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发生在曹操征讨张绣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操、贾诩和张绣。原文如下: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1)

(曹操)以兵三千、粮万斛送与玄德,使往豫州到任。进兵屯小沛,招集原散之兵,攻吕布。玄德至豫州,令人约会曹操。操正欲起兵,自往征吕布,忽流星马报说张济自关中引兵攻南阳,为流矢所中而死;济侄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操大怒,欲兴兵讨之,又恐吕布来侵许都,乃问计于荀彧。彧曰:“此易事耳。吕布无谋之辈,见利必喜;明公可遣使往徐州,加官赐赏,令与玄德解和。布喜,则不思远图矣。”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2)

操曰:“善。”遂差奉军都尉王则,赍官诰并和解书,往徐州去讫。一面起兵十五万,亲讨张绣。分军三路而行,以夏侯惇为先锋。军马至淯水下寨。贾诩劝张绣曰:“操兵势大,不可与敌,不如举众投降。”张绣从之,使贾诩至操寨通款。操见诩应对如流,甚爱之,效用为谋士。诩曰:“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乃辞去。次日引绣来见操,操待之甚厚。引兵入宛城屯扎,余军分屯城外,寨栅联络十余里。一住数日,绣每日设宴请操。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3)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投靠曹操后,被委以豫州牧之职。曹操本打算与刘备一起征讨吕布,却突然得知张绣准备进犯许昌。于是,曹操亲率十五万大军征讨张绣。得知曹操率兵前来,张绣召集文武商议对策。谋士贾诩提出,曹操兵力雄厚,无法预知抗衡,建议张绣率众投降。于是,张绣派贾诩前往曹营与曹操谈判。曹操对贾诩印象深刻,打算将贾诩纳入自己麾下,却被贾诩婉言谢绝。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4)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贾诩口中的“言听计从”,意为说的话和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5)

小说中描述的张绣归顺曹操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张济自关中走南阳。济死,从子绣领其众。二年春正月,公到宛,张绣降。”《三国志•张绣传》亦称:“太祖南征,军淯水,绣等举众降。”不过,战后曹操与张绣的婶娘有染,张绣奋而起兵反叛,令曹操损失惨重,不仅儿子、侄子丧命,就连心腹猛将典韦也死于乱军之中。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6)

至于贾诩在这场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小说的描述与历史大体相近。虽然史料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此次张绣投靠曹操时贾诩的立场和看法,但从张绣与贾诩的关系来看,贾诩极有可能促成了张绣此次的归顺。数年之后,贾诩又再度向张绣提出归顺曹操的建议,使得曹操没了后顾之忧。也出于这个原因,曹操对贾诩非常欣赏。从此,贾诩也成为了曹操的心腹之一。

三国成语故事十面埋伏(三国成语故事言听计从)(7)

说起贾诩这个人物,在汉末谋士群体中是一个另类。他既协助李傕、郭汜等人占领长安,令汉末朝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又繁多来帮助汉献帝摆脱了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其立场变化之快令人始料不及。当汉献帝踏上东归之路后,贾诩并没有留下来等待皇帝的赏赐,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离开,去投奔一个实力薄弱的凉州地方割据势力段煨。没过几年,贾诩再度作出惊人之举,既没有投靠强大的袁绍集团,也没有依附曹操集团,而是投奔了同样是实力薄弱的张绣集团。从贾诩的生平来看,贾诩的这些举动既不是为了同乡之谊,也不是一时糊涂,而是静观时局变化,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终生依附的主子。虽说贾诩的人品饱受后人质疑,但从生存之道而言,贾诩的确是深谋远虑,目光长远。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