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生活在亚马孙流域的,叫琵琶蟾酴,背上全是一个一个的小洞,就像莲蓬一样,布满了洞,小蟾酴就呆在里面长大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琵琶蟾蜍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琵琶蟾蜍是什么

琵琶蟾蜍是什么

这是一种生活在亚马孙流域的,叫琵琶蟾酴,背上全是一个一个的小洞,就像莲蓬一样,布满了洞,小蟾酴就呆在里面长大。

网上所说的琵琶蟾蜍指的应该就是负子蟾,又称苏里南蟾蜍(Surinam Toad),为Pipidae科,Pipa属(音译为琵琶)。水生两栖动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活在混浊甚至于被污染的水底,目前,这种蟾蜍主要发现于南美洲的亚马逊和奥里诺科河(Orinoco)。

负子蟾具体又分好几种,通常身体都略显棕色或灰色,有的体态扁平,像一片树叶,身体接近长方形,而头部呈三角形,成年负子蟾可以长到15-20cm。负子蟾的“手指纤长”,呈星状向外伸展,后腿强壮有力,趾间有蹼,善于游泳。

负子蟾的繁殖方式非同寻常,每到繁殖期,大概是每年四月份,雌性就会发出一种特别的气味来吸引雄蟾,雄蟾用前肢紧抱雌蟾的后肢,一昼夜后雌蟾泄殖腔(两栖动物繁殖和排泄共用一个腔,称为泄殖腔)肿胀起来,并开始产卵。雌蟾的泄殖孔这时会贴在雄蟾腹部,几经翻滚,当雄蟾背部朝下时,卵正好就产在雄蟾腹部并受精。

繁殖期内,雌蟾的背部变得厚实且柔软,像海绵一样,雄蟾这时会把水中的受精卵一个一个用“脚”夹起来,“按”到雌性的背上。二十四小时之内,雌蟾的背部会开始胀大,把一个个受精卵包裹起来。在以后的12到20周之内,受精卵会在雌蟾的背上经历一系列变化,包括蝌蚪阶段也是在妈妈背上的“小蒙古包”里面度过的,最后变成蟾“破茧而出”。

与其他蛙类和蟾蜍不同的是,负子蟾没有舌头,它们靠吃小鱼和水中的无脊椎动物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