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几个说着流利的京片子,在什刹海丝滑滑冰、在四九城内恣意洒脱、意气风发的北京青年闯进了观众的视野,并赢得了大众的喜爱。播出第四天,酷云收视突破1.8,揽获全频道冠军;腾讯视频站内热度破25000,甚至《新闻联播》都对它进行了推荐。这部剧,就是《梦中的那片海》。

北京是一个塑造梦想的地方(北京大视听梦中的那片海)(1)

电视剧《梦中的那片海》以肖春生(肖战饰)、佟晓梅(李沁饰)与几个小伙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绘了他们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奋勇向上、共同追梦的奋斗史。剧集对成长叙事、奋斗勇气以及青春议题的普适性讨论可圈可点,用独特的视角观照现实,丰富了国产年代剧的维度。

灿烂恣意的青春颂歌

没有人能永远青春,但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那些热血与仗义、爱情与陪伴、莽撞与青涩在呼啸而来的青春岁月里,点亮了我们的生命,也成为成长路上最鲜活的印记。它们是青春的代言词,也是主角们的真实写照。

意气风发、热血飞扬是肖春生、叶国华这群北京青年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四五人一起骑着二八大杠约着去什刹海“上冰”,兄弟被“欺负”了,大家为他讨回公道——看起来一哄而上的莽撞实则是仗义的真实写照。纯粹而又充满激情的青春刻画、对友情的赤诚与坦荡,为他们赋予了独特的人格魅力。

北京是一个塑造梦想的地方(北京大视听梦中的那片海)(2)

青涩的爱恋也是谈论青春时绕不开的话题。剧集用十分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角色对于爱情的多样认知,也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弧光。美丽骄傲的贺红玲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大胆,外柔内刚的佟晓梅却是胆怯;喜欢同一个女孩,肖春生为了情谊而相让,叶国华希望公平竞争。

北京是一个塑造梦想的地方(北京大视听梦中的那片海)(3)

肆意挥洒的青春与踔厉奋发的少年气中蕴含的磅礴力量闪耀得让人不忍移开眼,让这群北京青年的故事跨越时空仍能感染观众,去回忆属于自己的“什刹海”。同时,角色身上的奋斗励志和青春追梦故事也让聚光灯打在了千千万万个青年或者曾经的青年身上,以热气腾腾的朝气引发着强烈共鸣。

闪闪发光的燃梦奋斗史

鲜明的写实主义与贴地感让《梦中的那片海》更具代入感。广阔的时间长河记录下小人物高考、创业等奋斗岁月,历经命运沉浮与锤炼,彼此扶持依靠,最终找到人生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个体迷茫与奋斗的书写、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勾勒出年轻人热血追梦的力量。

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七十年代,肖春生、佟晓梅、叶国华、贺红玲、叶芳等人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有着不同的迷茫与困境,站在青春的分岔路不知如何抉择。肖春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途,佟晓梅的医生理想被父母反对,陈宏军被叶芳影响着参加高考......由于理想、性格、才能的不同,曾在冰场上一起飞舞的人们逐渐奔向不同的人生轨迹,在躁动又懵懂的青春里追逐各自的梦想。

北京是一个塑造梦想的地方(北京大视听梦中的那片海)(4)

燃情岁月有青春与奋斗相伴,激昂的理想依然在时代浪潮里熠熠生辉。肖春生坚守信仰,在任何岗位都能脚踏实地,“相信未来跟光永远在前方”;外柔内刚、执着勇敢的佟晓梅将救死扶伤视为坚定信仰,在职业道路上书写自己的灿烂人生;贺红玲始终如一地将音乐事业当做人生大事;叶芳参加高考,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继续在校园中报效祖国。

曾经并肩行走的伙伴们在更高处相遇,在迷茫而热烈的青春中为各自的理想追逐奋斗,共同谱写出一曲回味悠长的青春颂歌。

极具普适性的青春议题

作为以上世纪70年代青春为切口的剧集,《梦中的那片海》用独特的创作视角观照现实。三十年的故事跨度,恰好覆盖了70、80、90后的青春时代。热血沸腾、飞扬前进的人生激荡起一代人情感共鸣的时代记忆,感染着每一位“重返过去”的观众。同时,剧集以更加年轻化的视角,展现了爱情、友情、青春、梦想、信仰等永恒话题,彰显着青春叙事的普适性价值。

“时间过得太快了,就好像推着我们往前走一样。”肖春生的一句感慨,说出荧幕前同时代观众的心声。追看剧中人物的青春,与回看自我的成长如出一辙——小人物的理想主义情怀、奋斗热情、迷惘与怀疑无一不是自身的真实写照,剧集绽放的青春气息成为时代回响。

北京是一个塑造梦想的地方(北京大视听梦中的那片海)(5)

越来越多观众在观剧过程中意识到,父辈们的青葱岁月仿佛与当下的我们并无太多不同,就像在曾经平行的两条线中发现了重合,不同的青春岁月里也存在青春话题的共性,对理解他们有了更清晰的抓手。

J·M·库切在《青春》中说,“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你除了手头的青春一无所有,但就是你手头这为数不多的东西,能决定你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敢闯敢拼、从头再来的热血和勇气是青春带给年轻人的财富,亦是他们实现人生目标的底气。《梦中的那片海》透过三十年历程,再现一群北京青年成长和追梦的故事,以小见大折射时代,奏响了激荡人心的青春交响曲。

转自:北青艺评微信公众号

作者:潘文琪

责编:刘国栋 冯 瑢

技术:林 乔

来源: 首都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