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2年6月21日17时13分40秒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要到来。“夏至”也称“夏节”“夏至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夏至,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也是一年当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曾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夏至,《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有“大”之义,古代中国人自称“华夏”,取的就是“大”义。“夏”字有多种解释,其造字本义是指中国人,还是指季节呢?
字源释义
夏
夏,许慎《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
。
,两手;夊,两足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夏)中国之人也。以別于北方狄、东北貉、南方蛮闽、西方羌、西南焦侥、东方夷也。夏,引伸之义为大也。”“夏”字的本义是指古代汉民族自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这片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先民,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其中华族、夏族经过多次融合,形成一个中原地区最发达的民族——华夏。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华夏后来就成为中原民族的总称, 汉代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其他民族称这个强盛的民族为汉族,一直延续至今。
“夏”字从外形来看,就像一个四肢张开,手足俱全的人,看起来像“大”字,所以“夏”有“大”的意思。从古至今,每个民族都为自己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因此,古代的中国人自称“华夏”,取的就是“大”义。
字形演变
“夏”字的字形演变
“夏”字的甲骨文
由
(像赤着脚的人)
(像尖嘴锄具)组成,表示一个赤着脚的人
手持尖嘴锄
下地劳动,字形突出了人的头部、两手、脚(趾)和劳动工具。
“夏”字的金文
由
(页,头,表示思虑、琢磨)
(爪,抓)
(执,操持)
(刀,垦荒的工具)
(卜,表示占卜,观测天象)
(耒,翻地的农具)组成,表示观测天象与劳作。有的金文
省去“刀”
和“耒”
。
古人劳作场景
“夏”字的篆文
由
(頁,头,思虑)
(两手,忙碌)
(倒写的“止”,脚)组成,简化字形,省去了“刀”
、“耒”
等农具,表示手脚忙碌,农耕劳作。
农耕是华夏文明的基础,是华夏民族区别于游牧民族的主要特征,农耕更有利于稳定的居住和繁殖人口,成为发达文明的前提条件。因此,“夏”字的字形演变跟劳作紧紧联系在一起。而简体隶书
字省去了篆文字形中的两手
,简化为“夏”,农耕忙碌的字形线索消失。
释义延伸
史书记载,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
其实四季的概念很早就有了,除了仓颉古文“日 疋”会意日照充足代表夏,“夏”字还有一种甲骨文的写法,该字形从日、从页。页本是人首,故可指人。人头上有日,表示天气炎热。而“页”是象形字,本义是指头,其甲骨文是一个人头和突出的眼睛。
“夏”字的另一种甲骨文字形
“夏”字的金文是一个面部很大的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古文字学家认为:“祈雨之祭,古之所重,祭时所用歌舞,声容盛大,故名之为夏,造为文字,像人舞形。”意思是说,“夏”这个字是表现古人祈求降雨的祭祀舞蹈,由于场面很大,所以有盛大的含义, 甚至就是禹时乐舞的名称。
“夏”字的金文字形
由于“夏”这种舞蹈盛大热烈,于是被借用作一年最热的季节名——夏天。也是由于“夏”字盛大的含义,古人喜欢用这个字作朝代名。中国最早的王朝就叫夏,大禹是第一代君王。《礼记·乐记》:“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谷梁传》:“舞夏,天子八佾,诸公六佾(yì,指古时一种盛大礼仪),诸侯四佾。”
夏季是农业生产中最辛苦的季节,古人用最能代表我们民族形象的“夏”字来假借最能代表我们民族特征的耕耘的季节“夏”。大禹因治水而得民心,治水的关键时期也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所以由他开创的第一个朝代为夏朝。
夏至三候
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是阳性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
蝉,古时楚称蜩(
)。夏至之时,蝉开始鸣叫,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夏至寄语
夏至是昼夜长短变化的界限,也是盛夏的起点。夏至正是生机勃勃的存在,炎炎夏日,万物向阳而生,不废朝夕。愿你在炎夏,有凉风袭人;愿你在酷暑,有良人送爽。祝你夏安!
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汉典网,https://www.zdic.net/.
4. 说文解字图解、国学堂之说文解字、国学群、云放茶园、墨池书院、書同道合ing、诗词世界等公众号。
来源 | 一字一句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