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1、描述某地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①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②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

(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

(4)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

(5)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

(6)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

(7)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8)板块位置: 位于某某板块(某某板块与某某板块的交界处)

2、评价某地地理位置(优越性和不足)

(1)纬度位置的影响:对气候和农业的影响,如纬度跨度广,气候类型、农业类型多样

2、地貌(地质作用的表现)

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有主次之分。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状况趋于平缓。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分析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可结合最终的地貌特点,综合分析,明确先后顺序。

(1)岩石的原因

岩石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典型岩石包括:页岩、砂岩、砾岩、煤、石灰岩等)三大类。①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喷出地表→玄武岩,有气孔;侵入其他岩层→花岗岩);②页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板岩;地质历史时期为温暖的浅海环境→石灰岩→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大理岩;裸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在地势低洼处,经长期压紧固结作用形成沉积岩:有层理结构。沉积岩形成年代有先后顺序,底老顶新;可能含有化石;地质历史时期湿热茂密的森林→外力作用→煤层。

(2)冲积扇的原因

冲积扇形成的基本条件:堆积物、流速减缓。

基本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

冲积扇的主要特点:①堆积物颗粒直径由往下游方向逐渐减小;②等高线特点(见下图);③地下水资源较丰富;④可能存在时令河,边缘还有常年河;⑤冲积扇农业发达,但主要在外缘地区,人口、聚落页主要分布在外缘。

(3)三角洲的成因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在内陆地区,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湖泊时,也会形成三角洲。

因此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①河口有泥沙可堆积;②河口处水流速度减缓;③水下坡度较缓,有沉积的空间;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冲刺(高考必备高中地理知识整理1)(1)

(4)流水侵蚀地貌的成因

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切侵蚀、侧蚀,要理解几种侵蚀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在河道平直处,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南北球左岸侵蚀严重;在河道弯曲处,凹岸侵蚀严重,凸岸堆积。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径流量;地表起伏→河道落差→流速;地表性质(疏松颗粒物、断层附近岩体破碎)→抗侵蚀能力;植被覆盖状况(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抗侵蚀能力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冲刺(高考必备高中地理知识整理1)(2)

(5)风力堆积地貌(沙丘)的成因

风力堆积地貌的形成与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相似,其必要条件包括:①堆积物一沙源:干旱→土质疏松;沙漠/荒漠化土地;有泥沙沉积的湖床间床→枯水期裸露;②起沙动力条件←风:风力季节差异:植被季节差异;风经过水域表面;局部区域地形使风速增强(挡风向与河谷方向一致→狭管效应)或减弱(地形阻挡风)等;③沉积环境(沉积空间)。

与流水地貌形成于地势较低不同;风力堆积地貌可形成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区域(如:雅鲁藏布江宽答中的爬升沙丘)。风力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湿润地区也可以形成风力地貌(如:“天漠”、洞庭湖西岸的沙岗,沙等),只是规模较小。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冲刺(高考必备高中地理知识整理1)(3)

3、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内力和外力作用):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