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4,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评价?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评价(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美育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评价

目录

摘要​4

一、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5

(一)应用现状​5

(二)游戏类型​5

二、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以《瓢虫宝宝过新年》为例​6

(一)设计意图​6

(二)活动目标与准备​7

(三)活动过程​7

(四)效果评价​8

(五)活动反思​9

三、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美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9

(一)激发幼儿美术兴趣​9

(二)增强幼儿想象力​10

(三)增强幼儿观察力​10

(四)增强幼儿合作能力​11

(五)对幼儿进行亲情教育​11

(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12

(七)让幼儿回归体验​12

(八)帮助幼儿获得自由​13

(九)打破传统体系​14

(十)其他教育方法​14

参考文献​15

摘 要

互动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同样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最直接途径,幼儿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对互动游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运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心理成长的基础性需求。本文在探索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期间的应用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向具体教学案例进行适当延伸,以提出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美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学前教育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为学前教育中美育教育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动游戏;学前教育;美育教育;应用方法

美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要求学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入互动游戏教学环节,对学前幼儿基本认知能力进行激发和引导,注重强调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重点突出美育教育中对“美”的教育,强化现代素质教育结构中美元素的存在感,引导幼儿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最终达到真、善、美教育的高度统一。

一、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与特点

(一)应用现状

互动游戏是学前教师对幼儿进行基础教育中的最重要一环,是提升幼儿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力与探索能力的关键,能够极大激发和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就当前学前教育课堂中互动游戏应用现状而言,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出现模仿互动游戏的教学问题,教师在互动游戏教育中占据主导位置,导致幼儿自我活动受限,缺乏相应独立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幼儿在互动游戏中处于被动游戏状态,最终导致学前互动游戏教育教学模式僵化,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此,在教学改革推动的时代背景下,学前教师要将互动游戏与幼儿日常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带领幼儿探索世界、了解世界,帮助幼儿丰富生活实践经验,鼓励幼儿在互动游戏中掌握和学习知识,期间要注重幼儿的游戏体验和心理变化情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

(二)游戏类型

学前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游戏对幼儿进行引导,当前较为常见的幼儿互动游戏包括以下几类:一是《猜领袖》游戏,教师随机选择一名幼儿当间谍,一名幼儿当领袖,间谍和领袖之间相互对立,在游戏过程中,引导间谍通过充分观察猜出领袖,领袖要隐藏在人群中,避免被间谍发现;二是《抢凳子》游戏,教师选择一定数量的幼儿参与游戏,在互动场所中央放置比幼儿数量少一个的凳子,幼儿围绕凳子依次排开站好,教师操作播放音乐,音乐停止时,幼儿要迅速反应,坐到凳子的幼儿进入下一轮,未能坐到的幼儿则淘汰;三是《蒙眼作画》游戏,教师选择一名幼儿查看教师出示的图画,而后将其眼睛用布蒙上,幼儿利用画笔进行作画,其余幼儿根据画作猜出图画中的具体内容,类似的学前教育课堂中的互动游戏还有很多种,例如《数学游戏》、《情景互动游戏》、《感官游戏》等。上述互动游戏中,学前教师旨在通过训练和测试幼儿的反应程度,培养幼儿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利用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释放活力,提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认知程度,对开发和启蒙幼儿智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以《瓢虫宝宝过新年》为例

(一)设计意图

互动游戏对于学前幼儿来说,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自我意识萌发的重要阶段,但幼儿独立探索的能力有限,需要教师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加以引导,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征,从拓展幼儿知识面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兴趣为主要出发点,将《瓢虫宝宝过新年》的游戏场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通过对色彩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和谐愉快的游戏氛围的把控,采用对话、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感知并理解瓢虫宝宝的数量对游戏结果的影响,同时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操作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幼儿基础认知能力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活动目标与准备

学前教师在开展《瓢虫宝宝过新年》互动游戏活动前期,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程度及动手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寓教于乐为基本的教学目标,通过艺术化的互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互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进而收获生活知识;另一方面要在充分掌握互动游戏所需的教具及教学设备,包括不同点数的瓢虫手套若干只、不同点数的礼品盒若干个、糖果若干、新年手鼓、松树模型等,同时教师要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合理安排,利用教学材料引导幼儿将数字与实物进行一一对应,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字感知力及提升幼儿互动游戏体验是本次学前互动游戏教育的重点内容。

(三)活动过程

互动游戏过程中,教师采用情境带入的方式进行导入,在为幼儿戴好不同点数的瓢虫手套后,播放准备好的背景音乐,敲击手鼓提示幼儿入场,幼儿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入座,接着由教师致游戏开场词,幼儿扮演的瓢虫宝宝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自己与邻座同学瓢虫手套上的点数不同,期间教师对不同点数的瓢虫宝宝进行点数教学,在新年音乐暂停后,瓢虫宝宝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所代表的数字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后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对应点数的礼品盒,并在幼儿活动的不远处布置松树模型,树上挂满糖果,要求幼儿在点数自己瓢虫手套和礼品盒上数字的基础上,在松树模型上取下相应点数的糖果,并将礼品盒装满,作为瓢虫宝宝的新年礼物,游戏环节至此结束。幼儿在进行《瓢虫宝宝过新年》互动游戏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初步感知数字的魅力,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同时又激发幼儿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自我理解与认知经验,最大限度地提升互动游戏在幼儿学习与认识社会过程中的实用价值。

(四)效果评价

幼儿互动游戏《瓢虫宝宝过新年》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顺利开展,在幼儿数字知识教学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幼儿全面掌握数字1-5的变化形态,从数字的书面形式转变为点数形式,教师通过敲击手鼓、播放音乐、点数数字、寻找礼物等游戏环节,引导幼儿完成数字之间的配对工作,使得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字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更加深入理解和认识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强化幼儿对数字的理解与应用。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过程中,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教师通过创建氛围、搭建桥梁等形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引导幼儿树立形象思维,基于瓢虫宝宝的情景,增强幼儿与幼儿之间团结协作能力,强化幼儿的初级社交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教师建立和谐共处、互动交流的师生关系[2]。

(五)活动反思

就《瓢虫宝宝过新年》互动游戏中的具体细节而言,教师出现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在引导幼儿进行数字点数期间,教学语言组织不力,为幼儿点数数字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阻力,在日后的互动游戏教学中,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三、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美育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一)激发幼儿美术兴趣

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中重要作用逐渐显露,随着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互动游戏教学在幼儿美育课堂教学中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学前美育教育是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艺术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长期以来,学前教育采用单一的课本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幼儿思维模式僵化,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为此,学前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互动游戏,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及不同心理发展程度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明确自身的艺术定位,为幼儿提供交流与表达的平台和途径,在手、脑、心的完美配合下,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幼儿在互动游戏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美术游戏,以美术作品为媒介,向教师和社会传递情感,用于弥补幼儿由于低龄化产生的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进而全面展现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和激发幼儿对艺术美的感悟和创作能力。

(二)增强幼儿想象力

幼儿因其自身年龄及心理原因,创造力和想象力相较成年人更加丰富,学前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互动游戏美育教育期间,要重视并利用幼儿的发展优势,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增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展开大胆想象,从而提升幼儿对社会生活及周边事物的感知能力,为幼儿步入更高阶段的社会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手指互动游戏,教师通过发布口令,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手指变化情况并与教师手指状态保持一致,培养幼儿对教师行为的模仿能力,同时教师将光影进行有机结合,在墙上或投影仪上向幼儿展示变化的手影,引导幼儿感受手影变化中形成的小兔子、小鸟、小鸭子等动物形象,强化幼儿对动物的形象记忆,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联想能力,引导幼儿想象力向正确的方向发展[3]。

(三)增强幼儿观察力

学前教育中对幼儿观察能力的教育极其重要,教师通过对互动游戏的灵活运用,根据幼儿的不同特征,创新互动游戏的开展形式,是提升和强化幼儿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学前教师在美育课堂上,利用人偶对动画片或电影中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进行情景模拟,幼儿在背景音乐和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对人物形象进行仔细观察,接着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进行简单考察,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幼儿对人物形象在脑中进行回忆,经过反复训练,幼儿逐渐形成自主观察意识,进而提升对生活中相关人物、事物的感知力。

(四)增强幼儿合作能力

学龄前幼儿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互动和交流能力有限,在团体中独立性较强,需要教师利用互动游戏对其加以引导,进而形成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幼儿交往模式,教师在进行学前美育教育期间,可以采用互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分组,在布置游戏任务后,要求幼儿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与合作,共同达成游戏目标,例如:教师以幼儿绘本《森林的舞会》为游戏背景,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森林中不同动物面具的制作任务,幼儿在与同学的交流和互动中,对面具制作形成全新印象,对幼儿突破自身想象力限制有重要作用,同时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增强幼儿合作能力[4]。

(五)对幼儿进行亲情教育

学前互动游戏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采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对父母、老师的深厚情感。以亲情教育为例,教师在全面掌握幼儿价值观念导向情况的基础上,开展《小蝌蚪找妈妈》互动游戏,由一组幼儿扮演青蛙妈妈,一组幼儿扮演蝌蚪宝宝,教师在青蛙和蝌蚪面具上做好不同颜色或数字的标记,在互动游戏开展期间,利用面具上标志亲情的标记,引导幼儿在众多青蛙妈妈中找到自己的妈妈,最终完成青蛙与小蝌蚪之间的匹配,在此过程中,幼儿充分感受到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进而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交流,促使幼儿在亲情氛围浓厚的环境下健康成长[5]。

(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幼儿阶段的行为习惯如不加以合理约束,极易形成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为此学前教育中要增加美育教育,教师利用互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部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家庭原因,容易出现不公正计分、耍赖等不良行为习惯,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互动游戏的公正性,利用游戏规则对幼儿不良习惯加以改正,既尊重幼儿的平等权利又起到矫正幼儿不良习惯的效果,为幼儿日后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6]。

(七)让幼儿回归体验

互动游戏是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能力的基础途径,教师要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深刻认识到游戏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幼儿创建良好的互动游戏环境,将枯燥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间接的形式传递给幼儿,改善和提升幼儿互动式游戏体验,实现幼儿能力的自我突破。以学前教育中的美育课堂互动游戏为例,教师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观念,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互动和游戏氛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期间教师格外注重对幼儿思想意识的培养,积极转变幼儿身份,引导幼儿由互动游戏的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尊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在互动游戏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创造条件,对幼儿人格上的健全和完善产生积极意义[7]。

(八)帮助幼儿获得自由

自由和平等是幼儿美育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环,要求学前教师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及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在互动游戏教育活动开展期间,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促使幼儿与教师获得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取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进而增强幼儿在互动游戏中产生的幸福感。学前教师在进行互动游戏美育课程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建良好的互动和游戏情境,同时要为幼儿预留足够的游戏空间,便于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幼儿在互动游戏中学习创造机会,为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提供可能,最终实现幼儿的游戏自由[8]。

(九)打破传统体系

传统的游戏思维对幼儿的思想意识形成束缚,要求学前教师在进行美育课堂教育期间,将具有现代化思想的互动游戏模式进行推广和应用,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价值观念,遵循幼儿教育中的六大解放原则,即解放幼儿双眼、解放幼儿双手、解放幼儿嘴巴、解放幼儿大脑、解放幼儿空间以及解放幼儿实践,为学龄前的幼儿教育创造“盈余”,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心理和身体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鼓励幼儿在互动游戏中发现和探索世界之美,打破传统游戏教育体系的限制和束缚,推动学前互动游戏教育思想及行为的革新,力求在互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和激发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欲望[9]。

(十)其他教育方法

学前教师进行互动游戏美育教育期间,要重点关注幼儿成长中的“三个适应”,一是注重互动游戏材料与幼儿年龄发展相适应,二是注重互动游戏趣味性与幼儿心理成长水平相适应,三是互动游戏与幼儿知识能力相适应,在充分利用游戏材料的基础上,教师采用更加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进入并参与到互动游戏中来,全面提升幼儿对游戏的感知力,同时营造良好的互动游戏氛围,创新游戏模式,保证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独立解决问题,突破游戏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进而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10]。

结论:综上所述,互动游戏模式对幼儿能力及行为的培养产生重要意义,为此要求学前教师在幼儿美育课堂教育中充分融入互动游戏,为幼儿创设游戏和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幼儿美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威.关于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参花,2020,000(010):81.

[2]吴思雨.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7):205-205.

[3]罗云霞.关于互动游戏在学前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000(008):747.

[4]丁利芳,马娟,茅敏敏.幼儿园自由游戏分享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CLASS课堂评分系统的视角[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35(007):41-46.

[5]施丽芳,高毅.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4):747.

[6]谭黎.浅谈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J].戏剧之家,2019,No.323(23):180.

[7]彭柳荣,杜文秀.羌族民间美术元素在学前教育中的美育运用[J].艺术评鉴,2019,000(021):P.139-141.

[8]党从胜.诵读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育的培养功能[J].读与写(教师),2020,000(005):P.1-1.

[9]饶青秀.如何培养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具体对策分析[J].读书文摘(中),2019,000(001):0039-0039.

[10]李桂梅.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艺术家,2019,000(002):P.84-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