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是个很可惜的皇帝。最近几十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艺界对他的挖掘和重新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聪明好学、励精图治、整顿吏治、用人不疑、安抚百姓、努力汉化……从他在工作上表现出的能力和见识来看,如果他有更多时间,会有更大作为。

福临做了多久的皇帝(福临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1)

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又是非常失败的,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都糟糕到一定程度,确实是他一手把自己爱的人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我觉得这看似撕裂的两面其实是统一的,因为福临是个太重感情太有自我意识的人,用恋爱的态度去工作,用工作的思路去恋爱。

他和大臣的交往往往很亲密、私人,不仅谈工作,还谈诗词歌赋人生理想,甚至还给人家讲冷笑话,所以总是能建立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君臣关系。为政之要,在于用人。所以这个思路是很赞的。

福临做了多久的皇帝(福临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2)

但是在后宫这一套就水土不服了。任命官员的话,考核成绩不好就撤掉可以,但是你说皇后工作能力不行要废掉这就是太任性。他后来要扶董鄂氏当皇后,对外的解释一直也都是竞争上岗这个理由,但是他再怎么拗也拗不过当时满蒙联姻的大方向,结果搞得一塌糊涂,董鄂氏如履薄冰。天子无私事,在顺治朝后期,后宫的事情确实对他的皇帝生涯产生了几乎是决定性的影响。

福临做了多久的皇帝(福临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3)

朱元璋从“重八和尚”走向“明太祖”之路倾注多少心血与艰险?而顺治却是一位想做和尚的天子!他那句“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一出,个性十足也!

他信奉佛教取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这个时候他最心爱的皇子还未夭折,最钟爱的董鄂妃也活得好好的),行痴行痴,玉林秀(高僧)为他准备了十几个字,为什么偏偏选择一个”痴字”?

源于他多愁与羸弱的性格。童年时期,摄政王多尔衮的长期压迫。这其中多尔衮和顺治母亲孝庄太后的关系到底如何,众说纷纭,虽然史料鱼龙混杂,野史尤为不可信,但谁都不能否认的是,孝庄的确下嫁给了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多尔衮死后,顺治对其大肆起底报复追诉罪状的行为都证明他对多尔衮不是一般的恨。而这些又决定了他与母亲的关系不可能亲近。政治上推行满汉一家却遭到满臣的反对,满朝汉臣与满臣矛盾重重。总之一切不如意使忧郁的顺治对做皇帝这件事产生极大的抵触情绪,而董鄂妃的存在,是他活着的唯一依靠。

四阿哥和董鄂妃相继去世,这世上唯一懂他的人去了。既然尘缘已尽,何不出家?

嗯,就是一个这么神奇的人

福临做了多久的皇帝(福临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皇帝)(4)

附:顺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足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山河大地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累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汤罚夏,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

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