王可比,再大的私人恩怨,都不会影响他对国家大事的判断。

公元前201年,刘邦刚得天下,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爵,因为具体到每个功臣,如何记功,封什么样的爵位,是颇为复杂而且容易引起矛盾的事,因此时间就拖得有点儿久了。

有一次,刘邦远远地看到宫殿外的将军们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就问张良:“他们在谈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听了大惊失色。张良的回答的确有些夸张,但他是以此提醒刘邦,分封不及时,后果很严重!

对此张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张良要刘邦在群臣中,找个与他关系最恶劣的人来封侯,以此迅速安抚人心。

刘邦脑子转得特别快,马上接受了张良的这一建议,迅速封雍齿为什邡侯。雍齿一封,所有功臣都安心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封侯了,那些功臣还担心什么呢?

而且,实事求是而言,被刘邦一直像恶心一只苍蝇一般恶心的雍齿能活着封侯甚至平安终老,也显示了刘邦的宽容大度和宏大格局。

起初,作为老乡的雍齿从一开始就瞧不上刘邦,他是最早一批参与刘邦义军队伍的人,当时纯粹是因为不参加义军队伍就会家产不保,所以豪绅出身的雍齿,打心眼儿里看不上无赖出身的刘邦。

但刘邦对雍齿很重视,企图借助他家的声望,募集力量。刘邦对雍齿委以重任,让他镇守义军的后勤补给基地,也就是刘邦的老家——丰邑。

但雍齿认为刘邦成不了大事,迅速转投他人献出丰邑,刘邦得知勃然大怒,试图夺回基地却铩羽而归。没了基地的刘邦,无奈之下投了项梁。项梁为刘邦派出援军,才总算夺回丰邑。

再后来,雍齿兜兜转转成了项羽的手下,刘邦则成了项羽的对手。等到项羽节节败退时,雍齿又不失时机地投奔了刘邦,刘邦虽然痛恨雍齿的反复无常,但是没有公报私仇。

直到刘邦过世,雍齿也没受到任何来自刘邦施加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还阴差阳错地及早获封。汉惠帝三年(前192),雍齿病逝,被追谥为肃侯。

但在刘邦内心,他确实是到死都很厌恶雍齿的。刘邦在去世前曾重返沛县,临走时,沛县全城出动相送,一起跪倒在尘埃中,求刘邦也免除他出生地丰邑的赋税和徭役:“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刘邦回答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我怎么能忘呢?只是当初你们跟着雍齿反叛我,才落得这样的下场。”在父老乡亲的再三恳求下,刘邦才答应免除丰邑的赋税和徭役。由此可见,刘邦始终记着这个仇,而且属于咬牙切齿那种,但是他始终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到对国家大事的决策。这就是刘邦了不起的地方。

刘邦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刘邦这样的人渣为什么能夺得天下)(4)

雍齿(剧照)

综上所述,刘邦个人私德与品行再恶劣,并不影响他最终成功夺取天下。因为夺取天下靠的是谋略,靠的是用人,靠的是格局。刘邦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这样的人不能夺取天下,那什么人才能夺取天下呢?所以,刘邦能夺取天下,真的不是老天瞎了眼,而是人心所向,天命所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