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历史壮举(长征--历史壮举)(1)

1 简介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长征历史壮举(长征--历史壮举)(2)

图说: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

图说:红军长征中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2 背景

1934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动员近100万人攻打各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秦邦宪决定采纳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将这场战争定性为国共之间的决战,决定在国民党之前抢先行动,发动所有红军展开全面进攻。但中央苏区只有1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数万民兵,在抢先进攻后不久即遭到巨大损失。这时共产党方面决定进行阵地防御,辅以“短促突击”,意图抵挡国民革命军的前进。但这个行动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府瑞金的北大门广昌陷落,红军死伤一万余人。标志着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失败。

3 意义

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长征历史壮举(长征--历史壮举)(3)

并留下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第一,是共同的崇高的革命理想。漫漫长征之路,每一步都有流血牺牲,然而,我们党和人民靠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终于走向了最后的胜利。

第二,坚强的团队精神。红军有着钢铁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千军万马如一人,紧密的团结协作,发挥出了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

第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红军战士以昂扬的斗志、坚韧的品质长期战斗,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不屈服,敢于亮出宝剑。

第四,科学的世界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灵活机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创造了战争史上的辉煌战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有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她的军队必然是她最优秀儿女的集体。长征,唤醒了沉睡百年的中国,凝聚起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造就了世界军事史上无与伦比的正义之师、钢铁之旅。今天,红军传人担当起祖国腾飞的依托,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从长征到新的长征,我们永远是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十八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然而“小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党的好领导,要靠全国人民辛勤劳动来创造。俗话说“低头踏实走路,抬头乐观看天”。如果把我们对于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比作“抬头乐观看天”,那么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低头踏实走路,做好当下工作”。这就需要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等的长征精神。

中国道路的前方,是民族复兴中国梦。

有梦想的人,永远在路上。

为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我们黾勉同心、携手并进!

(编辑 | 宋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