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在人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千百年来,关于花卉,衍生出了数之不尽的历史传说。

一般来说,每个品种的花都有其生物学上的译名,但译者切不可因此忽略了其文化上的含义。

当译者对国外的花品种进行花卉翻译时,最好能考虑到这一品种的花在东道国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这样使得翻译过来的花品种能够保留原来的韵味。而简单采用直译的方法往往不是最好的。

各种花的英文名和花语(那些美丽的花名是怎么翻译出来的)(1)

比如有人将Der Lindenbaum 译为菩提树。实际上,linden 是椴树科,应译为椴树。而菩提树的拉丁学名是Ficus religiosa,属桑科。这个翻译在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属于错译,但是在美学的角度来说却翻译的很有味道。

因为菩提树是佛教的“圣树”,传言释迦摩尼佛在树下悟道,而椴树在日耳曼民族中则是爱情与幸运之女神费里娅的象征,同样具有崇高、神圣的含义。译者在花卉翻译时巧妙地截取了两者的含义,保留了花卉的崇高、神秘感。

各种花的英文名和花语(那些美丽的花名是怎么翻译出来的)(2)

再比如对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的翻译。

威特·宾纳将其译为:

Is like a spring gale, come up in the night,

Blowing open the petals of ten thousand pear trees.

许渊冲将其译为:

As if the vernal breeze had come back overnight,

Adorning thousand of pear trees with blossom

white.

对于诗句中的梨花,宾纳采取了直译的手法,将其译为“petals of pear trees”,忽略了诗句中“梨花如雪”的隐喻含义,而许渊冲的译文将梨花译为“pear trees blossom”,并且强调了梨花的洁白,保留了诗人用梨花的洁白来描写雪景的隐喻,因此在翻译结果上明显要更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