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1)

图片源自网络

“生查子”是唐代教坊的曲名,后来用作词调。我刚刚念的吟诵基本上是不按格律的,我只是按着我的兴趣,依字行腔而来。用的是闽南的古音,也就是河洛古音,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平仄韵律之美的。

这里讲了元夜,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所谓的上元节。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是非常强调人跟宇宙之中的一种和谐。所以我们彼此的相与啊,“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我们非常强调跟整个天、地、人、我,万有一切,彼此相与和合这样的一种体会。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2)

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我们一年也分成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中元讲的就是七月十五,下元讲的是十月十五。“元”这个字其实原先的意思讲的是人的头,它代表一个起点、一个开始。

比如说《易经》〈乾卦〉就讲“元、亨、利、贞”,代表整个宇宙创造的原理,创造了、开启了。那么“元”则是一个起点,所以“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而且又把元、亨、利、贞配合着春、夏、秋、冬。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3)

图片源自网络

另外我们习惯于把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分为开始、茁壮,终了。也就易经所说的“始,壮,究”开始、茁壮了,最后终究完成了。所以我们现在讲上元节,这个元代表生命的一种创造力,正月十五叫“上元”,而过了六个月,七月十五叫“中元”,那么当然在六个月又回到上元,所以这里又安排了一个十月十五叫“下元”,刚好是三元。

很明白的,这三元就配合着天、地、人三才的结构,所以就分“天官、地官跟人官”,天官为人赐福,而地官为人赦罪,水官为人解厄。根据《道教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里面的记载,这三官大帝是这么分的,各有执掌:上元一品赐福天官叫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叫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叫洞阴大帝。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4)

图片源自网络

天官赐福,代表天道创造性的原则。地官赦罪,代表着地道,我们讲“坤徳”,那么连着我们的祖先,连着所谓的中元节这天,我们说鬼门大开,让我们跟过去的先人以及不可知的灵界有个连接。水官解厄,基本上解厄在人间吧。所以古人说旸谷帝君解厄这个传统节日,十月十五、十月半也是祭祖的日子。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说法,上元祭天官,中元祭地官,下元祭水官。那么这三个节日,民间其实就是延续着三才者天、地、人这个传统,也是彼此相与的中国哲学、中国智慧。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5)

图片源自网络

前面我们吟诵的《生查子》欧阳修这个作品,欧阳修既是个文学家,也是个史学家,也是个思想家。说到了去年元宵夜的时候,整个花市可以说灯光如白昼,他跟佳人相约在月亮刚上柳梢头的时候,这是黄昏之后。而今年元宵夜月光跟灯光明亮还是一样的,可是却已经见不到去年的家人,相思啊!泪湿春衫袖,泪沾透了春衫的袖子啊。

这个词写的是约会,显然呢,这种美好、憧憬、对比、惆怅。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6)

图片源自网络

有的人说这是在一零三六年,也就是宋朝景佑三年,欧阳修怀念起他以前的杨氏夫人所写的。这首词写得非常的浅显、委婉、惆怅、对比,非常有图景,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效果、场景的对比,这里隐含了爱情的故事,以前是如何,现在如何。以前两个人在那里同逛灯市的情景,今年却是自己独自一个人啦,所以啊感触很深的说“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对于词来说的话,它比诗更容易表达曲折、委婉的情感。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7)

图片源自网络

元宵节到了,祝福天下有情人,都能够在“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人约黄昏后”。

华人文化传统这么的强调生命的一种延续,生生不息的,把整个人间的人文跟自然是完全结合在一块儿了,这是令我们欢喜的一个起点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就从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开始吧!祝福大家。

欧阳修词中的月上柳梢(元宵节读欧阳修的)(8)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