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

魏晋时期英雄豪杰无数,但最为被人们称赞的非诸葛亮莫属。时至今日,蜀国的诸葛孔明早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神人”一般的存在。

在各种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传说当中,他料事如神,不仅能够未卜先知,更能向大自然借取力量,甚至精通兵法、战略、发明、风水等多方面的学问,是个无所不能的奇人。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1)

故事中的他,能力早已超脱了常人,但他却对刘备忠心耿耿,甚至心甘情愿地为蜀国鞠躬尽瘁。如此能人却又如此忠义,这也正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他尊崇的原因。

然而人有力竭时,蜀国最终的破灭,让无数人感到惋惜,其中有绝大部分原因,是看到了诸葛亮穷尽一生的努力,却付诸东流。

故事中,无所不能的诸葛亮,显然是后人为其增添的文学色彩,现实中的诸葛亮毕竟也只是一介凡人。而他能被后世评价甚高,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他形象地竖立,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治世能臣,忠义无双1、世外高人诸葛亮

诸葛亮的形象之所以能够在后世被形容得如此高深,郁亮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是撰写了《三国志》的陈寿,另一位就是给《三国志》作注的裴嵩之了。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2)

正是有了这两位作者,在作品中,对于诸葛亮的刻画,才开启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先河。

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将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年少坎坷无比,长大后又恰逢乱世,只好在隆中闭门不出归隐修行。而诸葛亮的不出世也只是因为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没有“明主”。

直到刘备等人在徐庶的建议下,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才这位隐士高人,才渐渐地浮现在了大众的眼前。这段故事的刻画,颇有当年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

诸葛亮身为淡泊名利、身怀大才的智者,当然要对刘备的品性以及诚意做出一些考验,于是就有了刘备三顾茅庐、以及隆中对的故事。

诸葛亮虽然避世不出,但对当时的天下局势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更有深刻的认知,最为了得的,是他还准确地推断出未来局势的变化以及走向。

也正是如此,刘备等人也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才气所折服,心甘情愿地尊他为军师,任凭住诸葛亮的差遣。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3)

诸葛亮在出山之后,也没有辜负刘备等人的期望,凭借他出入的才智,为蜀汉阵营立下了无数功绩。

无论是三顾茅庐、还是隆中对,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增添了诸葛亮的神秘色彩,也侧面烘托出了他的非凡能力。

在后世之中,人们也以此事件为蓝本,创作出许多精彩的故事,从而更加加深了,诸葛亮世外高人的形象。

2、忠义无双的治世能臣

几乎在所有有关诸葛亮的作品当中,诸葛亮都有两大特点,一个就是他的治世之才,另外一个就是他对于刘备的忠义了。

自诸葛亮被刘备请出之后,他就一直兢兢业业地为蜀汉势力的发展而努力。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4)

他先是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又用智谋阻止了曹操的吞并计划,并让一直处于“流浪”境地的刘备等人,终于有了自己的根据地。至此,刘备的蜀汉势力,正式在乱世之中立足。

不过,此时的蜀汉势力仍然十分弱小,无论是孙权还是曹操,都要比刘备强上太多,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由于刘备势力成立较晚,根基不深,但是还面临着粮草紧缺的困境。

无奈之下,诸葛亮又只好化身为“后勤部长”,为刘备解决粮草的问题,截止至诸葛亮续命失败、病死五丈原。诸葛亮已经为蜀汉势力,效力了27年。

在这27年当中,蜀汉势力的每一件大事,几乎都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势力早就被孙权或者曹操所灭,甚至或许根本就无法在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站住脚跟。

事实证明,诸葛亮对于蜀汉势力的付出,刘备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在当时的局面之下,是任何一个势力都梦寐以求想要拥有的,而诸葛亮一心一意的为刘备效力,则也证明了他的忠义。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5)

自汉代“三纲五常”的概念推广以来,君为臣纲就早已刻入了每个人的心中,尤其是在文人的心中,君臣之道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与底线。而诸葛亮这样的忠君之士,则毫无疑问地更受其他文人的尊重。

因此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就将诸葛亮忠君的这一面有意地进行放大,使人们更加印象深刻。

二、发明家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除了体现在军事上、战略上之外,还体现在了他的“发明创造”能力。

诸葛连弩,是诸葛亮的重要发明成果之一,连年征战之中,善于关差与思考的诸葛亮发现,弓兵在战场上的作用。

虽然十分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射击速度太慢,这也就导致了小规模的弓箭手在战场上的用处,并不是特别的。

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如何能够降低,弓箭手在战场时的更换弩箭的时间。按照这个想法进行设计,将当时的弓弩加以改进,于是就发明了诸葛连弩。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6)

诸葛连弩自从应用以来,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一大杀器,它将蜀国军队的弓箭手的战斗力,提升了数倍。也使得蜀国军队在战场上的优势,得以扩大。

其次,木牛流马也是诸葛亮的经典之作。这不过,这件发明并不是用来战斗的,而是用来保障后勤补给的运输的。

由于蜀汉之地多有山路,而在运输粮草补给的时候,诸葛亮发现用以往的牛车、马车来运输,效率十分低下,并且由于山路难走,牛、马常常会在运输的途中,休息很多次,这也大大影响了物资的运输速度。

诸葛亮果断开始思考,如何减少牛、马在运输中的休息时间,甚至让其不用休息。于是木牛流马就被他发明出来了。实际上,如今所看到的独轮车,就是由木牛流马演变而来。

因为使用的是人力,因此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牛马在途中休息的问题。而事实也证明,使用木牛流马的运输速度,要远超使用常规的牛车、马车的运送速度,并且成本也大大降低,还极为方便。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7)

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在木牛流马被发明出来以后,蜀军的机动性明显大大增强,尤其是在中、大规模的军队转移之中,更显得尤为出色。

除了这两种之外,诸葛亮的发明还有许多,虽然这些发明的的确确是诸葛亮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志注》中,诸葛亮发明这些器具的时候,总是显得轻而易举。

似乎只要发现哪里需要改善,那么诸葛亮过一段时间,就会将这些“发明”呈现在众人眼中,并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神效卓著。

而魏晋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则要比这两部作品中记载的,还要“神奇”许多。仿佛将诸葛亮描绘成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三、仙师诸葛亮

诸葛亮最为让人惊叹的,不是空城之计,也不是诸多发明,而是他能够与田地之间沟通借力的“仙法”。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8)

孔明借东风这个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诸葛亮与周瑜商量用火攻,来对付曹操,但是奈何江上的风向不对。于是诸葛亮使用仙法借来了东风,因此获得了赤壁之战的大胜。

事实上,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参与火烧赤壁的战斗当中,那场战斗的主人公是周瑜,并且所谓“借来的”东风,也只是长江上的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借东风、火烧曹营的”这个功勋,也是由作者强加在诸葛亮身上的。

不仅如此,就连诸葛亮在最后所尝试的用七星灯布阵,想要向天借命,的“神技”,也并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而这一事件的来源,只是因为当时有一颗流星划过。

按照古人的思维,大才之人都是天人下凡,而每一个星星都代表一个非凡之人。因此当流星坠落,诸葛亮身死,人们就将这两件事联合了起来,增加了诸葛亮的传奇色彩。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9)

在魏晋时期,玄学盛行,许多文学作品当中,都会被作者可以得掺杂一些玄幻色彩,因此作为被人敬仰的诸葛亮,在这些作品中有一些超越常人的本事,那也再正常不过了。

总结

归根结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是多样化的,而这种多样化的形象塑造,与真实的诸葛亮本人,有着天差地别。真实的诸葛亮并不是羽扇纶巾,也并没有各种神奇的本领。

由于恰逢乱世,诸葛亮的品行、声望,有在大众中有一定的认可度。

当时的人们,也需要这样一个贤相的出现。所以,他们才会将诸葛亮的形象夸大,那不是真实的诸葛亮,却是他们需要的诸葛亮。

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形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诸葛亮的形象分析)(10)

而后人在此基础上,对于诸葛亮的形象加以继承以及优化,就形成了现在认知中近乎于“神人”的诸葛卧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