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达到6.4亿人,预计2022年将接近7亿人;在用户画像方面,年轻用户占比较多,30岁以下用户占比66.7%,中高收入用户群体较大,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用户达27.5%,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广播类媒介如何发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广播类媒介如何发展(2022广播媒体已经形成了这三类台网共生的大广播)

广播类媒介如何发展

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达到6.4亿人,预计2022年将接近7亿人;在用户画像方面,年轻用户占比较多,30岁以下用户占比66.7%,中高收入用户群体较大,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用户达27.5%。

规模庞大且优质的用户群为“耳朵经济”夯实了存量市场,用户渗透率的不断攀升和音频陪伴性收听等特征推动行业增长趋势,互联网音频平台持续发力,广播媒体守正创新,精彩的音频市场值得关注。

互联网拓宽广播收听渠道

在车载收听时代,广播FM/AM通过车载收听场景锁定了高质量受众,成为车内当之无愧的首选媒体,进入了发展高峰期。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崛起,广播媒体开始面对受众被分流的危机。融合转型求生存,渠道转移争用户,成为广播媒体必选之路──或入驻第三方音频聚合平台,或搭建自有移动音频APP。

目前,广播媒体已经形成了“FM直播流 APP电台直播 APP非电台直播”的“台网共生”大广播、大音频格局,不同收听媒介呈现出差异化的蓬勃发展态势,目前电台直播仍是听众的主要收听方式,占比达到54%。

用户收听音频的行为被分为了三类:一是通过收音机或车载无线电波收听广播直播内容二是通过移动音频APP收听广播直播内容三是通过互联网音频平台收听非电台直播的各种音频内容

CSM媒介研究8个测量仪调查城市2021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非电台直播节目的收听量逐渐增长,从2020年第三季度的日平均收听量41分钟,增加到2021年第三季度的49分钟,同比增幅近20%,是三种收听行为中占比最高的;同时,非电台直播节目收听在音频总收听量中的占比也提高了5%。

自建APP融合升级

随着移动互联的普及,广播媒体积极践行媒体融合、移动优先战略,纷纷造船出海,通过打造自有音频APP进军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目前,各广播电台自有移动音频APP多以本地及周边收听市场为主,也有部分强势电台的APP在本地及周边收听市场中占据了较高的收听份额,成为用户收听电台直播节目的重要渠道。

2020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音频客户端云听APP,是国家主流声音媒体抢占移动音频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聚合各广播电台的力量,在互联网音频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

云听作为在线音频行业中的“国家队”,以资讯、知识和文化为内容战略方向,既有新闻资讯也有自制IP有声节目和精品有声书等,聚合了总台电视节目的全量音频版权,听广播版块更是聚合总台央广、国广及全国各级广播频率将近1500套,为用户提供电台直播流的收听及回听服务。

△ 云听APP页面截图

目前,部分车企开始取消调频广播模块,由4G或5G芯片提供网络支持的车载屏幕以及智能视听网络APP。在这种背景下,各广播电台自有APP如果单打独斗,在车联网生态领域中的竞争难度会非常大。

而云听已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播频率直播流在车联网系统的独家经营权,并将充分发挥广播集成新媒体平台作用重点布局车联网,已与全国66家车企,70余家后装方案商建立深度合作,入驻超过4500万台车机,这对于全国广播电台而言是一大利好。

结语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广播媒体迎难而上,不断在危机中寻找转机,通过转型升级不断强化媒体价值和影响力,推动着传播价值进一步提升,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受众回流,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的声音。

文章来源:央广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