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自己过”不失为一句值得深思的处世格言经常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便能找到缺点和不足,进而改正,求得进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了凡四训人生感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了凡四训人生感悟(正视自我的缺点)

了凡四训人生感悟

“静坐常思自己过”不失为一句值得深思的处世格言。经常自我反思、自我批评.便能找到缺点和不足,进而改正,求得进步。

众所周知,人无完人,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经常自我反省,反省不仅是完善自己的方法,而且是激励自我成长的巨大力量。一个能够反省的人,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改变,塑造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古人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会犯错,甚至连所谓的圣人也不能避免。最重要的是,人一定要懂得反省自己,这样才能知错就改,完善自我。佛陀说:“倘若你想了解幸福的真义,就必须常常自我反省。”

正视自我缺点

只有舍弃完美的人,才能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古语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从理论上讲,人们大都承认“黛无足枣.人无完人”。正如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一样,也不存在精灵神通的完人。但在认识自我,看待别人的具体问题上,许多人仍然习惯于追求完美,求全责备,对自己要求样样都是,对别人也往往是全面衡量。

难道那些英雄、名人果真那么光彩夺目、无可挑剔吗?绝非如此,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有过一千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但他在晚年却固执地反对交流输电,一味主张直流输电。

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创造了生动而深刻的喜剧形象,但他却极力反对有声电影。

人是可以认识自己、操纵自己的,人的自信不仅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价值,同时也相信自己有缺点毛病。我们舍了完美,就会明白我们每个人的两重性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应当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和感觉,我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也知道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我知道自己的潜能和心愿,也知道自己的困难和局限。自己永远具有灵与肉、好与坏、真与伪、友好与孤独、坚定与灵活等两重性。

自我容纳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自己,也能正确理解和看待别人的两重性,这样就会抛弃骄傲自大、清高孤僻、鲁莽、草率之类导致失败的弱点。我们以这种自我肯定,自我容纳的观念意识付诸行动,就能从自身条件不足和所处的环境不利的局限中解脱出来,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去做自己的事,不必藏拙,不怕露怯,即使明知在某方面不如别人,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也会果敢行动,我行我素。因为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羞怯紧张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走路、讲话、游泳、滑冰、骑车、跳舞等一切本领和技艺。

任何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任何人也都是无知无能的,只不过表现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已。因而,人人在自我表现和与交际中都会有笨拙的表现。有些人由于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缺点,拿出勇气,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所以,他们情愿不做事、不讲话、不玩乐交际,也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如在灯火绚丽、乐曲悠扬的宴会厅里,他们很想站起来跳舞,可是怕别人笑话自己笨拙。宁愿做一晚上的看客。跳得好的人越多,他们就越鼓不起勇气。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写道:倘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最多是一个平庸的组织。所谓“样样都是”,必然“一无是处”。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

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如果只能见人之所短而不能见人之所长,从而刻意于挑其短而不着眼于其长,这样的经营者本身就是弱者。我们要有所改进和提高,必须要通过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会自我接受,自我肯定。

因而,我们只有舍弃完美,才能树立起自信自爱的意识,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取舍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