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名称出现在清末。以前历代的侍读侍讲,如果到宫廷以外讲学,就不叫侍讲而叫讲官。
清末,张之洞在北京筹办京师学堂,亲自起草学堂的章程,其中有关职称的规定,都沿用古已有之的院长、教授、讲官、助教这些称呼。当时有人对他说,教师不是官,因而就把“讲官”改成“讲师”了。
“助教”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二年, “设立国子教学,置助教。” 这是有助教之始。初时助教是帮助经学博士传授经学的,称“经学助教”,后来,由于协助的范围越来越广,就有所谓“四门助教”, 即包括经、始、子、集四门。当时的助教同今天大学里的助教略有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