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埃博拉病毒,估计不少小(老)伙(司)伴(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当年那部癫狂肆虐的三级恐怖片——《伊波拉病毒》(埃博拉又译作伊波拉)。

黄秋生在大街上逢人就吐唾沫的瘆人画面,给不少人留下过心理阴影。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

最近,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出品了一部关于埃博拉病毒的迷你剧,口碑相当不错,咱们今天正好趁热来聊一聊——《血疫》。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

故事的女主名叫南希,她和老公杰瑞都是美国陆军部队的兽医,就职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

1989年的一天,研究所收到了一份病死猴子的血块样本。

起初,南希判断猴子可能是染上了猴出血热病毒。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

但是,很快她就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从细胞表现来看,这次她所遇到的,很可能是危害性极大的线状病毒之一——马尔堡病毒。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

马尔堡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并且非常致命。

在生物安全等级中,马尔堡病毒被定为四级,要知道,艾滋病和SARS都不过是三级。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

于是,为了尽快确认病毒属性,以免事态恶化,南希来到四级实验室进行马尔堡抗体匹配检测。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7)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8)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检测结论证明,自己之前判断错误,事情比她想象中还要糟糕。

这个病毒样本是另一种更为致命的线状病毒——埃博拉病毒。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的症状同马尔堡病毒类似,但更为严重,比如呕吐腹泻、内脏融化、器官衰竭、七窍流血等等,受害者的死亡率高达90%,而且根本没有抗体,无法治疗。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9)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0)

所以,南希必须赶在病毒大规模爆发前,赶到进口猴子的黑泽尔顿公司,将其他被感染的猴子实施安乐死,并进行消毒。

为此,她还专门找来了自己的导师——多年来一直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卡特帮忙。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1)

但要命的是,黑泽尔顿公司这边并不配合。

一开始,公司出于利益考量,没有对工人进行隔离和消毒;事发后为了避免引起工人恐慌又封锁消息,让南希他们偷偷行动。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2)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3)

而且这个公司从上到下都很涣散,根本没有彻底检查,漏报了一只染病的猴子。

南希他们刚一离开,就有一名工人因感染而病发。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4)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5)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6)

两人闻讯,不得不急忙赶回去处理。

但这时,疾控中心的负责人罗德却阻止了他们,直接把工人送去了当地的医院。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7)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应对讨论会上,罗德以“有反应也不一定是埃博拉”为理由,反对南希二人提出的对策。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8)

好在最后,研究所还是获准进入公司,并对余下的猴子实施了安乐死。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19)

想也知道,整个过程肯定是极其危险而触目惊心的。

现场又黑又热一片混乱,猴子们像发疯了一般狰狞嘶叫,让人时刻提心吊胆。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0)

在行动的过程中,有人的防护服被划破,皮肤暴露在外,后来不得不在担惊受怕中被隔离观察21天。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1)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2)

有的猴子四处乱窜,差点带着埃博拉病毒逃出大楼,在被抓前的一瞬间,它凶猛地扑向志愿者,场景如同噩梦一般。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3)

最后,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更有人直接累到晕倒。

好在他们总算是成功处理了所有猴子。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4)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就此结束。

当卡特查看档案时,他惊恐地发现,有一只猴子在来公司的路上就丢失了!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它很有可能正在外面的某处,传播着埃博拉病毒……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5)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6)

与此同时,城市里已出现4名疑似感染病例。

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专门找来罗德问责,声明如果再出现一人,就将立马发起全面警报。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7)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8)

在这样的情形下,罗德不得不与南希、卡特达成和解,一块调查失踪的猴子。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29)

而说到罗德和南希二人之间的恩怨,其实里边还另有一番隐情。

因为罗德和卡特早就相识,这段剧情构成本剧的第二条故事线。

在1976年时,罗德曾与卡特一同在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第一次被发现的地方)做研究。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0)

那时卡特就十分执着,看到一个又一个当地人被感染致死,他始终不肯离开,誓要找出埃博拉病毒的源头、机理和抗体。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1)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2)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3)

后来,他因为当地一个被感染患者的嘱托,亲手烧死了对方。

没想到这个过程被罗德误解成了杀人,两人从此产生隔阂。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4)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5)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6)

好在多年之后,借由又一次病毒危机的爆发,两人终于冰释前嫌。

更值得庆幸的是,在剧集结尾,这场风波彻底平息,没有更多人被发现感染。

就连此前发现的几名疑似病例,也逐渐恢复了健康。他们可能只是碰巧得了流感……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7)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8)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埃博拉病毒并非只有一种。目前确认的,就有扎伊尔型、苏丹型、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所幸这批猴子们感染的是雷斯顿型,对人类并没有生命威胁。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39)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0)

但正如南希在结尾的一段发言里所说——这次的事件是一个警告,我们不能每次都等到灾难降临之后,再思考对策。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1)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2)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3)

这部《血疫》,改编自著名科普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非虚构作品《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原著的笔触低调冷静但毫不枯燥,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营造出惊悚的氛围,字里行间不乏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可以说是兼顾了文学性、趣味性、专业性和思想性。

就连斯蒂芬•金看完后也曾表示:“《血疫》的第一章,是我这辈子读过最可怕的。”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4)

作者普雷斯顿,还因为这本书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

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5)

不难想象,将这样一部作品改编为迷你剧,难度是不容小觑的。

而这部《血疫》,可以说从剧情到氛围、从细节到主题,都很好地还原了原著的气质和神韵。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6)

从专业性上来看,本剧算得上是一场大型科普。

在紧张的情节中,将线状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生物安全等级、防护处理等知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和呈现。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7)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8)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49)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0)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1)

从主题表达上来讲,剧集借用病毒的肆虐来反思人类自身的定位,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通过南希的口吻,剧集对病毒进行了拟人化的表达,并提出了一个警示——

这些病毒的出现,或许是人类肆无忌惮侵害自然的结果,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病原体其实是人类。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2)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3)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4)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5)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6)

同时,剧集还呈现了处理大型灾难现场的困境,让观众在两难的纠结中,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灾难所带来的复杂问题。

就比如关于知情权。理论上来说,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是必须的、毋庸置疑的事。

但实际操作中,有些事情一旦公开,恐慌情绪必将迅速蔓延,同时会引发各种扭曲事实的流言,造成大规模的盲目与混乱。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7)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8)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59)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0)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1)

这让我想起2003年的“非典”,那时也是谣言四起。

尽管专家反复强调板蓝根与非典并不对症,但依然阻止不了人们的疯抢,原本几块钱的药价上升到了100多。

更恐怖的是白醋,甚至被抬到了1000元一瓶。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2)

非典时期的新闻照片,来源:新华网

这在现在听上去很荒唐,但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很少有人能保持清醒和理性,“宁可信其有”会成为普遍的心理状态,不论这样做有没有效果。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3)

而《血疫》告诉观众的是,如果我们真想战胜埃博拉病毒这样摧毁性的灾难,必不可少的,是千千万万个像南希和卡特这样的人。

南希,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责任感,把救人当做自己的使命。

她的身上,闪烁着人性中最伟大的那一部分光芒。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4)

而卡特,对埃博拉病毒的狂热研究,几十年如一日。

他代表着人类对知识与真理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5)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6)

这两人合在一起,象征着的就是充满温度的理性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

比艾滋病还可怕的病 比艾滋病都致命的病毒(67)

在今天的网络上,人们发明了许多标签,其中有一个词叫做“圣母”。

当一个人表现出对别人苦难的强烈关切时,就会有人对他嗤之以鼻地讥讽一句——“圣母”。

可我们之所以是人,不就是因为有同理心,会愿意帮助受苦难的人吗?否定这种品德,就等于否定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将人类拉到绝对功利主义的道德水准上。

没错,人的确都有脆弱和自私的一面。一个人确实可以直面内心的本性,选择做出趋利避害的行为,我们也不想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无私。

但是,请永远都不要轻易嘲笑他人的同理心。因为在面对灾难时,能给所有人带来救赎的不是纯粹的理性和智慧,而是人性中的善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