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独处异乡失眠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陆游报国无门失眠了,“徘徊欲睡还复行,三更犹凭阑干立”

朱淑真为情所伤失眠了,“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些失眠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丝惆怅,只有苏轼,失眠之夜依旧不改洒脱可爱本色。

22岁忘年恋惨案(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1)

那是公元1083年的十月十二日(农历)。

也是苏东坡被贬黄州的第四个年头,人生中最黑暗、颓丧的日子已渐行渐远。

那天晚上,月色明亮,注定有故事要发生。

时值初冬,忙碌了一天的苏东坡正准备睡觉时,一抬头发现明亮的月色悄然入户。

于是“欣然起行”,内心忍不住有一丝兴奋:如此良辰美景,睡什么睡?起来嗨!

嗨到一半,突觉有点孤单:“念无与为乐者”。

一个人看美景太无聊了,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至于辜负了如此良夜呢?

对喽!怀民呀!“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好巧不巧,怀民亦未寝!苏东坡高兴坏了,“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怎么“恰巧”发现的怀民亦未寝,是推门还是敲门,是礼貌问候还是大声询问,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苏东坡来都来了,怀民又恰巧未寝,岂不妙哉?

来吧,一起在月光下漫步吧!

22岁忘年恋惨案(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2)

月光下的景色是多么美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皎皎明月照着中庭,如寒潭碧影,清凉空明;月下竹柏的倒影,像极水中摇曳的藻荇。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点到为止,却意味深长。

“闲人”,也只有在这无眠的夜晚才能成为闲人吧!

因何无眠?还不是因为人已到中年。

中年人就像那个站在半山腰的人,往后无退路,往前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其实人到中年,谁都不容易。

正如张爱玲在半生缘里写的:

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

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而这份孤独,苏东坡已经提前替中年人尝过了。

初到黄州时,他住在定惠院,就是“寂寞沙洲冷”那地方。

那阕词极凄婉、孤独,简直是“那人好像一条狗”的最佳代言。

22岁忘年恋惨案(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3)

那时候,苏东坡已经44岁了,拖家带口又的确穷如老狗。

明面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是受到当地地方官密切监视的犯官。

失去人身自由,只领一半薪奉,生活已然从天堂坠入地狱。

为了一家老小的衣食,这个中年男人想出来一个省钱的狠招:

他每月初拿四千五百钱,分三十份挂在房梁上。

要用时以画叉挑取一块,每天花销不敢超过一百五十钱。

现代人愁房贷车贷,彼时的苏轼只求裹腹: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嘲饭颗》)

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寒食雨二首》)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实在填不饱肚子,他只有放下身段亲自开荒种地。

如同现代的一些男人在失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只能开滴滴、送外卖养家糊口。

他还在地头盖了三间草房,取名“雪堂”,自号“东坡”: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对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这个中年男人有一身的才华,却在命运的浪潮中,只能拣瓦砾,种树,盖房子,任凭脸被晒得黝黑。

这日子是真黯淡,真孤独,一眼望不到头。

22岁忘年恋惨案(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4)

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他也曾感觉前路茫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他也曾想像阮籍一样,穷途而哭,可是心却像死灰一样,翻不起一点尘埃: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日子在应对生活的劳作中慢慢流逝着,也因为辛勤的劳作而渐渐改观。

人勤地不懒,虽然辛苦,但总比什么也不干只会怨天尤人强。

四年的凄风苦雨都挺过来了,苏东坡从愁苦到豁达,内心渐渐驱散阴霾。

而今,这皎洁的月色,未必不是对那些沧桑岁月的奖赏。

只是,只有他和张怀民两人懂得。

在变法革新中,两人立场是一样的,也都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最终先后被贬到黄州。

两人一直互为知己,此夜在月光的陪伴下,同走着这一段短短的路程。

他们心有灵犀,见面就要谈开心的事。

那夜的承天寺夜游,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四周景色,从诗词歌赋一直谈到各自的人生理想。

那个月光皎皎的夜晚,二人都没有忘记,苏轼更是忍不住把他记在了日记本里: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写完,心情舒畅,转眼沉沉睡去。

睡梦中,他决计想不到自己会成为青史留名的大诗人。

更想不到,他在黄州的那段低谷期,不仅成就了他自己,更影响后世千年。

22岁忘年恋惨案(怀民亦未寝火上热搜)(5)

2021年已经进入尾声了。

你是否也曾因遇到难关而彻夜难眠?

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们眼中盈满黑夜,心却游荡在遥远的过去和到不了的未来,系挂着远久的故人和熟悉的陌生人。

如胸中不能清明,即便再皎洁的月色,再诗意的诗歌,再浓郁的熏香也无用。

尤其是,当你人到中年,必须独自一人去体会生活的冷暖,担负人生的压力,抵御旅途的苦难。

多希望,这段路,有人能陪着你,即使是一小段,在此后的人生中也是值得回味的。

本文由诗词世界原创发布,作者:袁今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