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之前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东北地区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又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争之一,战役结束后,解放军首次在兵力上超越国民党军,为之后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战前,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达103万人,其中野战军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地方部队33万人。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部卫立煌所部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从数据上看我军兵力有绝对优势,但是事实上辽沈战役进行的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尤其是经历了惨烈的塔山阻击战和黑山阻击战。作者认为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
从人民解放军方面来看,辽沈战役之所以进行的并不顺利的原因是因为毛主席对辽沈战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单纯的考虑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的话,东北地区背靠苏联,只要东北野战军先打长春再打沈阳,由北向南,逐步的推进就可以了,保证万无一失,而且后勤压力也小。但是毛主席考虑的是全国的问题,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不是顺序的问题,而是保全东北从华北大打还是东北大打和平解放华北的问题,是快速解放全国还是慢慢解放全国的问题,所以要求东北野战军先打锦州,关起门来打狗,提高了作战的难度。林彪带大军脱离后方根据地南下,没有大后方,就会造成四面都是敌人的局面,首先要分兵围长春,然后要保障补给线,主力部队一部分打锦州,一部分阻击侯镜如,一部分阻击廖耀湘,这么多环节很难保证万无一失,一但发生意外就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林彪战战兢兢,拿王牌主力一纵做总预备队,哪怕塔山打到最艰苦的时候也没有动总预备队,就是要保证一点岔子都不能出。显得战役进行的并不是很顺利。
从国民党军队方面来看,东北的国军没有很杂牌的,装备低劣的部队,国民党有部队有55万人,其中卫立煌正规军48万人,而且辽沈战役中蒋军的指挥官侯镜如、廖耀湘、郑洞国,都是名将。侯镜如带着10几万人就敢主动进攻林帅的3个主力纵队,郑洞国治军有方。作为国军的王牌军队,九兵团是东北国军的全部精华,实力甚至相当于其他兵团的总和还要多。此兵团指挥官也是公认的国军实战最强将领之一,有法国军校背景,且是抗日驻印军主要指挥官之一的廖耀湘中将。这些人都是蒋军中一流的名将。
综合以上两点,为什么辽沈战役会打得战战兢兢,是因为就整场会战进程来看,存在许多高风险的地方,很难保证万无一失,即使一个很小的错误都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而且作为三大战役的第一场战役,人民解放军必须要取得胜利,这是关乎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战役,因此在战斗中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是完全正常的,甚至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辽沈战役进行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多说一句,历史的进程是复杂的,身处其中的人内心的纠结和斗争,远不是我们这些看着整本剧本复盘的人所能体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