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华:《放下心中的尺子》
我们先来说说关龙逄,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名相,夏桀荒淫无道,不理朝政,建设瑶台,远贤臣,亲小人,终日与一个叫妺喜的美女寻欢作乐,对妺喜言听计从,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你看,有些人一旦拥有了权力会多膨胀。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与国家,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关龙逄决定献黄图进谏,黄图就是一种地图,关龙逄想借此说明形势危急,关龙逄献了黄图,故意站在那不走,你看多傻,多固执。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不耐烦,早就对絮絮叨叨、净说难听话的关龙逄厌恶极了,什么也不问便把黄图烧毁,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杀了。
庄子肯定是反对这样的做法的,所以借孔子的口说,关龙逄是好意,为百姓好,为君王好,但没有得好报,光有忠诚、正直、善良的美名有什么用?
比干就更惨了,他是商纣王的叔叔,先后辅佐殷商两代帝王,忠心耿耿,他的故事充满侠气。话说商纣王被妲己迷了心窍。比干看出妲己和她招来陪纣王玩的那些女子都是狐狸精,他就带兵围困了狐狸洞,放火烧死了那些狐狸。话说他做事也够狠,他把没有烧焦的狐狸皮捡回来,让人做成袍子,冬天献给了商纣王,来震慑妲己,让妲己不能靠近。妲己见到这个狐狸皮袍子,想到是自己的子孙的皮毛制成,心如刀绞,怒火中烧,发誓要挖比干的心。她招来野鸡精胡喜媚做托儿,她假装吐血,胡喜媚告诉纣王,只有用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才能治好。纣王喜爱妲己,鬼迷心窍,就问,哪里有这样的心啊,胡喜媚说,只有比干有,借一片用用嘛。纣王就真的召唤比干来,比干是又怒又惊又伤心。
本来姜子牙算过他的命,给他开了个符,让他烧成灰喝下就没事了,他也喝了,但性格直爽,大骂纣王,对有这样的国君非常绝望,什么逃脱的办法都没想,侠肝义胆,当堂义正词严,他说:“我比干在,国家在。我比干亡,国家亡。我又没有犯该挖心的法,凭什么要为一妖女挖我的心?你脑子真的进水了。”他朝太庙大拜了八次,说成汤二十八世的天下,没想到就断送在纣王的手中了,请原谅我没有照顾好江山,不是我不忠诚,是纣王没长脑子。然后自己拿刀剖腹,取出心扔了下去,一滴血都没流,他面不改色,沉默不语,骑马飞奔好几里路,这时忽然听到一个卖菜的妇女在吆喝卖无心菜。比干勒马询问,说:“人没有心会怎样?”卖菜的妇女说,人没心就死了。比干才恍然大悟,大叫一声,血流如注,一命呜呼。后来姜子牙辅佐周灭了纣,把比干追为文曲星君。
这个故事可谓荡气回肠,所以孔子对颜回说,尧和禹这样的圣人都攻打过很多小国家,没有正义的战争,背后都是名和利,连圣人都逃不过名和利的蛊惑,何况是你,你敢说你纯粹是为了救卫国,不是为了获得美名,为了让别人或后人夸赞你厉害吗?
颜回固然心地善良,听说卫国生灵涂炭,他有为民除害之心。但值得讨论的是,如何用对你的善良?当你的善心得不到好报的时候,比如关龙逄、比干,是否要执意劝说到底,把善心坚持到底?
引申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就是当你的好心被驴肝肺的时候,当你的善良带来了恶的结果的时候,你如何对待自己受到的委屈?孔子给出的方式叫“以直报怨”(《论语·宪问》),老子给出的方式叫“报怨以直”(《老子·第六十三章》)。孔子的意思是,直接怼回去,心里有怨气,直接说。直,是直接、率直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有容乃大,去包容对方,这是你的美德。第一种方式,你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心里不会委屈。但对方未必听你的,很可能只会激化矛盾。第二种方式,能包容对方给自己带来的委屈的人很少,可能只有圣人能做到。这是近乎宗教性的情感,就如同《圣经》中说的,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送过去,让对方气消了,你就好了。在佛教中也如此,对方成全了你的修行,你灭了自己的业障,还了了前世欠他的债。这一做法,差不多只有有宗教信仰的人才能做到。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用对你的善,不要让善带来恶果。
用对你的善,就是要对人性有个判断。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要动脑子去判断对方值不值得你善待。对好人善是一种愉悦,对坏人善就是对自己残忍。给孩子讲三个寓言故事,就足够用一生用了: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善的,叫《农夫与蛇》。农夫怕蛇冻死了,把它揣在怀里,结果呢,蛇醒了就把农夫咬死了。所以,不要滥用自己的同情心。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欲望,叫《渔夫与金鱼》。渔夫捕到了金鱼,放生了,渔夫的老婆管金鱼要了大木桶,大房子,最后还要当海上霸主,结果,渔夫回家一看,他老婆要的东西都没了,身边仍然是个小木桶。所以,做人不要太贪了,否则一无所有。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困难,叫《乌鸦喝水》。乌鸦尚且能想办法把石子儿扔到瓶子里,喝到了水,更何况人。所以,遇到困难,第一反应不是抱怨,而是想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