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手指按压脚底的位置疼痛,即在没有外伤的情况下,常会出现这样的疼痛特点:
1.起身痛,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早晨起床时脚落地的那一瞬间或久坐后起身那一瞬间均会引发此处的疼痛,走上几步之后,稍微活动又可缓解,会反复出现。
2.害怕久站、长距离行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行走远一点,或是站久之后,就会感觉脚底酸胀、沉重不适。
以上情况,中老年人比较多见,不过最近也接诊了几例年轻人,通常都被诊断为“跟骨骨刺”或“足底筋膜炎”;究竟是不是这么回事呢?孔医生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不然会让您花了精力、医疗费,最终疼痛问题还是没法解决。
倘若您有以上情况,就好好的研读这篇科普文,都是孔医生的治疗经验总结,或许可以帮助您在治疗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脚后跟前方的脚底疼痛,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相信大家都比较困惑,这个位置为什么会疼痛?为什么到医院进行检查,拍片或打肌骨超声都查不出病因呢?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产生这样的困惑、疑问,孔医生想说的是,倘若您都进行了各项检查,还是没发现问题,就不要一直盯着脚底不放,可能病因不在此。
先放一个动图给各位看看,这个患者就是脚底疼痛,疼到几个月不敢跑步、行走都是一瘸一拐的,查了脚底也没啥毛病,在进行徒手评估时,却发现她的下蹲是这样的:
会发觉她在下蹲的时候,双腿会往一侧移动、膝有内扣、臀部往另一侧旋转,这是一种典型的长短腿表现,进一步评估后是“功能性的长短腿”。
在此解释一下功能性长短腿,在本质上您的两条腿的长度是一致的,只是因为您的身体某一个位置出现问题,为了维持更好的身体功能,两条腿就会形成一种功能性的代偿,从而出现两条腿不等长的问题。
一般两条腿不等长,多见于一些久坐、久站、跷二郎腿的人,其骨盆是有问题的;大多是因为疼痛这一侧的骨盆发生旋转,所以,疼痛侧的腿是短腿。
为了维持和另一条腿的长度一样,在行走的时候更方便,身体会自不然的出现代偿,让短腿变长,出现了大腿、小腿、足踝的旋前,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旋前,会让我们的足底的足弓逐渐丢失,变得越来越平整,从而影响足底下方的足底筋膜受到牵拉,特别是在附着的位置时,只要一受力就会表现出疼痛不适。
所以,我们可以返回来看一看上面动图中的女士,为什么下蹲时会不正常,身体歪往一边,屁股倾斜往一侧,两腿也发生旋转,这就是在动态运动中没法很好代偿的真实体现。
再来聊一聊,有一些老年人的脚底疼痛,可能在拍摄足踝X片时,可以见到足跟下方长有骨刺,这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并非是引发您脚底疼痛的“真凶”。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里为什么会长骨刺?主要是因为这个位置是足底筋膜连接骨头的地方,在我们的足弓扁平的状态下,随着您每天的运动,足底筋膜会反复地受到牵拉力而劳损,最终形成的钙化。所以,骨刺的形成本质的根源还是足底筋膜。
对于一些老年人的脚底疼痛,我们常说是足底筋膜炎;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足底的承重,反复地牵拉刺激,足底筋膜不耐受,其延展性降低,逐渐出现损伤或炎症,从而出现疼痛;特别是足底筋膜和骨头连接的位置很可能有微小撕裂损伤。
针对足底的疼痛,该如何应对?
这可能是大家最想得知的,不过孔医生还是要提醒各位,要想知道如何治疗?您最好还是把上面介绍的原因大概了解一下,这毕竟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不是随便吃点止痛药、贴个膏药、或打个冲击波就会好的。
我们从发病的机理来看,治疗的方法首先是看骨盆是否存在异常,倘若存在问题,把这个专业的事情交给康复科的治疗师即可;一般年轻人的脚底疼痛,几乎和这都有关系。
另外,若是中老年人还得看情况,除了调整骨盆之外,还得进行一些脚底局部消炎、止痛处理,可能足底筋膜有损伤;在临床中,相对老年人的足底疼痛在处理上要复杂些,不然疗效会打折扣。
那么,对于一些足底局部处理的方法,比如多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或是滚筋膜球,均有利于放松。
或是到药店买一支外用药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别名叫扶他林,在足底疼痛处涂抹均匀后,使劲搓揉也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针对足底筋膜有损伤的情形,这两种局部处理的方法,目前也倍受青睐,一个呢就是局部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因子,另一个呢是局部进行冲击波治疗,均可以对损伤的足底筋膜进行修复,达到止痛目的。
最后呢,不要忘记自我锻炼,重塑我们的足弓,对于足弓低、扁平的人,都可以进行以下锻炼;在脚底放置一块毛巾,坐位或站立位下用患侧脚的脚趾和脚跟配合抓毛巾,反复进行。
总结
针对足底疼痛问题,重点是找出引发疼痛的根源,此文介绍的力学因素值得大家关注,至少临床上很少有医生给您讲述这方面的病因,大多是骨刺或足底筋膜炎,真正的效果如何?经历过的人都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