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首诗:《闲咏》相逢尽说世途难,自向庵中讨不安。除却渊明赋归去,更无一个肯休官。这首诗就是今天要说的高僧释清珙写的,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他聊天谈心,抱怨自己在生活中仕途上受的委屈,委婉的表达自己想隐居的一些想法。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就是那些带着点虚伪的人来找他聊天的一些理由。他们天天说着自己很苦,想要被开解一下。后面则是他们表达的美好愿望,他们说着自己的高远志向,想要学习陶渊明,隐居山林间不为五斗米折腰。最后一句就是问题所在了,直接点名"更无一人肯休官",就很有意思了,一下就将这些人的虚伪写的明明白白。

元代诗僧清珙山居吟十首:释清珙的一首诗(1)

这首诗很好理解,都是大白话。但是却很好的写出了人们经常犯的错。那个时候多少文人,口口声声说要像陶先生那样,但是每当自己考试失利或者做官不顺的时候,又伤心的很。其实通过做官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口是心非就不对了。这是很虚伪的,现在的人们其实也是这样的,有很多人一边说着钱不重要,一边追求物质,一边说着物质不是真正的快乐一边羡慕别人。说实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出仕为官也好,隐居山林也罢;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也好,醉心于物质也罢。一切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人们若是太过虚伪,这就不对了。

元代诗僧清珙山居吟十首:释清珙的一首诗(2)

这首诗和别的禅诗不一样,其实说起禅诗,很多人想到的应该都是一些云淡风轻之作。这些作品都是空灵、绝美,让人在品味诗词的美好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但是咱们今天讲的这个,写得却是那些虚伪的人,也很简单明了。这首禅诗的犀利程度,不输给很多世俗诗。对比一下其他的禅诗,其实就能看出来。比如说释绍昙写的"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让人明白淡泊之美。而后梁的契此和尚在插秧时,悟出的《插秧诗》也一样是如此,最后一句"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让人受益匪浅。但是今天咱们说的这个就完全不一样,大家也能看得出来。

元代诗僧清珙山居吟十首:释清珙的一首诗(3)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并不是每一首禅诗都是很恬淡的,将一切都描绘的风轻云淡的。有的诗是能给人清醒的,就比如说是今天这首。虽然说从文字角度来评价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角度却是很有意思的,这个诗人也是很敢说的,嘲讽的明明白白。这首诗能一直流传下来,也是因为他写精彩和直白。说出很多人经常犯的错误。其实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比如王梵志的《吾富有钱时》,这首诗也是僧人写的,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吧!

文:追风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