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

你能想象出,一杯咖啡竟然创造近4000亿的市场。而未来三年,还有望冲击成为1万亿规模的市场吗?

文/话谈财料


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817亿元。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惊讶的。3年后,也就是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将突破10000亿大关。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2)

这一刻,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直接像煮沸的咖啡那样,彻底沸腾了。

中国邮政竟然跨领域,捣鼓起了咖啡。狗不理也无法专心卖包子,而是磨刀霍霍向咖啡。就连同仁堂这样的“药店”,也决定在“喂药”之余,用咖啡抢占人们喝药以外的“碎片时间”。至于其他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们,也纷纷下场做咖啡。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钱的“老字号”们,这一次竟然没有舍近求远、崇洋媚外地跑去巴西、印度尼西亚、埃塞尔比亚、肯尼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这些著名的“咖啡产地”,寻找那些他们理想中的“海归”咖啡豆。而是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到了云南。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3)

一时间,云南咖啡豆之火爆,直接将云南咖啡豆的血统抬高了两个级别。更夸张的是,有人甚至打算给云南咖啡豆“修族谱”,为云南咖啡豆的“优良血统”找到根源。

如果说“老字号”们只是外行,为了成本需要,才考虑就近采购云南咖啡豆。那么,作为国际咖啡品牌的星巴克,竟然也极为看好云南这块种植咖啡豆的“风水宝地”,并且在云南普洱成立了亚太地区首个种植基地和研发中心。

这一刻,云南咖啡豆在国际资本市场宛如“众星捧月”,发展势头堪称火箭升空的壮丽场面。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4)

但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既然云南是种植咖啡豆的“风水宝地”,为何直到今天才火起来呢?要知道,早在90年代,无数速溶咖啡厂就在云南落地建厂。但是,在过往的30多年里,云南咖啡豆不仅默默无闻,甚至还是“劣质咖啡豆”的代名词。

到底是什么让原本在咖啡豆界形容“穷家小子”的云南咖啡豆,摇身一变,成为资本热捧的“咖啡豆贵族”。这样的身份转变,未免有些太匪夷所思了。

原来,云南这块种植咖啡豆的“风水宝地”,竟被一群“冷血商人”给玩秃了。无情的利用30年,硬生生的将“宝地”变成了“荒地”。其中,那些资本更是借助信息差,给咖啡豆农们造成的损失高达百亿元。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5)

资本无情收割30年,云南咖啡农“被忽悠”损失百亿

云南咖啡种植的时间,其实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满足的主要是苏联市场对咖啡的需求。

在当时,由云南省农科院牵头,在滇西保山市一个名为“潞江坝”的地方设立研究所,专门系统研究、培育引进来的阿拉比卡血统咖啡中的良种苗“铁皮卡”。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6)

经过多年摸索、培育,“铁皮卡”开始扎根云南,并将临沧、保山、德宏等地全部圈为了种植园。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苏联解体了。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当时也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一时间咖啡都成了“奢侈品”。伴随而来的,则是俄罗斯国内咖啡市场的急速萎缩。

原本一片光明的“铁皮卡”优质咖啡品种,随着市场的萎缩,地位突然变得极为尴尬了。

就在这时,随着改革开放,雀巢、麦氏、卡夫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雀巢,第一时间赶赴云南实地勘察咖啡豆种植环境。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7)

对于这次勘察结果,雀巢很满意。但是,雀巢却提出,他们需要的不是“铁皮卡”这种优质品质的咖啡植株,而是要改种耐病、高产,能确保稳定供应,但档次更低的“卡蒂姆”。

于是,几十年培育起来的“铁皮卡”咖啡豆老树被纷纷砍倒。所有咖啡豆农们,开始按要求种植雀巢所需要的“卡蒂姆”。

然而,令豆农们没想到的是,包括雀巢在内的外国资本,却对咖啡豆农们耍了一个“心眼”,将咖啡豆收购价格,与纽约期货“挂钩”。

看起来很合理,但却有意忽略了咖啡豆本身品质带来的高溢价。

结果就是,虽然云南豆农们种植的“卡蒂姆”价格比不上“铁皮卡”,但问题是“卡蒂姆”的品质很不错。要“卖相”有卖相,要口感有口感,令雀巢很满意。可是,如此高品质的“卡蒂姆”,卖出的价格连“白菜价”都算不上。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8)

于是,“贱卖”且利润微薄的“卡蒂姆”,到了雀巢等收购商这里,除了自己用之外,一倒手都能赚到几倍的利润差价。

但问题是,当时的云南消息闭塞,云南咖啡豆农根本没有机会了解国际咖啡豆市场交易行情。唯一能参考的,只有纽约咖啡豆期货价格。

更过分的是,当美国咖啡豆期货价格走低时,咖啡豆收购商竟然借机还要“砍价”,最后直接把每磅咖啡豆的价格“砍到”比期货价还低30美分。

可即便如此欺负云南咖啡豆农这些老实人,云南咖啡豆农们也敢怒不敢言。只能盼着期货价格能够走高,每亩量产再高一些,增加点收入。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9)

在咖啡豆农看来,咖啡豆的“高品质”是没有意义的,咖啡豆收购商收购时,只看数量,不看“品相”。哪怕咖啡豆品质再好,收购价格还是一成不变的低。为了“扩大每亩产量”,咖啡豆农们开始疯狂使用化肥,后果却很严重。

一般来说,大量使用化肥,确实能够在前三年增加咖啡豆产量,但三年后产量却会骤然锐减。这使得咖啡豆农不得不每两年就截杆一次,以便能够维持高产。但过分地使用化肥,结果就是土地因为过度透支而板结,很难再变回高产的土壤。

结果就是,很多原本肥沃的土地,因此被“废掉了”。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0)

这一刻,钱被外资企业赚走、咖啡豆农们并没有赚到该有的利润。同时,土地也因为过度使用化肥,而遭受损失。

那么,国际资本这时候在干什么呢?答案是,还在压低价格,挤压利润,欺负老实人。

尤其2016年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环境骤变,云南咖啡豆价格也在不断走跌。而一年后,咖啡期货价格更是跌至每磅107美分。按照到时的汇率,折合成每公斤14.3元的收购价格。

这个价格一出,云南咖啡豆农们直接“慌了”。在当年,一公斤咖啡豆平摊下来的成本价格是每公斤14.67元。

如此一来,咖啡豆农们种植的咖啡豆,每卖出一公斤竟然不赚反赔0.37元。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1)

别看赔的钱看似不多,可实际上一年忙活下来,每亩大概收获一百公斤咖啡豆,拿到手的钱是1430元。但是,实际上每亩产出的咖啡豆,按照每公斤卖给国际资本后竟然还会赔掉37元。而云南的咖啡豆农们自家普遍都会种植10亩及以上咖啡树,结果就是一年下来不赚反赔几百元。

试问,努力的一年,不赚反赔,这样的事情放在谁身上不恼火?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官方曾计算过,按照同等品质的咖啡豆出口国际市场,每吨至少贱卖了3000元。

如此以计算,30年来的出口直接给咖啡豆农造成的损失高达上百亿元。如果没有损失这笔钱,咖啡豆农的生活,绝不会是今日这般潦倒。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2)

于是,当年极为愤怒的咖啡豆农们直接“砍树”,也引发了当年的“砍树潮”。大量豆农开始改种经济作物,一时间属于咖啡豆种植的“风水宝地”,竟然变成了一块块的“菜园子”。

这讽刺的一幕背后,全是咖啡豆农们的“血泪”。

直到3年后,云南全省的咖啡种植面积也仅仅恢复到149.7万亩。距离2014年的“巅峰时期”,足足减少了33.4万亩。注意了,这里是“万亩”,而不是亩。

然而,这一切背后的“推手”,是那双看不见的、冰冷的资本之手。

不过,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那些国际资本想要再“忽悠”咖啡豆农们,可没那么简单了。而且越来越多的咖啡人走进云南,一边为这里的咖啡“打抱不平”,一边想要帮助云南咖啡实现“血统的跃迁”,走出“低端陷阱”,走向国际市场。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3)

他们相信,云南这块“宝地”,一定能孕育出与国际优质咖啡市场对接的“优质咖啡豆”。

三大转机,让云南咖啡豆打响“翻身战”

云南咖啡豆为何能在短短几年间,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这一切,主要归功于“四大转机”。

第一个转机,国内市场对咖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认可。

在以前,茶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好的提神水”。但问题是,茶的提神效果太慢,而年轻人越来越中意“提神见效快”的咖啡。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4)

更何况,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忙碌,这些都给咖啡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试问,当中国14亿市场开始接纳咖啡时,爆发的潜力会有多大?显然,国外咖啡豆已经不足以填补这个市场。再加上整体上的消费升级,以及多年来培养出来的咖啡消费习惯和消费群体,都开始成为支撑咖啡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于是,对于优质品质的咖啡豆需求开始变大。越来越多的资本,也愿意为优质咖啡豆买单,以此凸显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一刻,云南咖啡豆终于迎来了“翻身”的好时代。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5)

第二个转机,云南成为了中欧铁路连接的“桥头堡”,中欧班列的开通,带动了云南咖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一刻,云南咖啡豆的身价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2022年7月1日,一趟满载2050吨咖啡豆、咖啡速溶粉的中欧班列从昆明出发,目的地则是荷兰鹿特丹。全程大约15天,而整趟班列运输的都是“咖啡集装箱”。

根据昆明铁路局局长刘柏盛的介绍,“专门运输咖啡豆”的中欧班列,初期计划每月开通2对,到了今年下半年预计会将2.4万吨咖啡豆运往欧洲国家。到了明后年,预计全年咖啡豆运输量分别能够达到14万吨和30万吨。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6)

由此可见,中欧班列对云南咖啡豆走出国门,绝对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但凡能够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与他国“血统”的优质咖啡豆竞争的本土咖啡豆,绝对“各个都是实力派”。

这一刻,云南咖啡豆自然“身价暴涨”。

第三个转机,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士,依托产业链系统,增强核心竞争力。

云南尝试“咖啡升级”,想要将“咖啡豆”打造成云南的“标配特产”还要从2014年讲起。

2014年时,云南咖啡豆还正值“高光时刻”,大量咖啡师们前来这里“淘豆”。但是,对于云南咖啡豆农砍断“铁皮卡”、改种“卡蒂姆”的举动,大呼“败家子”,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能将错就错的研究如何提升“卡蒂姆”的品质。

随后很多咖啡师突然发现,云南当真是种植咖啡豆的“风水宝地”。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7)

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我国本土咖啡品牌Seesaw突然宣布,就留在这块宝地不走了,我们要在这里种出中国的优质咖啡豆。

随后,便提出了野心勃勃的“十年云南计划”,要将世界领先的咖啡加工处理方式,就地传授给豆农们。与咖啡豆农们和云南地方政府一起努力,创造出云南自己的“国际品质咖啡豆”。

从此之后,云南不仅有咖啡豆农,更是齐聚了来自国内的大量农艺师、杯测师,共同成立了“云南种植者支持中心”,专门帮助咖啡豆农提升种植水平,提高咖啡豆品质。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8)

截至2021年8月,该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咖啡豆农将近2.8万人次,对于云南成功打造高品质咖啡产业链这件事当真是功不可没。

有了专业人士的加入,咖啡豆从水洗,到发酵,再到烘焙技术的把关,都有了质的提升。随着咖啡品质上去了,咖啡豆收购价格自然也上去了。

咖啡豆农们赚到了钱,也愿意配合种植更高品质的咖啡豆,而不是在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19)

这一刻,云南咖啡豆的种植局面,以及原本断裂的产业链,都发生了本质的逆转,极大的提升了云南咖啡豆的身价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云南普通咖啡豆价格,依旧维持在每公斤10到15元左右。但是,大部分云南咖啡豆农,都在努力提升咖啡豆品质,因为精品咖啡豆价格普遍能卖到每公斤50元到100元,甚至还会更高。

眼见“精品咖啡豆”如此暴利,咖啡豆农们学习的热情也跟着水涨船高。

如今,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而根据气候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全球适合种植咖啡豆的土地将减少50%。届时,云南或将成为咖啡豆种植的“黄金地域”。

不止如此,如今的云南咖啡豆已经得到全球咖啡界的认同。像是咖啡界的泰斗Ted Lingle给云南咖啡豆的打分,竟高达87分。放眼全球,能达到这个分数的也屈指可数。

国产咖啡之殇(累计损失上百亿)(20)

同时,《纽约时报》美食专栏也多次赞誉云南咖啡。这一刻,曾经卖不上钱的“穷豆”、“劣豆”,摇身一变成了“黄金咖啡豆”。

至此,云南咖啡豆成功“破局”,而云南咖啡豆的故事会随着中欧班列与海运,传到世界上那些喜欢咖啡的国家,让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云南咖啡”的故事。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关注我们每天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