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放学回家的的女儿,手里拿着一只用纸折的小盒子,和塑料袋装的几片桑叶,兴奋地嚷着:“爸爸你看,这是蚕宝宝。”问了去接女儿的老婆才知道,原来上三年级的女儿,科学课老师给全班学生交待了一个任务,每个同学都领到了几只蚕宝宝和桑叶,让他们回家观察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写好观察日记。

女儿的任务在哪里(女儿的养蚕任务)(1)

首要问题是先把蚕宝宝的房子建起来,于是帮女儿找了个鞋盒子,底下铺上一张白纸,大功告成。她小心翼翼地把蚕宝宝挪进去,趴在盒子边聚精会神地看着,看着蚕宝宝津津有味地吃着桑叶。

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也不简单,就换桑叶这件小事来说,一般都是把采摘来的桑叶,用保鲜袋装起来放进冰箱冷藏,要喂时按量取出来,放置一会儿时间,再拿干净微潮的布擦拭一下,不然蚕宝宝吃了凉的或者脏的桑叶是会拉肚子的。

虽然很麻烦,但是看着蚕宝宝。不停的蠕动着,不停吃桑叶发出的沙沙声,一点一点的长大着。第一次蜕皮时(应该是第二次,领来时就有点大了,已经蜕过一次了),女儿急得不得了,以为蚕宝宝死了,告诉我们说,“蚕宝宝不吃也不动了,”我们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成蚕时期会经过四次眠和四次蜕皮,每一次的蜕皮就说明蚕宝宝长大了一点。

女儿的任务在哪里(女儿的养蚕任务)(2)

图片来自网络

在经过四次蜕皮后,蚕宝宝比以前更白更胖了,又过了几天,就不再吃桑叶了,身体也越发的亮了,头老是仰着,嘴巴里也有些许像丝一样的东西,拿到灯光下照一下,发现变成了透明的一般,我告诉女儿,这是蚕宝宝要开始结茧的前兆。

女儿的任务在哪里(女儿的养蚕任务)(3)

马上和女儿用硬纸板用剪刀剪几下,然后拼成一个井字形状,一格一格小格子的架子,把变透明的蚕宝宝放进去,它起先在格子周边边缘拉起支撑茧子的丝,排出一泡带水的稀便后,专心致志的继续昂着头,左一下右一下不停地织着,茧的形状越来越清晰,蚕宝宝的身子越来越模糊了,过不了多久,茧越织越厚,越来越硬。

女儿的任务在哪里(女儿的养蚕任务)(4)

女儿的任务是完成了。养蚕过程中我们夫妻俩最愁人的是,那时候很多学校都让学生养蚕,于是桑叶变成了紧俏品,孩子和家长们不是在找桑叶就是在去找桑叶的路上,各处向人打听,都是各尽所能在满城找,一旦赶去晚了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了,我们连潘水小区里面绿化带上小小的草桑叶也没有放过,还通过朋友知道在崇化小区铁路边一颗大桑树,“不惑之年”的我还像小孩子一样爬上树,瑟瑟发抖的去摘。那边可能偏僻些,知道的人少,所以到蚕宝宝结茧为止,桑叶供应还挺足的,只是有点废我的老腰老腿。

老婆还突发奇想,从网上买了两棵桑树苗,种在自行车库上的泡沫箱里,后来移到小区化粪池上,由于泥土少,有一棵被台风吹倒死了就砍了,剩下的一棵长的很粗壮了。

女儿的任务在哪里(女儿的养蚕任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