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指出,在7000多年前就成型的双排契齿文,已经脱离书契本身,而成为独立的符号,这就是“文”。对双排契齿文这一符号,这一“文”,被赋予的重要意义就是“道义”、“道”。这就是“文以载道”的本初含义。

下面来考察一下双排契齿文的演化和变形历程,突出地表现在玉器、鼎、旌旗这些礼仪性的器物上。

先连续地看一下下面的几副图。

第一幅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1)

这幅图前面已经介绍过了,是考古出土的契齿文系列。再次贴出来是方便与下面图中发生形变的双排及单排契齿文做对比。

这幅图是典型的玉礼器的形状。这些玉礼器的共性就是都存在双排齿文或双排齿。这些双排齿文或双排齿,实际上是双排契齿文的变形。

第三幅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2)

这是玉器之外最重要的礼器鼎。象玉器一样,鼎的核心特征也在双排齿文或双排齿。

第四幅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3)

古代旌旗的共同之处在于,其流苏,也叫“旆”,是对单排契齿文的形象化。双排契齿文代表信义和道义,而单排契齿文,则代表道义残缺了一半。道义本身还在,但是社会却偏离了道义,陷入无道的状态,因此需要“替天行道”,让社会重新回归和恢复道义,化“无道”为“有道”。单排契齿文形流苏的意思实际就是“替天行道”,或者说“替天行道”就是对其单排契齿文形流苏的文字说明。

第五副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4)

这是各类贝币上的双排契齿文。

第六副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5)

第七副图

商代仪仗类玉器 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6)

第六、七两幅图,是可以释读为玉及玉器、鼎,以及与玉相关的宝字的甲骨文或金文。这些甲骨文或金文,尤其是玉的,与双排契齿文的相似度和关联度是非常显著的。(DYH:道义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