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小讲堂天清地明是清明(湖湘物候记今日清明)(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奕楠

今日3时20分,我们迎来了清明,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今年,湖南清明时节的雨爽约了,全省迎来升温热潮,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升高。恰逢疫情特殊时期,踏青赏春、祭祖扫墓也都应时而变,“云上清明”“绿色清明”成为了祭祀新风。思乡不返乡,心诚则意至,风清气正,慎终追远,方不负“清明”本意。

【节气释义】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的内涵。

【气候】清明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清爽温暖,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回升快,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时至清明,我国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北方却干燥少雨。

清明一到,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涨知识】清明节与寒食节到底是什么关系?寒食节往往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起源于春秋时期介子推割股啖君,是晋文公重耳感念忠臣介子推而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的节日。据《后汉书》记载,最初的寒食节时间很长,最长的105天,最短的也要近1个月,期间禁火,十分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最终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习俗也融合在一起。

【民俗】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也延续至今。在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是一种巫术行为,人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晦气。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病灾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晦气疾病都让风筝带走了。所以,古人认为,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的,以免沾上晦气。这种习俗,在民间又叫“放断鹞”。

【物候】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每个节气的15天里,您都可将观察到的物候用图片、视频、文字的形式投稿到下方链接,期待您的来信哦~

https://newxhn.voc.com.cn/portal/tougao/index#/?id=51

(海报设计 袁向群)

[责编:黄利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