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

国家扶贫日致敬一线扶贫工作者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布朗族大叔跳起欢快的蜂桶鼓舞,拉祜族大妈对着手机镜头微笑自拍,佤族兄妹自信地朝游客走来,傣族美女怀抱“南勐河”大米庆丰收……这是云南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中最后的影像镜头,也是脱贫后的村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感。

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1)

该片是由中共双江自治县委宣传部策划拍摄完成,并选定于今天“国家扶贫日”(10月17日)上映,旨在致敬全国一线扶贫工作者们。“2019年,我县正式退出贫困序列。”双江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影片中更多的是展现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计划。”

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2)

据了解,双江作为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个自治民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还是多元民族文化之乡,境域内居住着23个少数民族。因 “澜沧江”“小黑江”过境交汇于此而得名“双江”,双江“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亦不谢”,是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色明珠”。还是“勐库大叶种茶故乡”兼“冰岛茶故里”。生活在这一带的各族儿女世代以茶为食、以茶为伴、以茶闻名,早在明朝时期就有大面积种茶的历史,现双江已成为以茶叶产业为支柱产业的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3)

在影片中,伴随着影片轻快的背景音乐,观众也能看到双江各族儿女身着亮丽的民族服饰,在茶山上采茶忙碌的生活景象。此外,让云南人都倍感骄傲的美丽风景,高远透蓝的天空、羞涩恬淡的野花、青葱茂密的森林等都是让人印象深刻。

该片以扶贫干部家庭开展脱贫致富工作为主线,透过“小”家中父子关系的微妙变化,反应出“大”家的来之不易。影片展示出扶贫工作者一边要考虑帮助村民脱贫中,所涉及的行业之广泛、内容之琐碎的工作复杂状况,另一边还要在自己家中承担起抚育儿女真实状态。以片中主角“陈时富”和儿子“陈浩”为代表的全国扶贫工作者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

对工作,“陈时富”总是能用爱暖化民心,在他的推动下,村中茶农等农户相继受益,片中新闻播报:“双江紧抓‘一县一业’机遇,……实现茶产业综合产值52亿元。” 作为单亲家庭, “陈时富”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既要照顾儿子“陈浩”,同时脱贫工作也不能落下,在片中让医院护士、村委会主任、村里大婶都操碎了心。

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4)

幸好“陈时富”的儿子“陈浩”乖巧懂事,在父亲前一晚因劳累倒下,第二天就想奔赴脱贫一线工作的情况下,选择了对父亲的理解和宽容,从起初的妥协帮忙,到后来的主动承担。在暑期协助父亲走村入户,受陈时富“一个都不能少”工作原则的言传身教,主动发现帮助剧中“马小”上学报名,还开始主动督促父亲及时吃药治疗。剧中,儿子陈浩与父亲的爱,“大马虎”受女儿“马小”爱的悔过,无疑不是化解了家庭矛盾,也同步推动了脱贫工作。导演江春风表示,影片中儿子的陪伴和结果工作手册的那一刻,也寓意着脱贫致富精神的传承。

陈时富和陈浩“舍小家顾大家”,对全国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人员而言,很有感染力。在实际生活中国也有千万个像“陈时富和陈浩”一样的他们,在照顾“家庭”这个小家的同时,直面困难,敢于奉献,为“国家”这个大家燃烧自我。他们胸怀“大爱”,接力传承,一起在今年的10月17日迎来第7个国家扶贫日。

目前,双江全县家家户户已喝上了洁净水、用上了安全电、配上了“村村通”、连上了4G网、有了文化活动地点,村村寨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双江还构建了多产业发展的路子,摸索出适合高寒山区、半山区、坝区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当地出产的核桃、甘蔗、烤烟、坚果、土豆等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拍摄脱贫攻坚微电影(云南双江扶贫题材微电影我的假期上映)(5)

接下来,双江将继续为振兴乡村战略而努力奋斗,计划打造来冷、那京、景亢等地在内的特色景点。来到这里的游客,或能到景亢一条街上走走,喝一杯地道“双江茶”、“冰岛茶”,再品尝当地新鲜上市的玉米、核桃等农副产品,欣赏带有民族特色的土陶、竹艺等工艺品,晚上累了,可以在全新建设的民宿或客栈内休息。

微电影《我的假期》会在新华网首发,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新浪微博、哔哩哔哩、Acfun、西瓜视频、新片场、咪咕视频等同步平台上映,欢迎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