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1)

第三章 探秘荣国府第十三节 “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殉情”影射之谜

前赘:《红楼梦》研究历来没有人给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馒头庵的净虚老尼以及王熙凤弄权害死的张金哥的影射提供破解分析,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既然按解密顺序文本已经到了这里,笔者还是不能回避这一个章节。

还是贾宝玉和秦钟跟随王熙凤去给秦可卿送葬的这段环节,途中脱离大部队单独下榻在馒头庵,馒头庵的住持就是净虚老尼姑,老尼姑委托王熙凤做了一件拆散别人姻缘的缺德事。

还是先来大体介绍一下书中的内容,一段一段来分析:

原来这铁槛寺原是宁荣二公当日修造,现今还是有香火地亩布施,以备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阴阳两宅俱已预备妥贴,好为送灵人口寄居。不想如今后辈人口繁盛,其中贫富不一,或性情参商:有那家业艰难安分的,便住在这里了,有那尚排场有钱势的,只说这里不方便,一定另外或村庄或尼庵寻个下处,为事毕宴退之所。即今秦氏之丧,族中诸人皆权在铁槛寺下榻,独有凤姐嫌不方便,因而早遣人来和馒头庵的姑子净虚说了,腾出两间房子来作下处。

前面若干回都阐明秦可卿影射的是泰昌皇帝朱常洛,上一节也阐明《红楼梦》故事情节已经写到了天启皇帝登基,需要遴选妃子的时候了,笔者已就村姑二丫头与巧姐、大姐儿的影射做了揭秘,但是天启皇帝的皇后并没有出来,这一节应该让她露露脸啦。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2)

原来这馒头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庙里做的馒头好,就起了这个浑号,离铁槛寺不远。当下和尚工课已完,奠过茶饭,贾珍便命贾蓉请凤姐歇息。凤姐见还有几个妯娌陪着女亲,自己便辞了众人,带了宝玉、秦钟往水月庵来。原来秦业年迈多病,不能在此,只命秦钟等待安灵罢了。那秦钟便只跟着凤姐、宝玉,一时到了水月庵,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大家见过。凤姐等来至净室更衣净手毕,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了,因说道:“你们师徒怎么这些日子也不往我们那里去?”净虚道:“可是这几天都没工夫,因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太太送了十两银子来这里,叫请几位师父念三日《血盆经》,忙的没个空儿,就没来请奶奶的安。”

这馒头庵、水月庵其实就是紫禁城的后宫,馒头、水月以及警幻仙姑所说的放春山、遣香洞都是一回事,都是特指女性(不解释,自己脑补)。这个净虚老尼姑就是影射的万历皇帝的郑皇贵妃,就是那个引起明朝败亡的“国本案”、“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红楼梦》开篇影射的罪魁祸首(笔者在前面若干章节均已对照揭秘),“尤氏”、“璜大奶奶”、“金寡妇”、“老太妃”甚至“警幻仙姑”等也都是影射的她,迫害、引诱、致死朱常洛(秦可卿)的都是她。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3)

这个郑皇贵妃本名郑梦境,“梦境”与“净虚”、“警幻”都是一个意思,所以净虚老尼就是郑皇贵妃,“老尼”则指代其老公万历皇帝已经去世。而她的两个徒弟智善和智能分别影射的是朱常洛的两个妃子“东李”和“西李”,“东李”李庄妃还算比较善良,而“西李”李康妃则完全听命于郑皇贵妃,并且参与了郑皇贵妃主导的“红丸案”与“移宫案”,与秦钟(同样影射朱常洛)淫乱的智能最终导致了秦钟的命丧黄泉。

这段文字里面净虚讲“胡老爷府里产了公子,念了三天的《血盆经》”,不是无缘无故的,其实就是从侧面印证这件事的发生时间。“胡老爷”影射的是后金胡人努尔哈赤,他在1620年这一年(天命五年)十月生了第十六个儿子费扬果(最后一个儿子),而朱常洛(秦可卿)死的这一年正是1620年九月初一,五七三十五天以后发丧,正是费扬果出生的十月份。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

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4)

这个“张金哥”,影射的就是天启皇帝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的五大艳后之一的懿安皇后张嫣。她出生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类同于张金哥出生的长安府长安县,都曾经是唐宋的都城及附郭县,与元明清的北京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是一个意思,就是代指京师附郭县。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后来受封为太康伯,也就是张金哥的父亲张大财主(与太康一个意思,不是小康)。

天启元年(1621年),时年十五岁的张嫣,从全国初选的五千名美女中,连过“八关”选出的第一美女,同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明懿安皇后外传》记载:“(张嫣)厥体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发如春云,眼同秋水,口如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硕广额,倩辅宜人,颈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轻云之出远岫,吐音如白石之过幽泉。”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后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

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5)

王熙凤为什么要插手这件事?因为王熙凤影射的是魏忠贤和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

天启皇帝从全国海选五千名美女,经过“八关”选秀,在元辉殿选定了三位淑女,分别为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张氏(即张嫣)、北京顺天府大兴县王氏、南京鹰扬卫段氏”。张、王、段三位,谁能成为皇后,谁将成为后妃?

客氏反对立张嫣为后,其理由是:“这个女人日后长大成人,想必更加肥硕,缺少风趣,不能成为正选。”泰昌帝朱常洛的妃子赵选侍赞成张氏为后:“如果论端正有福,贞洁不佻,则张嫣当为上等人选。”张嫣等三人被引见到天启帝面前,这年张嫣十五岁,长得身体修长、丰满、清爽、秀丽,天启帝非常喜欢张嫣。最后钦定:张嫣为皇后,王氏和段氏为妃。

另外,魏忠贤日后也要把他的侄孙女任氏(魏良卿之女)推荐给天启皇帝朱由校成为贵妃并且欲想代替皇后张嫣。

在整个天启年间(1620-1627年),皇后张嫣一直与魏忠贤、客氏处在激烈的斗争中。

张嫣(1606年-1644年),字祖娥,小名宝珠。

张嫣个性严正,很有皇后风范,是位能母仪天下的女性。她非常不齿宦官魏忠贤和熹宗的乳母奉圣夫人客氏两人联手为非作歹的行径,经常数次在熹宗面前提起两人的过失,更曾以皇后的身份亲自惩处客氏,因此使魏忠贤与客氏对她恨之入骨,但因为张嫣是皇后,不同于其他嫔妃一般容易对付,因此两人在背地里造谣,顺天府丞刘志选趁机弹劾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御史梁梦环也乘机兴风作浪。幸好明熹宗惟一理智的地方,不致于因完全没有证据的流言而惩办张皇后,而相反是果断地下旨谴责刘志选,从而使阉党不敢妄动。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张皇后怀有身孕,突然腰痛,要找一个会按摩的宫女来按摩。客氏害怕皇后产下皇子,出了个主意,让魏忠贤安排自己的人冒充,在为皇后捻腰的时候故意重手捶打。致使张皇后生下死胎,即怀冲太子朱慈燃。张皇后自此再未生育。 这一事,后来成为杨涟弹劾魏忠贤的第十条罪状。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6)

各位朋友也没有注意到笔者在论述秦可卿影射朱常洛时,提到秦可卿的一个丫环叫“宝珠”的,后来作为秦可卿的义女捧灵出殡,最后出家在铁槛寺(紫禁城)被贾家认为“小姐”,当时笔者就认定这个“宝珠”日后会与贾宝玉(影射天启皇帝朱由校)有“肌肤之亲”、“皇权传递”作用的。

这个“宝珠”日后又变成了贾母的丫环“珍珠”派给了贾宝玉,又被贾宝玉改名为“花袭人”(即龙衣人、侍寝人、温体人),《红楼梦》的写作特点,改名则会更换身份,袭人也因此承担了一部分张嫣皇后的戏份,与贾宝玉有了“肌肤之亲”的“初试云雨情”;后来在第三十回袭人又被贾宝玉狠踹了一脚,导致口吐鲜血(细节请看文本),贾宝玉言之“少年吐血,年月不长,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这与张嫣被害而后再无生育讲的就是同一件事,也是许多论者认为袭人历久不能怀孕的原因。

除去痛恨客氏与魏忠贤两人的行径外,张皇后经常劝谏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期望熹宗能“远小人而近贤人”。从张皇后那边看,魏忠贤就像是秦代的赵高,是一个阴险的阉宦。有一次,明熹宗去见张嫣,见桌上一本书,便问:“什么书呢?”张皇后说 :“《赵高传》”。明代内宫后妃,所必读之书是明太祖命儒臣编定的《女诫》,其要义即禁止后宫干政,《赵高传》之类的史书并不是宫中后妃所必读或应当读的。张后此举,自然大有深意,即想以赵高来比喻魏忠贤来提醒熹宗。熹宗当时的反应是“嘿然”,不吭声。熹宗想是意识到魏忠贤、客氏与张皇后的对立。他不愿惩办魏忠贤和客氏,当然也不希望魏忠贤伤害张皇后。

但是魏忠贤得知此事后大怒。第二天,熹宗在便殿搜出几个人带着兵刃,此事自然非同小可。熹宗本人也大惊,命令将这几个人交给东厂审讯。于是,司礼监秉笔兼掌东厂太监魏忠贤便借机诬告张国纪,说张国纪想弑君,然后立信王朱由检为皇帝。魏忠贤认为这一阴谋一旦得逞,则张国纪、张皇后、信王朱由检将无一幸免,而自己也一举除掉了所有对手。但是,当魏忠贤把这件事和他的亲信王体乾商议的时候,王体乾提醒魏忠贤说:“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一不慎,吾辈无遗类矣。”魏忠贤听后也心中暗惊,于是遂将那几个人处死,杀人灭口,化解了此事。

一次,宫门上有人投书,信中写满了魏忠贤的罪状,魏忠贤怀疑是皇后之父张国纪和其朋党;邵辅忠、孙杰等人在幕后指挥,因而下令大杀东林党臣,希望借此动摇皇后的地位。同时希望能将张嫣赶下皇后的位子,好让自己的侄孙女—魏良卿之女成为皇后。当魏忠贤大杀东林党臣时,朝中开始有几位大臣察觉到魏忠贤的心意,因而纷纷上奏弹劾张国纪等人。大学士李国普调解道:“皇帝和皇后,相当于一国的父母。怎能煽动父亲去陷害母亲呢?”张国纪才得保命,被免官放归故乡。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7)

后来,张皇后在信王朱由检即位一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熹宗临死前不久,客氏安排怀孕的宫女进入后宫,以冒充熹宗子嗣。明熹宗对张皇后说,魏忠贤告诉我说后宫有二人怀孕了,以后生男就立为皇帝。张皇后表示反对,认为应当早立信王朱由检。僵持很久后,张皇后说服了明熹宗将皇位传弟。朱由检想推辞,张嫣自屏风后走出,说:“皇叔义不容辞,且事情紧急,恐怕发生变故。”信王才愿意继承皇位。

明熹宗对于张皇后,始终爱惜。他临死之时,将张皇后托付于弟弟信王朱由检,命曰:“中宫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谏,获益颇多。今后年少寡居,良可怜悯,善事中宫。”朱由检登基后,对皇嫂亦非常敬重,为张嫣上尊号曰“懿安皇后”。在崇祯一朝,她受到明思宗的尊敬和礼遇,而且对于朝中的大臣如周延儒等人的欺上罔下行为非常厌恶。有一次,明思宗的皇后周氏对思宗说周延儒人品如何不行,思宗心中不满后宫议论朝政,问周皇后怎么知道,周皇后以张皇后对,明思宗遂无言。

懿安皇后张嫣的事迹将会在《红楼梦》里面多次体现,届时笔者解读到具体章节时再来为大家破解。

 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见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接下来是《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那凤姐却已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那守备无奈何,忍气吞声受了前聘之物。谁知爱势贪财的父母,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脂批: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衩之外副者。),闻得退了前夫,另许李门,他便一条汗巾悄悄的寻了自尽。那守备之子谁知也是个情种,闻知金哥自缢,遂投河而死。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安享了三千两。王夫人连一点消息也不知。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所作所为,诸如此类,不可胜数。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8)

各位读者可能对前面的解读尚能够理解,但是对“张金哥殉情”估计一时半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呢?让笔者慢慢道来。

张金哥原已许配给长安守备之子,既然张金哥是天启皇后张嫣,怎么可能会有长安府府太爷的李衙内要来插一脚呢?还动用了长安节度使。

我们知道,长安代指的是国都,明末清初的文人大量的作品中均是以长安代指京师北京的。长安守备,就是镇守北京的人,明朝是天子守国门,用长安守备之子代表天启皇帝朱由校应该没问题。那么长安府府太爷和李衙内又分别是谁呢?竟然还借用了《水浒传》中高太尉、高衙内与林冲夫妇的故事场景。

这就翻到下一篇了,而且故意不与十五回放在一起的,为什么?

因为这是甲申年1644年明朝灭亡时候的事,所以另起一回。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临死前要求皇嫂张嫣也自缢殉国。有一种传说是张嫣自缢未死,被李自成的部将李岩所获。在百姓的眼中,张皇后有着极好的声望。因此,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后,入宫的李岩第一个想到要保护(得到)的人便是张后。据说,李岩入宫,令宫女扶张后上座 ,行九拜之礼,令人护卫。不过当天晚上,张皇后仍然自缢而死。

清世祖顺治元年,顺治帝命将张氏和明熹宗合葬于德陵。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9)

李自成1644年正月在西安(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同年三月十九日攻占北京,四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称帝。把李自成称为长安府府太爷也丝毫没有违和感吧。李衙内自然就是影射李自成的得力干将李岩,正是李岩想要得到张嫣,但是张嫣仍然自缢而死(影射张金哥自缢而死)。正因为这是传说,所以《红楼梦》作者没有把这件事作为正文来写,而是作为逸闻插曲在秦可卿葬礼之后。

那么为什么长安守备之子也跟着投河自尽了呢?天启皇帝不是1627年就死了吗?读者朋友要知道,如果完全照实来写,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士马上就会对号入座,所以必须曲笔来描述。不过天启皇帝朱由校确实是落水导致的重疾而死的,把时间错开就是故意让你找不到把柄。朱由校落水事件在《红楼梦》中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一回中,到了具体章节再给大家揭秘。

那么为什么又来了一个更大的长安节度使云光参与了这件事呢?这个云光还是李自成,他在西安称帝时把各省均设立节度使,并且把自己的名字李自成改成了“李自晟”(吴梅村的《绥寇纪略》里面有很多其他各类史书没有的记载,后面将会不断向大家展示),“晟”字为“日光充盛也”(《正字通》),扁“日”也可做“曰”,“曰”即“云、语”。用这个长安节度使只是为了情节更合理一点。

另外,秦可卿停灵出殡时出现的另外一个也要捐五品“龙禁尉”的永兴节度使冯胖子,也需要在这里一起说一说。根据前面笔者的揭秘,“龙禁尉”就是“紫禁城的龙位”,“九五之尊”。“永兴军节度使”就是唐朝时候的“京兆府长安节度使”,与李自成是一回事,李自成又称“闯王”,与“冯胖子”、“冯紫英”共用一个“马”字,李自成想称帝,因此也想捐个“龙禁尉”,不过大明宫的太监戴权没有同意,也就是明朝不承认李自成政权。

馒头庵静虚(馒头庵净虚老尼与张金哥影射之谜)(10)

张金哥脂批:所谓“老鸦窝里出凤凰”,此女是在十二钗之外副者。

我们知道,《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是十二人,副册展现的仅有香菱(影射陈圆圆),又副册仅展现袭人和晴雯两人。张金哥既然能够入副册,必定是非常了得的人物,张嫣完全符合这一点。

那么《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紧接着出场的贾元春又是谁呢?笔者提前在这里预告,在前八十回,贾元春仍然还是影射的“懿安皇后”张嫣(至于有没有袁崇焕的影子需要另行讨论),后四十回却是影射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也隐藏在前八十回《石头记》与迎春、探春等共同的章节里,这是十二正钗之一)。笔者将会在后面的章节里面为大家揭秘。

以上及以前的数十篇论述和揭秘,绝大多数与目前和以往的红学家、研究者相去甚远,均是《红楼谜案》作者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是是非非留待时间来判断,需要引用者请务必与本人联系确认,不得擅自转摘。

点关注,不迷路,带你勘破《红楼梦》的迷雾。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作者:静海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