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

编者按

“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2021年8月24日,在承德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

承德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族大市,境内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传承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这方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滕氏布糊画在第五代传承人郝如香的带领下,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扩展腾氏布糊画传统制作领域,赋予滕氏布糊画新的内涵与功能,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郝如香的做法不仅对于滕氏布糊画意义非凡,对于全市乃至全国更好地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承德样本”!

且让“老树”著新花

——记市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氏布糊画传承人郝如香

守住文化根脉——不辞辛苦劳累,只因爱得深沉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2)

(郝如香在创作滕式布糊画)

8时,来到龙腾艺术馆设计新的布糊画版型;

9时30分,驱车到选将营乡偏道子村工坊指导学员,并回收部分成品;

13时,赶回县城接受媒体采访;

15时,接待来访的2位客商,洽谈合作事宜;

16时,到艺术馆内制作车间与手艺人交流,了解工作进度;

20时,开启网络直播,线上讲解滕氏布糊画的知识,持续两个小时。

这是3月14日郝如香一天的生活轨迹,对她来说是极其普通的一天,但仍然从早晨忙到深夜。如果时间拉长到一周,她还会固定在周三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授课,不定期到县里的几所小学讲课,参加非遗班培训,到景区、礼品店、博物馆、民俗馆等考察市场。

忙碌,持续地忙碌,成了郝如香的常态,虽然很累,但她也收获着快乐。

“我是在2003年第一次见到的滕氏布糊画,当时就被震撼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感觉它有油画透视之效果,但不失国画之特点;有工笔之观感,又具有写意之风格。”郝如香提起第一次见到滕氏布糊画时的场景,仍然十分激动。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3)

(郝如香在讲解滕式布糊画作品)

郝如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氏布糊画传承人滕腾的孙媳妇,因为有绘画基础,郝如香初次尝试做滕氏布糊画就表现出天赋,被滕腾称为“天生就是要做布糊画的”。

2018年11月6日,滕腾因病去世,布糊画界失去了一位顶级大师。之后,郝如香实际接手了龙腾艺术馆的日常工作,扛起了传承和发展滕氏布糊画的大旗。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4)

(办公室的书架前,郝如香在翻阅资料)

“作为传承人,其实特别有压力,因为爷爷已经把滕氏布糊画的技艺带到了相当的高度,我就想着如何拓宽这项技艺的广度,让其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郝如香说。

滕氏布糊画的知名度很高,但真正掌握技法的却寥寥无几,龙腾艺术馆的手艺人大多数也都是只会其中一道或几道工序,而且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岁数大的已经退休,小的也都超过了40岁。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5)

(龙腾艺术馆的手艺人)

郝如香第一件事就是招收年轻的新学员,为传承补充新鲜血液,但过程实在艰难。滕氏布糊画的创作技法集绘画、雕塑、堆绣、唐卡、剪纸等工艺之大成,用料讲究、色彩绚丽、操作细腻、画面逼真、取材广泛。一画作成,须经绘样、分解、制版、褶金线、配料、布糊、组装、装饰、成画等多道手工工序。

“要想掌握全流程技艺,确实很难,我们招收的新学员以哺乳期的年轻母亲为主,工作时间自由,开始报名的学员不少,但能坚持下来的很少,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郝如香说。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6)

(非遗工坊的学员们)

之后,郝如香改进方式,让学员开始以布糊、组装为主,只要能达到要求就有工资。能快速见到收益,就可以激发学员的热情,最终几名学员留了下来。

初步解决了手艺人梯队建设的问题,郝如香意识到,滕氏布糊画的群众基础还是偏弱,需要让更多人接触、了解滕氏布糊画,于是开始加大宣传力度,她选择的方式是言传身教。

到中小学、去大专院校、进社区、下农村……2019年开始,郝如香异常忙碌起来,丰宁第二小学、黄旗镇黄旗小学、丰宁特教学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承德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乡镇的广大农村都有郝如香的身影。

小学生学东西特别快,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能扩展滕氏布糊画的发展路径,农村广大妇女能通过制作滕氏布糊画赚钱……随着不断地推广,传承的路径日渐清晰,在孩子心底种下一颗认知布糊画的种子,在高校学子身上找到专业 传统相融合的可能,在广大群众中实现非遗能致富的愿景。

如今,郝如香又在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录视频、开直播,把滕氏布糊画搬上了当下最火的平台上。“为了滕氏布糊画,我愿意去进行任何有益的尝试。”

助力乡村振兴——不怕脚下有泥,只因心中有光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同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拉开序幕。

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郝如香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用滕氏布糊画帮助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增收。她的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2018年,丰宁满族自治县被列为全国10个“非遗 扶贫”试点县之一,在当地县委、政府的推动和指导下,郝如香开始尝试在土城镇苇子沟村培训农村妇女,建非遗工坊,之后又把选将营乡偏道子村的非遗工坊弄得红红火火。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7)

(非遗工坊学员)

“于书记,今年把郝妹妹请过来吧。”

今年“二月二”前夕,丰宁满族自治县选将营乡偏道子村非遗工坊的女工们向村党支部书记于正国集体“请愿”,邀请郝如香到村里参加庙会。

“放心吧,肯定能来。”于书记打了包票。能让于书记和女工们心里有底,源于跟郝如香3年时间的接触。

“咱们农村妇女,天天干活,手脏、衣服脏,但郝妹妹总是干干净净的,开始觉得有距离,后来发现她根本不在乎这些,就像我们的妹妹一样。”村民赵淑云说。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8)

(非遗工坊的学员)

50岁的赵淑云是工坊的一名学员,家中经营着小商店,因紧邻村里主路,家中成为村里妇女们一个小型活动中心。在村里没有工坊前,农闲时节,大家聚在赵淑云家中聊天、打麻将。建了工坊后,昔日的麻将桌变成了手工台,麻将场上的对手变成了一起制作滕氏布糊画的队友,原来姐妹聚在一起的欢乐没少,腰包却鼓了起来。

“我在学员中学习得比较晚,只能糊制一些简单的作品,而且就是在猫冬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做,那一年还能挣8000多元呢。”赵淑云说。

38岁的董香敏是3个孩子的母亲,多年来精力都花在照顾孩子身上,去年秋季,随着最小的孩子上小学,她也稍微有了富余时间,开始学习制作滕氏布糊画,到今年3月份,已经挣了5000多元。

付晓美是偏道子村人,婚后嫁到了隔壁的瓦窑沟村,看到娘家村里开了工坊,返回来学技术,非遗工坊已然成为她的一棵“摇钱树”。

村党支部书记于正国告诉记者,偏道子村有11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全村的妇女劳动力在100人左右,其中身体好,时间又充裕的选择劳动强度大的工种,剩下约30人几乎都参与到工坊中,平均每人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

别看现在大家干得红红火火,最初也并不顺利,滕氏布糊画的要求高,做工精细,而农村广大妇女普遍手糙,干活也没有耐心,为了给大伙鼓劲儿,郝如香特意和艺术馆的老手艺人研究新品,大多数都是特别简单的小饰品,这样大家学得快,做得快,成品合格率高,能迅速得到收益。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9)

(非遗工坊学员展示滕式布糊画成品)

“郝妹妹人真是好,现在回想起来,我开始交的作品并不合格,也都全收了,一分钱没少给我,挺感动的。”村民李艳萍的话不假,至今,那些收上来不合格的产品还堆在龙腾艺术馆的库房里。

免费教技艺,回收不合格产品,村民零风险,龙腾艺术馆担损失。郝如香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说她傻,每次她都笑而不答。“你回收了作品让她们高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到底合格不合格,但没有人会对付,都是越做越好,农村人挺实在的。”郝如香说。

开始,为了教大家技艺,除了派艺术馆的老员工,郝如香每周还要亲自去偏道子村,有时候一周甚至要去两三次。现在,反而去得越来越少,因为只要到村里,大家就留她吃饭,实在留不住,也要给带上点儿东西。

每次面对这样的热情,郝如香都有些不好意思,大家却说着同样的话:当初你收我的残次品的时候咋没不好意思呢!

赋予时代内涵——不惧突破创新,只因文化自信

布糊画的创作一直以佛像、花、鸟、鱼、虫为主要设计元素,百年间也未跳出这个大的框架,郝如香想尝试点不一样的东西。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在龙腾艺术馆里,郝如香拿起画笔、剪刀、刻刀等工具,开启了正月里的第一次滕氏布糊画制作,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冰墩墩、雪融融和各种冰雪运动精彩瞬间的滕氏布糊画作品。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0)

(郝如香在创作中)

这一系列冬奥滕氏布糊画,是郝如香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承德市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中心合作,专门围绕冬奥题材,结合承德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的艺术创作。郝如香特别满意的一件作品是小鹿滑雪滕氏布糊画。

“选择小鹿造型,是因为小鹿擅长奔跑,民俗中有祥瑞之说,从整体造型的动感而言,也比较适合表现跳跃奔腾之姿。特别是一想到各种小鹿在冰雪上游玩奔走,就感觉非常有趣。其实布糊画,不仅可以表达厚重主题,也可以表现欢乐和童趣。”郝如香说。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1)

(非遗工坊学员在创作)

2021年9月2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河北、北京、天津联合推出的“开放的京津冀”展区精彩亮相,展区内一件叫作《万山红遍》的滕氏布糊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件作品就出自郝如香之手。

《万山红遍》以长城为主题,在巍峨壮观的山岭中,枫叶红火,层林尽染,金黄色的长城蜿蜒起伏,伟岸气魄与华美姿容相互交融。作品弥补了布糊画在山水风景题材上的空白。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2)

(郝如香创作的《松鹤延年》)

在龙腾艺术馆4楼展厅内,一件《松鹤延年》的作品引人注目,两只白鹤伫立枝头,神态悠然,松塔按实物1:1比例制作,每一根松枝好似从松树上采下再安装上去一样,不仔细看难辨真伪,工艺之精湛让人叹为观止。该作品实现了布糊画从半立体式创作到全立体创作的重大跨越。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3)

(参观者在一件作品前驻足拍照)

不仅仅是紧跟时代,增加时尚元素,把滕氏布糊画的选材范围大幅度扩展,郝如香时刻都在想着更好地展示、宣传滕氏布糊画,让其进一步为大众所知,特别是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每个见过郝如香的人,都会发现她身上的饰品与众不同——耳坠、胸针、发卡都是布糊制品。

“虽然东西本身的价格不高,但市面上很难找到,非常别致,而且我觉得很美啊。”郝如香说起佩戴的饰品,满脸骄傲。

如今,郝如香带领龙腾艺术馆的手艺人已经不仅仅是制作传统的滕氏布糊画作品,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新品的创作,特别是饰品、挂件、摆台、箱包等小物件上,而这些新品非常受市场欢迎,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拓宽了非遗的影响范围。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4)

(国家级非遗布糊画主题民宿)

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将军营镇两间房村,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院落——“国家级非遗布糊画主题”民宿。郝如香十分看重这座民宿,它不仅仅是一个休闲的世外桃源,更是展现非遗文化的窗口。

泰山糖画非遗传承人张常勇(且让老树著新花)(15)

郝如香表示:“全国民宿千千万,如果在大山里的这座民宿能吸引到络绎不绝的人群,有什么比这是更好的文化自信的注解呢?”

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爷爷打响了滕氏布糊画的知名度、美誉度,滕氏布糊画成了高端的代名词。作为传承人,郝如香了解滕氏布糊画底蕴深厚,深知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滕氏布糊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值得骄傲自豪。她的使命就是让滕氏布糊画飞入寻常百姓家,像撒下的一颗颗种子,最后反哺给滕氏布糊画的发展、传承。

“我始终坚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的更应该在广大人民日益变化的生活中赓续发展,我会守护它,并带它不断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