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上午10时,蒋介石发表了抗战胜利广播讲话,他用高调而清爽的声音告诉人民,仗已打胜中午12时,日本昭和天皇向日本臣民宣布向盟国投降的诏书录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1945年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1945年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上午10时,蒋介石发表了抗战胜利广播讲话,他用高调而清爽的声音告诉人民,仗已打胜。中午12时,日本昭和天皇向日本臣民宣布向盟国投降的诏书录音。

下午时分,八路军战士们并不知道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他们还在晋察冀、晋绥、太岳、晋冀鲁豫几个区域发起对日反攻,直到一名八路军的骑兵连长在牲口槽子里听到了胜利的消息...

8月15日晚,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延安,人群如潮水一般从山洞中涌出,胜利的火把终究照耀了祖国大地...

硝烟四起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起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军国主义统治,为了满足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在政策上决定依靠军事、政治上的强硬措施来夺取海外殖民地,他们扩张的首要对象就是中国。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沈阳失守,东北沦陷。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扩军备战,将中国作为对内对外政策的核心。

1936年,日军擅自在丰台设置兵营,将兵力增加到原来的三倍,并在卢沟桥附近进行频繁的“军事演习”,等待时机,准备进行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私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

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全国抗日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以华北地区作为主要作战方向,把南京作为进攻初期的最终目标。侵略军进攻到上海时,受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在这里发生了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次战役“淞沪会战”,这场战役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37年11月8日蒋介石才下令全面撤退。

电影《八佰》剧照

然而,由于命令仓促,导致指挥失控,大撤退最终变成了大溃退。

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淞沪会战的失败导致上海沦陷,但国军以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粉碎了日本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中国坚持长期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能忘却的痛

日军在占领上海后,兵分三路直逼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南京保卫战在一片慌乱中打响......

1937年11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在6月有101.5万城乡居民的南京市,到了12月初的常住人口只剩下一小半了。22日,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二十多位西方侨民自发成立了南京安全区,日军模棱两可的许诺不对安全区进行攻击。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开始。短短几天时间,南京就失去了所有重要防线。12月10日,日军发起总攻。12月13日,南京沦陷。

攻陷南京后,日军才暴露出其野兽般的真面目,他们以各种极其残忍的手段大量屠杀了南京的平民百姓和放下武器被俘虏的中国官兵,他们采用各种野蛮的手段强奸和奸杀各个年龄段的中国妇女,他们在南京到处焚烧抢劫,他们将一座繁华的历史古城变成了一堆瓦砾废墟...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随后,《纽约时报》报道了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残暴行为,那些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除了奋不顾身地救护中国难民外,还将日军的暴行用各种方式记录下来,留下了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日记,这些宝贵的资料也成为了有关南京大屠杀为数不多的证据之一。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南京沦陷后,日军开始将作战计划布局全中国,1938年初,日军为了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采用南北夹击的方针向徐州进攻,日军长驱直入,一路打到鲁南地区,在台儿庄遭到了李宗仁的坚守,并受到了汤恩伯军的突袭,日军狼狈逃窜,这次战斗连同徐州南北各战场共歼灭日军10000多人,中国军民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李宗仁,中华民国首位副总统,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司令官

中国军队且战且退,最终日军以损伤几万人的代价得到了一座空城。

1938年10月4日,日军正式轰炸重庆,开始了对首都重庆长达五年半的轰炸计划。1941年6月5日傍晚,日机对市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轰炸,制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较场口大隧道窒息惨案。

这场战略轰炸,死难人数高达10000余人,炸毁房屋三万多幢,重庆大轰炸被认为是与南京大屠杀同等性质的事件。2012年9月10日,重庆大轰炸15名受害者或其遗属正式起诉日本政府。2015年2月25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判重庆大轰炸民间索赔案一审结果,188名原告败诉。

20世纪4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上演着中国军民奋勇抗日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八路军同日军在华北进行了激烈的百团大战,此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

转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随后,德国要求日本分散兵力协助德军进攻中东地区,以达到会师共同作战的目的。

电影《珍珠港》剧照

1942年4月18日,丘吉尔指出:中国一旦崩溃,至少会让日本腾出15个师的兵力来进攻印度。罗斯福也告诉小罗斯福:假如中国被打垮,日本可以毫不费力的打下澳洲和印度,最后在中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到时,整个印度洋将被日本控制。

然而日军有心无力,由于日本陆军大部分都在中国且被中国军民牵制,所以他们不得不放弃攻打澳大利亚和锡兰,他们拿不出多余的兵力进行侵略,只好拒绝了德国的请求。

中国抗日的不放弃让英美盟军有了喘息的机会,并且中国派出三个军到缅甸援助英国作战,救出英国七千多人。1945年1月6日,罗斯福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美国的复仇

1939年8月,爱因斯坦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阐述研制原子弹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建议美国政府从速采取行动,抢在纳粹德国之前赶制出第一颗原子弹。

爱因斯坦

1939年10月,罗斯福决定采纳爱因斯坦建议,支持研究原子弹的工作。受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影响,美国方面加剧了想要摧毁日军的想法。

1942年8月11日,美国政府制订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确立了两条原则:第一,造出能够结束战争的原子弹供给美国军队;第二,赶在德国人前头造出原子弹。

1943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会议上达成美英两国合作研制原子弹的协定,并成立美、英、加共同研制原子弹的联合委员会。12月,英国选派以詹姆斯·查德威克为首的28位科学家参加“曼哈顿计划”工程。

最终美国抢在纳粹德国之前赶制出第一颗原子弹,这颗试验性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爆炸成功。

罗斯福

1945年1月下旬,罗斯福动身去参加雅尔塔会议前告诉格罗夫斯:如果欧洲战争在美国第一批原子弹出世之前仍没有结束,“我们就要做好把它们投到德国去的准备”。5月8日,德军在柏林签署投降书,纳粹德国彻底覆灭,欧洲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以共同宣言的形式,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从7月27日到8月1日,盟国飞机在日本各大中城市上空散发《波茨坦公告》的宣传单,并发出警告:如日本不投降,它们将受到大规模的猛烈空中轰炸。

以外相东乡茂德为首的文职要员,主张视苏联是否参战等情况而定。以陆相阿南惟几、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海军参谋长丰田副武为首的军事头目,则坚持战到底的强硬态度。

7月28日下午,铃木贯太郎首相发表声明说,《波茨坦公告》没有任何主要价值,“我们将坚决把战争进行到底”。这促使杜鲁门决定按原计划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广岛和长崎投掷了原子弹。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广岛和长崎因原子弹轰炸造成的伤害遗留至今,幸存者饱受癌症、白血病和皮肤灼伤等辐射后遗症的折磨。

原子弹的轰炸,苏联出兵、在中国战场的失败等军事失利和外交失败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促使日本不得不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方面宣告无条件投降。

图片源自网络,日本投降

勿忘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历时长达14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久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提条件。

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

不管承认不承认,历史永远就在那儿。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