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湾的怀抱中,有一座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的美丽小城——山东昌邑。1963年出生的张景和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是地地道道的昌邑人。2011年年初,张景和成为昌邑市第一中学的第十一任校长,2017年任党委书记、校长。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特级教师张亚红解读教师专业发展(山东省特级教师张景和)(1)

“灵魂要永远在路上”的张景和

这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山东省特级教师常说,灵魂要永远在路上。38年的教育工作经历,无论是当教师、教研员,还是任党委书记、校长,支撑他教书育人的力量始终是立德树人的朴素情怀。他坚信,唯有“有灵魂的教育”,才能立得住、行得远。

坚守初心,做教育路上的生动实践者

这些年,已经习惯早上5点就起床的张景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浏览一下学校的工作微信群,将重要工作事项在群里进行简单布置。他总是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早早驱车到学校,将教学楼、宿舍、餐厅、操场一遍遍查看,直到老师和学生们陆续到校,校园里响起朗朗的晨读声,才放下心来。

在校长办公室,很少见到张景和的身影,他没有待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习惯。在他看来,所有的教学和管理问题都发生在现场,也只有在现场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

老师们常说,张景和就像一辆永远冲锋在前的“坦克”,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白天,各项工作排满他的日程表;晚上,他坚持把校园的每个地方都查看一遍,直到学生们回到寝室、安稳入睡才放心回家。尽管身体很疲惫,可回到家中,他仍坚持将当天发生的鲜活故事、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记录整理。

10年来,张景和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撰写了7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个人思考,这些文字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报刊发表。除此之外,他出版了《反思:生长的力量》《守望生命》等教育类书籍。

对教育改革,张景和认为,只有县域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流程、模式改变,教育结果才能发生质变。于是,他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契机,以“学校精致、育人精准、学生精神、管理精进”为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2017年11月29日,在“落实十九大精神,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上,张景和作为山东省唯一的县域普通高中校长代表,就“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了典型发言。

用心做教育,用情做校长,张景和带领他的团队,以独有的激情与智慧,在教育事业上挥洒着心血和汗水。

创新举措,铸就高素质教师“梦之队”

张景和十分重视培养战斗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在他的教育理念里,教师是第一位的。在教育实践中,他坚持用“务本求真、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来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局观来引导教师发展,用“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理念凝聚教师力量。目前,学校已搭建了潍水研修学院和“未来之星”青年教师学校2个教师服务平台,组织了92次校本培训,以项目管理和行动研究的方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986年出生的张兴颂是昌邑市第一中学高三实验班的班主任、高三实验部主任。在他27岁那年,因学校人事调配,他“替补”教高三2个班的物理课,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没想到,这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理由很简单:孩子们马上要高考,这样一个年轻、没经验的教师带毕业班,家长们不放心。

张兴颂很苦恼,在重重压力下,他有了畏难情绪,甚至萌生退意。张景和敏锐地发现了张兴颂的情绪波动,多次找他谈心,在谈话中发现张兴颂有情怀、有干劲、有能力,管理班级“有一套”。于是,张景和决定“力挺”张兴颂,与家长们作了沟通,承诺给张兴颂1个月的“考察期”,由班级工作情况和孩子们的成绩来决定张兴颂是否“留任”。同时,张景和给张兴颂“开小灶”,传授班级管理经验和教学技巧……

一个月过去了,结果令人满意,张兴颂得以“留任”。更令人欣喜的是,大半年后,这两个班的高考成绩十分亮眼,4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一大批同学升入国内知名院校。一时间,家长们纷纷称赞:“神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张景和的科学管理下,昌邑市第一中学的教师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愈发强烈。几年下来,这所学校涌现出了尹秋华、阎昭斐、韩瑞涛等一大批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的优秀教师,铸就了一支素质过硬、水平高超的教师“梦之队”。

作为校长,张景和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在张景和的带动下,教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学校的中心地位。这就是张景和所倡导的“人在中央”的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子都能梦想成真

“立德树人,就是要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待”,这是经常挂在张景和嘴边的一句话。正是靠这份深情,他把教育事业深深地融入到生命之中、融入到灵魂深处。

特级教师张亚红解读教师专业发展(山东省特级教师张景和)(2)

“允德允能、各美其美”,让无数学子梦想成真

徐会波是昌邑市第一中学53级学生,有播音主持特长,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张景和积极鼓励他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学校的3年,徐会波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与同学们共同策划、筹备、举办了多次元旦晚会、艺术节、成人礼宣誓仪式等活动,并担任主持人。从策划筹备、海选节目联排,到布置会场、现场主持,全部由徐会波等几位同学自主完成。张景和还安排了专业教师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和总结,在学校的帮助下,徐会波等几个学生在专业领域越走越远。

2016年高考,徐会波考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播音主持系,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现已成为一名职业主持人,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谈及昌邑一中,徐会波总是充满感激:“感谢母校,助我梦想成真!”在张景和“允德允能、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下,大批有特长的学子茁壮成长,成就了梦想。

作为党委书记、校长,张景和十分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他时常鼓励引导同学们立济世宏志、育家国情怀、精专科学业。2011年以来,先后有40多名优秀学子考入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奔赴更辉煌的未来。

面对笔者,张景和深情地说:“办一所学校的目的,其实不在于有多少学生考上名牌大学,而是要让每一个学子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的发展!”这是他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者最朴实无华的答案。

作者:王鲁兵 陈玉顺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