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姜后脱簪"的由来

我从不认为西周的灭亡应归罪于褒姒,但成语"一笑倾国"太有名了,这个成语,是对褒姒美貌的最高赞誉,也有对"红颜祸国"的批评谴责。

还有一个成语"姜后脱簪"则鲜为人知了,故事发生得更早,主角是褒姒的婆婆,周宣王王后。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了70多个诸侯国,把土地赏给各级贵族建立封地,比如姜子牙被封于齐,以后的齐国国君都是姜子牙的后人。

历代西周天子都与贵族女子通婚,姜子牙的女儿邑姜是周武王之妻,周成王之母。西周第11位国君周宣王,正妻也是齐国国君的女儿,就称为姜后。

这是位青史留名的贤明皇后,汉代史学家崔琦在《外戚箴》中记载"宣王晏起, 姜后脱簪。"从此"姜后脱簪"成为成语。简单解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周宣王爱睡懒觉,迟迟不去上朝,姜后取下头上簪子婉转劝谏。

那么这背后详细的故事是怎样的?汉朝史学家刘向的《列女传·周宣姜后》中有几百字的记述,立体地刻画了一位有貌有德,有才有识的贤明国母。

周宣王的王后姜后,是齐国国君齐候的女儿,她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贤惠有德,遵循礼仪教化行事,"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受到大臣们的尊重。

汉世绝恋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34一笑倾国)(1)

二、周宣王坎坷的童年

周宣王的父亲是残暴的周厉王,他统治时,"暴动"、起义不断,在他手里,西周基业开始分崩离析,公元前841年,镐京一场大暴动将周厉王掀下了王位,逃离到彘地躲藏,渡过十四年的余生。

周厉王才几岁的太子姬静被大臣召公虎藏在家中,暴动的人群包围了召公虎家,要其交出姬静,召公虎不同意,暴动者马上就要焚烧他的宅院,召公虎无奈,他让自己的儿子穿上太子华美的衣服,忍痛让亲生儿子走出大门,叛乱者以为是太子,当场诛杀。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戏曲和电影《赵氏孤儿》,程婴为保全忠臣之后,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别人处死。中华文明传承几千年,涌现出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周朝最重礼法,那个时期的仁义精神影响至今。如今也有有识之士呼吁恢复周礼的学习。

周厉王逃跑后,姬静被召公虎以儿子的身份收养了14年,这期间西周没有国君,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主持朝政,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如今一说起"共和"会想起孙中山先生,但"共和"一词最早出于《史记·周本纪》,记录的就是周厉王出逃到死亡这14年间周王朝的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共和"。

共和14年,周厉王在彘病死,太子姬静在召公虎家已长大成人,周公、召公平息了百姓的愤怒,拥立姬静为国君,这就是周宣王。

汉世绝恋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34一笑倾国)(2)

三、 "姜后脱簪"的故事

周宣王即位后,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废寝忘食地治理国家,周王朝逐步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昌盛,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又开始来朝见周天子。

在父亲周厉王乱国,儿子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断送西周315年江山之间,周宣王治理这一时期称为"宣王中兴"。这与他有个贤惠的妻子关系很大。

话说周宣王即位后,认真刻苦治理国家,国脉慢慢复苏,但此后周宣王逐渐懈怠了,他开始享受生活,沉迷女色,每日早睡晚起,醉在温柔乡里不愿上朝。

姜后看到这一切忧心忡忡,但她遵从礼法,不能顶撞天子,直言劝谏。

有一天,姜后卸下头上华美的簪子,脱去王后的服装,穿上犯人的囚服,自己走进囚室,让下人把自己锁上镣铐枷锁,然后派管事宫女去报告周宣王。

汉世绝恋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34一笑倾国)(3)

周宣王一听王后把自己罚进监牢了,大吃一惊,马上过去问这是咋回事。

姜后不说宣王的不是,只一味做自我批评,她跪下哭着说:"臣妾品德太差,致使大王迷恋上我,不思朝政。当年夏桀王迷恋妹喜,商纣王迷恋妲己,导致百姓怨恨、诸侯离心,国破家亡。如今大王荒废朝政,我和那些妖魅祸国的人有啥两样?"

周宣王听后如醍醐灌顶,从此勤于政事,宣王还自己做了一首诗,被收录于《诗经·小雅·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旗。

翻译得稍微浅显一点为: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天未亮。庭中火烛放光芒,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叮当响。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还早无晨光。庭中火烛明晃晃,诸侯大臣快来到,好像车铃响叮当。

现在夜色啥时光?夜色将尽露晨光。庭中火烛仍明亮,诸侯大臣快来到,看见旌旗在飘扬。

汉世绝恋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34一笑倾国)(4)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还没亮,周宣王急着起床去上朝的心情,他一遍一遍地问内臣:"天亮了吗?"内臣回答:"还没呢,那亮着的是王宫里的烛火,但好像听到大臣们来上朝的马车铃铛声叮铃叮铃远远传来。"

宣王害怕上朝迟到,小睡一会又问:"天亮了吗?" 内臣回答:"还没呢,王宫里的烛火更亮了,大臣们车铃叮叮当当的声音听得更清楚了。"

宣王睡不安稳,等一会又问:"天亮了吗?" 内臣回答:"有点亮了,王宫里的烛火还未熄灭,大臣们马上到了,已经看见旌旗飘扬。"

这首诗把宣王的勤政,大臣的恭谨有礼,王朝的秩序井然、蒸蒸日上表达得生动形象。

四、宣王中兴

周宣王文韬武略,颇有先祖周武王风范,他曾经亲率大军东征到徐州,命大臣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疆域一度西扩到天水、平凉,南到河南南阳。被后世公认为仅次于周武王的一代明君。

周宣王还是圣君,非常重视黎民疾苦,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宣王登上祭坛,向天祈祷,他希望上天将罪责降到自己身上,而不要惩罚百姓。如此贤明,与身边有一贤德的王后不无关系。

一国国母,若有才有貌,有识有德,王之幸,国之幸也!

但姜后不曾想到,儿子周幽王遇到了褒姒,正如夏傑遇到妹喜,商纣遇到妲己,注定了亡国的命运。只是大厦将倾,又遇昏王,恰恰昏王身边又没有出现像姜后这样的贤明妻子,亡国的罪责就被强行推到了这些花容月貌的女子身上。

汉世绝恋最新全部章节在线阅读(34一笑倾国)(5)

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本文为适应读者阅读习惯将国君正妻称为"后"。

作者简介:工科教授,却喜欢舞文弄墨。网名雅馨,追求文雅温馨、克制内敛的笔触,喜欢写文化游记,解读历史人物心迹,也写乡土散文,文章不喜欢煽情,也不喜欢苦涩,喜欢文化味中掺杂烟火味,努力写有文化、有生活的平实文章。2019年在大型文学双月刊《大家》发表一组九篇乡土散文。

近日推出"以现代女性视角解读历史上那些女性"系列,每日推送,欢迎来读故事,交流、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