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yì。)既见君子,不我遐(xiá)弃。

鲂(fáng)鱼赪(chēng)尾,王室如燬(huǐ)。虽则如燬,父母孔迩(ěr)。

汝坟诗经周南全文 诗经-周南-汝坟(1)

鲂,身广而薄,少力细鳞。也称鳊鱼,鲤科鳊属,淡水鱼,水体中下层栖息。杂食性,以植物为主。除高原地区外,我国各大河流、湖泊中均有分布。

:沿着。

:汝河,“汝水出汝州天息山,迳蔡颖州入淮”。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发源于河南嵩县东南天息山,流经汝阳、临汝,又东南流经郏县、襄城与沙河(古溵水)合,之后入淮。

:河堤、河岸。

:山楸树。一说枝条,细而长的树枝,树干(枝曰条,干曰枚)。

:忧思。

调饥:早晨腹内空空的饥饿感,比喻渴望的心情。调,通“朝”,早晨。

条肄:新生的树枝。

遐弃:远远抛弃。

:赤红色。

:火,如火焚一样。此形容周王室的危急。

孔迩,很近。

赏析

因丈夫勤于王事,不是徭役就是兵役,在外不归,妻子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以饥饿也可以比喻忧愁。

《韩诗薛君章句》:“朝饥最难忍。”蔡邕《青衣赋》:“思尔念尔,惄焉且饥。”魏晋时人郭遐周《赠嵇康》诗:“言别在斯须,惄焉如朝饥。”皆取法于此。

丈夫一去再无音讯,一别之后只余思念。老树已发新枝,还在等待归人。见到朝思夜想的人忽然归来,惊喜庆幸,还好平安,还好没有抛弃家人。因王事紧急,丈夫无法久留,又以父母需要尽孝来劝导(一说是妻子想象与丈夫相关后的情景)。

朱熹《诗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这种鱼的尾巴本该是白色的,而现在却呈现出了病态的红色,出现了异常的情况,以此比喻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现在鲂鱼赪尾成为一个了成语使用。

汝坟诗经周南全文 诗经-周南-汝坟(2)

《汝坟》的诗意有很多说法 。有的人认为这是文王的教化在汝坟之地施行,使妇人能够勉励丈夫行正道的诗。有的则认为这首诗是周南大夫的妻子所作,她担心丈夫懈于王事,劝其以国事为重,不要多顾忌家人。还有“妻待夫归”说,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这种说法比较符合诗的本意。

《汝坟》的诗意有很多说法 。有的人认为这是文王的教化在汝坟之地施行,使妇人能够勉励丈夫行正道的诗。

有的则认为这首诗是周南大夫的妻子所作,她担心丈夫懈于王事,劝其以国事为重,不要多顾忌家人。

还有“妻待夫归”说,妻子挽留久役归来的征夫,这种说法比较符合诗的本意。

王质《诗总闻》:“荆峡间人云:鱼血入尾者甘。”清人崔述《读风偶识》早就觉察到这一层,他说:“王室如燬,即指骊山乱亡之事。”可见王事危及。

《后汉书·周磐传》:“周磐字坚伯,汝南安成人……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即是其例。此诗前人曾有“沉郁顿挫”的评价(见吴闿生《诗义会通》所引)。

马瑞辰《通释》谓此诗:“幸君子从役而归,而恐其复往从役之辞。”

方玉润评论此诗:“一章‘调饥’写出无限渴望意;二章‘不我弃’写出无限欣幸意;三章‘孔尔’写出无限安慰意。”

读这首诗,看到的是无奈,是思念,是被动,所以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征夫的无奈和妻子的盼归之心。国事家事,忠诚孝道,自古世间两难全。

你在,世界就在,家就在。

汝坟诗经周南全文 诗经-周南-汝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