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3年时间,收录词条逾8万条,《汉蒙法律实用大词典》于8月16日正式出版发行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廉素、自治区副主席郑宏范、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琪林和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宋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冯世勇,辽宁省民委副主任、词典编委会成员李国华,吉林省民委副主任、词典编委会成员图门等领导同志列席新闻发布会,并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和法律工作者、高校师生代表赠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精编法汉汉法词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精编法汉汉法词典(汉蒙法律实用大词典来了)

精编法汉汉法词典

历时近3年时间,收录词条逾8万条,《汉蒙法律实用大词典》于8月16日正式出版发行。自治区主席布小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廉素、自治区副主席郑宏范、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刘新乐、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宗仁、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琪林和国家民委政法司司长宋全,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冯世勇,辽宁省民委副主任、词典编委会成员李国华,吉林省民委副主任、词典编委会成员图门等领导同志列席新闻发布会,并向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和法律工作者、高校师生代表赠书。

据介绍,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幅员辽阔,蒙古族与汉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互动的主旋律,但长期以来在蒙汉法律术语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准确、不标准等问题,给广大群众使用法律带来诸多不便。由于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使用蒙文蒙语法律术语开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法治宣传、公共法律服务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亟需一部规范的法律词典来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将编纂大词典列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拨出专项经费,给予全力保障,加快推进大词典编纂出版,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2017年9月,根据法治建设的需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内蒙古司法厅启动了大词典编纂工作。词典编纂工作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汉文词条的收集、补充、整理、审核阶段;二是对汉文词条定稿进行蒙文翻译阶段。在编纂过程中,词典邀请中国政法大学进行了初稿审定,并多次组织八省区蒙古语评审专家及区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审定,反复讨论、修改和补充完善,确保了大词典的高质量和权威性。

《汉蒙法律实用大词典》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且能够有效地满足蒙汉群众工作生活法律需求的高标准工具书,系统整合了蒙古词条习惯用法,收录了大量法律名词术语,并补充完善了民法典相关内容新增词条。大辞典以条目为基本单元,分为序、凡例、汉语首字音序检字表、汉文部首检字表、正文、附录、后记7个部分,检索专指性强,查准率高。内容收录全面、系统,解释简明、规范,是一部较为专业的汉蒙法律名词对译工具书。

《汉蒙法律实用大词典》填补了我国此类辞书的空白,是一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蒙汉法律词条大成之作。必将极大促进蒙汉法律术语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广大蒙汉群众在法治学习、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重要借鉴,助推法治内蒙古建设再上新台阶。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