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2)

导演:泷田洋二郎

编剧:小山薰堂

主演:本木雅弘,山崎努,广末凉子,吉行和子,笹野高史,余贵美子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上映时间:2008年9月13日(日本)

片长:130分钟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3)

/ Part 01

「 可悲的是,当你死后,就真的成为了“物品”

如果你知道普通的中国家庭如何看待癌症晚期,你大概就能看出中国人如何看待生死。

人们常说,癌症晚期有一半人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夸张了些,但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

明明昨天还挺硬朗的老人,知道患癌后当天就卧床不起的,也有很多。

即使知道现代医学技术已经无法再提供什么转机了,人们还是会选择“求求医生救命”。

但医生也不能阻挡自然规律在人体发挥作用,“救命”已经不可能了,医生能做的只有“续命”。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4)

病人的身上会插满各种管子,只能长期卧床。他们眼珠干瘪、头发掉光牙齿脱落。

最后,他们大小便失禁、意识混乱、失去时间感、只剩下身体在依靠着机器代为运转着。

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疾病与治疗带来的双重折磨,失去自主能力,完全被动接受别人的一切安排。

然而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医学意义上存活时间的延长。

中国的亲人也很纠结,他们可以接受让病人长期痛苦地挣扎与生死线上,却不能接受让亲人享受短暂的快乐后平静地离开,因为后者有违道德。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5)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

一句话将生命的质量弃之如敝履,如果一个人已经好好地享受了他的生命,认为疾病缠身失去自理能力的身体对自己的精神来说是一种折磨,那么为什么不能让他的精神得到自由,让他的死亡充满尊严呢?

比起躺在自己失禁造成的大小便上艰难呼吸,有些人更愿意在自己还没有那么糟糕的情况下体面地和亲人告别,他们一起聊天唱歌,互相拥抱,然后一人长眠。

我们没必要因为传统价值观而剥夺他们如此选择的权利。

几个月前,中国出现了选择安乐死的第一人。当然安乐死至今仍存在很多争议,但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安乐死的合法化,而是生命与死亡的关系。

台湾知名体育主持人傅达仁选择在瑞士进行“安乐死”。

在家人的陪伴下,他终于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平静而体面的与这个世界说出了“再见”。

他没有被死神带走,而是主动走到死神面前笑着说:“我没劲儿啦,我活到现在就已经足够了,世界真有意思,咱们走吧。”

台湾体育主播傅达仁安乐死画面曝光_腾讯视频

如果你曾长期在医院工作就会明白,活着其实没有那么难。有很多人满身管子,血液被换了一遍又一遍,身体的内脏也已经残缺不全,意识模糊,连说话都困难。

仿佛躺在病床上的,只剩下一副躯壳,可是他们离死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要这些管子还在,就可以让他们的心肺继续工作。

在接近死亡之时,有些病人是没有尊严的。

我的护士朋友告诉我,危重病人往往大小便不能自理,有些会胃食道反流,有些癌症扩散到哪里就要切掉哪里。他们也会哭着让家人放弃治疗,但是家人不同意。

因为家人的不舍,他们只能将自己一生最难堪的样子暴露在众人面前,毫无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但这种尊严的缺失,会以死亡为终点吗?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6)

我们走向死亡,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无法反抗这个世界。

可悲的事情便由此发生,当我们死后,就真的成为了“物品”。任由别人去安排自己的遗体,失去基本的尊严。

你很难见到任何一种歧视像生者对死者一样明目张胆、无所顾忌。

不愿意触碰死者、嫌恶死者的遗物、将突然看到遗像视为触霉头、家中有人去世或从事殡葬业的人不得参加婚礼……而这些都可以归结于一个理由,我们嫌弃死者“晦气”。

在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呼吁非歧视。但当我们面对一个失去心跳与呼吸的人,我们就会忘记他也曾也是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一切以生存为前提。生者的尊严尚且需要争取,又哪里有精力去考虑死者的尊严和体面呢?

从生命诞生伊始,死亡便如影随形。从先哲思考到如今,我们依旧没有学会与死亡和解,只是在依旧企图逃避的过程中,稍稍地学会了给予逝者尊严。

于是一种非常冷门的职业由此诞生——入殓师。他们让逝者体面地、安详地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而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这个职业,并不是因为葬礼,而是因为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7)

《入殓师》这部电影,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奖项。

但是在同一级别的影片中,《入殓师》却显得十分低调。很多人看到电影的片名,内心便已经产生了诸多排斥。

/ Part 02

「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一扇大门

由于生活的压力,小林与妻子回到了山形老家,并且瞒着妻子找到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入殓师并不算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小林只能瞒着自己的妻子,骗她自己在做旅行相关的工作。

这样一来,小林便可以从一个学徒的视角,带着我们去慢慢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入殓师”。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8)

|《入殓师》剧照

小林工作不久,终于接到了老板佐佐木的电话,让他帮忙入殓一位去世很久无人发现的独居老人。

当小林赶到现场,尸体已经高度腐败,不同于老板的驾轻就熟,小林根本无法适应目前的工作,忍不住干呕起来。

回家的路上,小林深受打击,在小时候常去的浴池洗了很久的澡。

我们被很多人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却很少有人问,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而在影片中,小林在第一次入殓尸体之后,没有说出“活着真好”之类的台词。他只是虔诚的抱紧自己的妻子,单纯的因为妻子还拥有生命而感受到幸福。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9)

|《入殓师》剧照

生与死的难题,被影片以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力度化解。

那一刻,相信所有看过影片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我们跟着小林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白死亡。身体不再鲜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腐败。

而第二件事就是,明白活着。能和爱人在一起,能感受这个世界,就已经值得幸福了。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0)

|《入殓师》剧照

此后,小林每天都跟着老板佐佐木先生学习入殓工作。从一开始的学徒,变成了可以亲自为“往生者”送行的入殓师。

在临别之际,人们或者痛苦不已,或者开心的亲吻死者送行,这都让小林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1)

|《入殓师》剧照

入殓师,是给予人最后的温暖与尊严的人。他将死者打扮成他们生前样子,之后握住死者的双手,庄重而轻柔地将它们交叠在一起。

在这一刻,死亡不再与阴暗、恐怖、腐烂、肮脏有任何关系,就像是送别一位即将远行的客人。我们甚至可以透过影片中小林的眼神与动作读出那一句“请一路保重,再见啦。”

死亡让亲人成为了可怕的尸体,而小林让人们明白,不要因为忌讳和害怕而错过最后告别的机会,他不只是尸体,更是永远的亲人。

/ Part 03

「 与死亡和解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像他们还活着一样尊重他们。

好景不长,小林的工作还是在街坊四邻间传开了。

从小的好朋友让小林“至少找个正经的工作。”妻子问小林“你能坦然地将工作告诉未来的孩子吗?”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2)

|《入殓师》剧照

朋友与妻子的疑问,在浴池阿姨去世的时候解开了。

这是一场特殊的葬礼,本应作为宾客到访的小林以入殓师的身份出现在朋友家,为他的母亲浴池阿姨化妆入殓。

妻子看着丈夫冷静而细致的为阿姨擦身、换衣、化妆,又选了一条阿姨生前最喜欢的黄色领巾,仔细在颈间系了个漂亮的结。

在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了丈夫的工作,他并不是在“捞死人钱”,而是遗体的摆渡人。小林的工作,是将去世的人,从死神手中牵引回来,与家人正式告别。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3)

|《入殓师》剧照

参加过普通人的葬礼,就能体会到这种恐怖。一群人围在屋子里抽烟、喝茶、聊天,其中有来悼念的亲友,也有殡葬人员。

逝者的家人们才是最忙碌的,不仅要照顾宾客,还要被安排着走完冗长的葬礼流程。在我参加过葬礼的记忆中,没有想象中的安宁肃穆,反而更像是生者的狂欢。

谁家怎么随份子、随多大的钱、谁家儿子办了多大的牌面、谁家家里人哭得最大声……一家人的葬礼可以有很多种含义,但多半与死者无关。

到了最后的送别时刻,只是让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像搬运货物一样,将死者的遗体放进棺材。之后他们每人拿一个红包,和围观的人一起四散离去。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4)

|《入殓师》剧照

曾有老人告诉我,葬礼之所以有这么多规矩,就是为了让人们忙碌起来。一旦忙起来,就不会一直想着逝者了,等缓过神来,人都火化完了,看不见遗体就不会那么伤心了。

明明是重要之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却故意弄得匆忙混乱,只是为了尽快分离。

这种葬礼,与其说是告别逝者,不是说是将逝者抛弃。连最亲近人的死亡都唯恐避之不及,我们自己又如何与死亡和解呢。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5)

|《入殓师》剧照

与死亡和解,听上去是个宽泛又飘忽的话题。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必须要去学会。因为很多人不在乎“死亡”这堂人生必修课,所以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便不能消除。它会纠缠我们一生,甚至让我们带着对亡者世界的惊恐离开这个世界。

就像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每个人都会老,所以要去尊重老人。那我们还有多长时间才能接受,每个人都会死亡呢?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6)

|《入殓师》剧照

正如《入殓师》中所表达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场旅行,由生至死。曾有人说出生时,我们在哭,周围的人在笑;死去时,我们在笑,而周围的人在哭。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死去的旅程到达何方,是悲是喜。那是一场注定孤独的旅程,我想,踏上旅程的人必定希望走的无所牵挂吧,他们只是希望被这个曾经哭泣着到达的世界,温柔的对待过吧。”

安乐死 (实行安乐死第一人公开临别)(17)

|《入殓师》剧照

所以无论如何,我至少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天,也希望有一个像小林君一样的人,温柔地握着我的手,不会嫌弃不会害怕,轻声地对我说:“请一路多多保重,再见啦。”

这样无论生前经历过怎样的故事,至少这一刻,我确实是被世界以温柔相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