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有的艺术形式,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地地道道的国粹。本文通过与大家交流常见对联的种类和实用场合,与对联有关的文学常识和故事,对联的艺术特色,给大家带来一场节日里对联艺术的盛宴。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

一、常见对联的使用场合和相关故事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常见对联有以下几种,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联的使用之广和有趣有味。

(一)新春佳节,对联为节日增添喜庆

贴春联是过春节时的一件大事,每逢元旦、春节,看到那一幅幅充满年味的中国红,热闹、喜庆、红火之味便扑面而来,这是节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春联最早叫桃符,刚开始是为了驱赶年兽。因为桃木有驱邪之用,便有了门上挂桃符的传统。五代时后蜀国主孟昶题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第一幅春联。明朝建立后,春联更加普及。提起春联和关于春联的诗,我们最熟悉的,恐怕是王安石的《元日》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2)

当时,王安石刚刚拜相推行新政。面对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国防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便上书主张变法。次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这一年新年,王安石由变法联想到新年新气象,便创作此诗,寄托自己渴望万象更新,建功立业的理想。

春联不仅体现中国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追求,而走进春联的故事,我们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世间百态和人情冷暖。例如,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郑板桥通过发现春联中秘密而帮助别人的事,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有一次,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3)

郑板桥见联,马上悟到这家人“缺衣(一)少食(十)”,便让随从取来米面、衣服等救济户主,户主在春节得到这份温暖,对郑板桥含泪道谢,后来传为一段佳话。

当然,多数春联都饱含喜庆和祝福,例如下面的对联: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4)

这些经典春联,将人们对家庭兴旺、国泰民安、勤俭持家、万象更新的愿望很好地融入其中,读来朗朗上口,倍感温暖和振奋。

(二)吉日良辰,对联为新人送去祝福

除了春联,过喜事贴婚联也是祝福新人的一种常用方式。下面的这些婚联,无论从对仗还是用词、寓意来说,都非常不错:

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

……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5)

关于对联与美好姻缘的故事很多,不仅有趣,而且能很好体现主人公的才学和价值观。

王安石进京赶考时曾路过江宁的马家镇,看到这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得知原来是当地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招亲。马员外只有一女,不仅美貌多姿,而且才华横溢。王安石看到马员外门前挂着两盏硕大的走马灯,其中一盏上是上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虽赞叹此联的绝妙,但因为要赶考,不得不离开。谁料在京城会试时,主考官欧阳修指着门外的飞虎旗出了这样一个上联: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忽然灵机一动,想起了马员外门前的上联,便马上对出: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6)

欧阳修连声称赞,王安石却明白,这都是那才女的功劳,于是对此女更加钦羡,考完试便立马赶回马家镇。

也是上天注定王安石有这一段好姻缘,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时,下联仍然没有对出,王安石便提笔写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马家下人见有人对出了下联,惊喜地送给马小姐看,马小姐看到下联不仅对得巧妙,而且此人书法刚劲有力,气度不凡,心中暗喜,立刻告知马员外。

一家人看到王安石相貌堂堂,才学过人,欢欢喜喜答应这门婚事,王安石见了马小姐后也情投意合,立即让书童回家报喜,让父母来下聘礼。

两家人欢天喜地地为一对新人举办了婚礼,就在举办婚礼时,王安石高中进士第四名的喜讯也传来,更让两家人双喜临门,幸福无边。王安石喜不自胜,带着三分醉意写了个大大的“囍”,这就是囍字的来历。同时,他又欣然提笔写道:

巧对连成双喜歌

马灯飞虎结丝罗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7)

(三)悲痛之日,对联为逝者寄托哀思

在中国人心中,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一个人的出生、成年、结婚生子是大事,逝去同样也是大事。所以,对联可以给节日增加喜庆,给新人送去祝福,也可以缅怀逝者,寄托哀思。我们先看鲁迅先生逝世时郭沫若写的挽联: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陨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此联高度评价了鲁迅在文坛的地位和无数人对鲁迅逝世的惋惜,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大气磅礴,读来荡气回肠,让人起敬。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8)

当然,有些挽联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在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时候,也说明两人的关系和感情,例如民国时“护国将军”蔡锷去世后小凤仙写的挽联:

万里南天鹏翼 直上扶摇 那堪忧患余生 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 自悲沦落 赢得英雄知己 桃花颜色亦千秋

此联上联概括了松坡将军(蔡锷)的出处(生在湖南,发动反袁起义在云南),以及一生经历;下联讲小凤仙自己。她生在杭州,后来从上海到了北京,在这里与蔡锷结为风尘知己。试看“萍水姻缘成一梦”“桃花颜色亦千秋”两句,多有纯情和诗意!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9)

(四)风景名胜,对联让景物更有品味

节假日外出旅游,许多名胜古迹都有对联,这些对联能有效提炼景区、景点的特色,提高其文化品味,还能让游客联想到对联背后的故事,给旅游带来更多耐嚼的滋味。

我们先来看看杭州西湖孤山中山公园的一幅对联,此联用行书和草书写成,是一幅叠字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联不仅很好点出了西湖景色明秀、奇丽的特点,而且因为充分运用叠字,还可以有很多读法,可谓妙趣无穷。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0)

除了提炼景区特色之外,有些景区对联还承载着与人物、景物有关的历史,所以有更多、更厚重的人文情坏,更让我们在游览中受到精神熏陶,畅享当年历史。比如浙江杭州西湖岳飞墓的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我们都知道,岳飞墓前有秦桧等人的跪像,读到此联,我们便自然想起民族英雄岳飞被南宋朝廷,尤其是奸相秦桧陷害的情景,一股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奸邪小人的鄙夷、愤懑之情悠然而生。同时,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更为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和卑躬屈膝而痛恨不已。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1)

同样承载历史文化,与杭州西湖岳飞墓相比,苏州园林沧浪亭的对联,则别有一番滋味: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沧浪亭原为五代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园子,后来废弃。北宋庆历四年,著名诗人苏舜钦被贬至此,购得此园,在北部土山傍水处建造了“沧浪亭”,并做《沧浪亭记》。厅上的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取自欧阳修和苏舜钦诗句。每当读此联,观此景,我们会自然想起宋代一些优秀士大夫进退自如、达观豪放的人生修养。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2)

(五)交际应酬,对联给生活更多乐趣

使用对联的场合很多,除了以上场合中的对联,更多的是人际交往、日常生活中更加自由、更加实用的“活对联”,这类对联更能体现作者的人生追求、志趣品味和文化修养。

我们先来看苏东坡和诗人张先交往时的两副对联:

苏东坡赠张先: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3)

此联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将张先比作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戏嘲张先老来纳妾之事。而因为张先和苏东坡关系很好,不但不生气,还再写一联替自己辩白: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幅对联的意思是:寂寞愁苦像漫漫长夜中孤独的鱼;我不愿像蝴蝶一样为短暂的春天忙碌。言外之意是:我娶年轻小妾,就是为找个伴,让长夜不再寂寞;而不是像年轻人一样因为爱情和其他。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4)

这幅对联对得也巧妙,既表达了自己纳妾的理由,又不失含蓄雅趣。

对联成熟于五代和两宋,兴盛于明清。明代的大才子解缙,被称为对联“鬼才”,他的对联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和人生追求。例如他写的,后人常用来骂人的一幅对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5)

这份对联讽刺当时权臣纪纲不学无术,却又心胸狭窄,可谓妙语连珠,辛辣无比。

二、对联的艺术特色

一幅上品的对联,讲究对仗工整、语言精炼、音韵协调、意蕴丰厚。

1、 对联的对仗

一幅对得好的对联,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数量词分别两两相对,并置于相同的位置,不得错位。例如明代著名硬汉杨继盛的对联: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6)

2、对联的语言

对联对语言精炼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对联有对仗的约束,字数的限制,所以对语言的精炼要求很高。好的对联,每个字词都有准确而丰富的意思。比如蒲松龄的自勉联: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7)

3、对联的音韵

对联音韵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平仄使用上。音韵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四声”又分平仄,“平”为平声,上、去、入一律为四声。一般情况下,对联要避免“孤平”“孤仄”和“三平尾”“三仄尾”的出现。例如出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全编》的对联:

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8)

这幅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音韵相谐,读来有对仗美、音乐美、意境美的多重效果。

4、对联的意蕴

对联的意蕴,表现在对联对意境的塑造和它的传神效果上。一幅好的对联,不仅写眼前景,抒自我情,而且能给读者一个想象广阔天地,升华情感的时空。比如初唐四杰中骆宾王在杭州灵隐寺中为宋之问接续的对联,就很好体现了这一点: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19)

此联虽没有华丽、奇异的辞藻,却给人一种开阔和大气,一种豪迈和奔放,一种旷达和释怀,因此千古流芳。

当中国对联和中国书画相结合时,不仅产生了别样的艺术效果,更增强了对联的感染力,同时,对联又反过来增强了书画作品的神韵和意境。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熟悉的知识和趣味)(20)

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具有规范性、普及性、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虽然对联对语言、修辞、音韵、意蕴等有较高的追求,但它作为一种文学,也并不是永远处在精致化的殿堂上,让普通人难以接受,而是在保持对联基本特点的同时,也向着雅俗共赏发展。所以,对联已经完全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中,它的生命力会长盛不衰。

走进对联,就走进了中国文化,走进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走进了一个别有趣味和韵味的美好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