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向是梁山大义社工应急救援部一名志愿者,不断用爱心回报社会。原来,丁明向的父母早早离开了他,又因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了身体残疾。幸得党和政府给予的低保及救助,加上身边好心人的帮助,支撑他度过了生命中灰暗的时光。“饮水思源”,如今他用不高大健全的身体,扛起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梁山助学(这个梁山小伙饮水思源回报社会)(1)

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爱心回报社会

丁明向出身于一个贫寒家庭,一岁半时母亲因心脏病去世,跟随亲戚在东北长大,因为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了身体残疾。16岁时丁明向又不幸失去父亲,回到梁山后,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给予的低保及救助,加上身边好心人的帮助,支撑他度过了生命中灰暗的时光,如今的丁明向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有一辆残疾人三轮车送货维持生计,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他过上了同正常人一样幸福的生活,特别满足。

梁山助学(这个梁山小伙饮水思源回报社会)(2)

过往的经历让丁明向刻骨铭心,在收获感动之余,他将党的温暖全部记在了心里,将好心人的善举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党和政府帮助过我,我也要回报社会!”

2004年,丁明向买了一辆残疾人三轮车拉货,虽然钱没赚到,爱心却伴随着滚滚车轮洒遍了水泊大地。他联系村里发起“残疾人助残”活动,丁明向开三轮车有自己的原则:遇到残疾人、老人、孕妇或任何需要帮助的人,不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一次,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车站丢了钱包,正为不能买春节回家的车票着急,丁明向看到后毫不犹豫的掏出他拉货赚来的200多元钱去给老人买了车票,还给老人买了路上吃的食物直到把人送上车。

丁明向的三轮车驾驶室内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放有矿泉水、针线包、打气筒、方便袋、晕车药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备碰到乘客急需又找不到这些东西,他就随身带着,看到有人需要就送给乘客。几年来,车上的“百宝箱”也不知道更新了多少回,每当看到断了带的书包重新背在肩上,瘪了胎的自行车再次飞驰而去,丁明向总是笑得很开心。

志愿服务 无私奉献

善心铸就大爱

2016年,丁明向加入了大义社工志愿者服务组织,成为了大义社工综合服务队的一名成员。刚加入这个组织时,丁明向的妻子陈爱香十分反对。“人家做慈善那是有钱有闲有条件,你是个残疾人,咱家自己负担都这么重,你放着送货的钱不赚去做志愿者,你图啥?”面对妻子的唠叨与不理解,丁明向总是笑而不语。

2017年6月15日,大义社工救援队接到一求助信息,杨营镇艾庄村走失一名60多岁的老人,家人心急如焚。当时的丁明向正开车前往韩岗镇送货的路上,看到求助信息后,他二话不说就近停车,第一时间赶回来调查走访,策划寻找方案。这次行动,他同他的救援队友24小时不间断搜寻,利用朋友圈、微博、微信、电子屏等方式发布查找信息300余条,主动对接各监控点查找老人的踪迹,奔赴小安山镇、大路口乡等多个乡镇辖区,经过多日连夜搜寻终于找到失踪老人。夜里12点多,丁明向才把白天拉货的车开回来。当把走失的老人平安的送回家,家人看到帮助找回亲人的竟然是一位弱小的残疾人,在场的人无不感动的泪流满面。

“当时来不及多想,找老人要紧,要送的十多万的货物还在车上,嘿嘿。”丁明向现在说起来还是风轻云淡,但眼神里流露出的是助人的快乐和自信。而陈爱香看到经丈夫找回的老人一家团聚后的笑容,看到他弱小残疾的身躯却顽强的撑起一个家,她渐渐的被感动、感化,甚至主动和他一起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中。

丁明向经常说:“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赶上了好时代,有党和政府关心着我,让我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社会上还有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将爱心传递下去。”据不完全统计,丁明向志愿服务做好事200余件,参与救援600余小时,帮助寻找20余名走失的老人回家。

丁明向,一个从逆境中站起来的人,对生命有着别样的理解。在他的世界里,开三轮车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不只是帮他们送往目的地,而是传递了一份爱心,一份来自新时代大家庭的浓浓情义。他加入志愿者队伍“以残助人”,更是他生命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锡巍 唐首政 通讯员 李声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