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三个名字三段论

文/老张在路上

五代乱世的第一个正史承认的皇帝是后梁太祖朱温。如果朱温当时有档案,那么他的档案里应该记录上一生的三个名字,代表了他人生的三个不同的阶段: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12月到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9月为朱温时代;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9月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4月为朱全忠时代;

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4月到后梁乾化二年(912年)6月为朱晃时代。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2)

01朱温时代的“不瘟”

《旧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以这样的平白文字记载朱温的开头: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姓朱氏,讳晃,本名温,宋州砀山人。”

“以唐大中六年岁在壬申, 十月二十一日夜,生于砀山县午沟里。”

“唐大中六年岁在壬申十月二十一日夜”换成公历为公元852年12月9日。

朱温出生于砀山县午沟里,午沟里又名衣锦乡。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孤父聚”条:“又县南有午沟里,朱温生长于此。”《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午沟里“在砀山县东北接丰县界,北去丰县五十里。朱温生长于此,尝改为衣锦乡”。

宋州为今河南省商丘,历史上砀山曾隶属宋州。至于午沟里在砀山什么地方?则一直是个谜。今天的砀山县虽然也承认朱温是砀山县人,但已经没有午沟里这个地名。故乡人不热衷于朱温的名人故地,大概同朱温历史上名声太“脏”有关吧。

朱温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乡间的私塾先生,父亲名叫朱诚,朱温称帝追尊为梁烈祖。母亲王氏,朱温称帝追尊为昭懿皇后。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朱温排行三,所以朱温又被人称

“朱三”。由于父亲早早去世,母亲王氏就带着他们兄弟佣食于萧县刘崇家,也就是给刘家打长工。朱温就在萧县刘家长大成人。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3)

有关朱温的少年长成史,《新五代史·卷一· 梁本纪第一》:

“帝既壮,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崇以其慵惰,每加谴杖。唯崇母自幼怜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

“温少孤贫,与兄昱、存随母王氏依萧县刘崇家,崇数笞辱之,崇母独怜之,戒家人曰:‘硃三非常人也,汝曹善遇之。’”

这里,分析一下朱温的少年生活状况对于他未来人生道路的影响。

朱温一生最为人所诟病的一是滥杀。人们最常举的一例为,朱温曾经和自己的幕僚及游客坐在大柳下,朱温自言自语地说:“这棵树应该做车毂。”大家都不做声。有几个游客起身回答说:“应该做车毂。”朱温勃然大怒,大声说:“书生们喜欢顺口玩弄别人,你们都是这一类的人!车毂必须用榆木制作,柳木岂能做!”他便对左右的人说:“还等什么!”左右数十人拉出说“适宜做车毂”的游客全部打死。

二是好色荒淫。关于这一点,下文有具体说明。

在我看来,他的这两种性格的形成,除了时代环境的影响,同他的少年时期的遭遇有极大关系。

一般而言,在寄人篱下、低人一等的环境中长大成人,容易形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性格禀性。一是软弱懦弱,唯唯诺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二是刻薄寡恩、狡猾奸诈、残酷无情、唯我独尊、报复社会和他人。朱温恰恰是第二种人性恶的最有代表性人物。

按一般人性推论,朱温父亲早逝,母亲带着兄弟三个给人帮工当下人,对于朱温这个年纪最小的还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母亲的怜爱自然要多一些。少不更事又得到母亲怜爱的朱温自然就比哥哥们惹是生非,而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让母亲小心谨慎,一旦儿子惹事必定责骂喝斥。而偏偏他们寄身的主人刘某人对于朱温看不上眼,鄙视打骂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少挨些主人的打骂或母亲的斥责,朱温自然就得想办法躲避或解脱,这样一来,逐步就养成了朱温狡猾奸诈的性格。

而萧县刘崇的恃强凌弱,动辄大打出手,毫无顾惜的举动,邻里们的轻视和非议厌恶,成为朱温得势后残酷无情、杀人如麻,视天下之人为草芥的人性恶的性格养成之源。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4)

唐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省菏泽市)响应王仙芝起事。曹州、濮州地区饥民们自愿追随他的共有数万人之多。乾符四年(877年),朱温与二兄朱存辞别刘崇家,一起投入黄巢军中。黄巢军转战岭南时,朱存战死,朱温则因功补为队长。

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陷唐都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黄巢派遣朱温领兵驻扎在东渭桥。

唐僖宗李儇中和元年(881年)二月,朱温被黄巢任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受命攻占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阻止由荆襄地区北攻的唐军,稳定了新建的“大齐”政权东南面的局势。正是因为有如此大功,六月,朱温返回长安时,黄巢亲自到灞上劳军。

此时的朱温已经成为“大齐”政权的举足轻重的大将。

然而很快,朱温就陷入困境。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5)

02朱全忠“全不忠”

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882年)二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防御使,朱温很快攻克同州。

和同州隔黄河对峙的是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联合其他藩镇,攻打驻扎同州的朱温。朱温被王重荣击败后向黄巢请求支援,朱温派人一连上了十次表章,都被黄巢的左军使孟楷隐瞒下来没有报给黄巢。此时黄巢军队势力窘迫困厄,将帅大多军心涣散,朱温的亲信将领胡真、谢瞳劝他降唐,朱温推知黄巢起义军必将失败,开始有了投降唐朝的想法。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朱温杀了黄巢派来的监军使严实,率领同州军民投降王重荣。

朱温认王重荣为舅父,王重荣上书唐僖宗请求封朱温为同华节度使。逃亡到蜀地的唐僖宗看到奏章高兴地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上将啊”。下诏授朱温左金吾卫大将军的官职,担任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又赐名“全忠”。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6)

没有人会想到,赐名朱全忠的朱温非但没有“全忠”,反而灭亡了唐朝,成了唐朝的挖墓人。

(以下叙事称朱全忠)

中和三年(883年)二月,唐朝廷任命朱全忠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只是他要等到唐军收复京城后才能前往汴州赴任。朱全忠加紧与各路唐军围攻长安。

当年四月,黄巢退出长安,由蓝田关(今蓝田境)东出,攻入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投降,黄巢大军进围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中和三年(883年)七月,朱全忠到汴州上任节度使,时年32虚岁。

从此,汴州(宣武军)成为朱全忠的大本营,成为他的发迹之处,成为他建立后梁的京城。

中和四年(884年)的春天,黄巢此时仍然兵强马壮,唐朝中原一带的节度使们还都难以抵挡黄巢兵锋,也包括不可一世的朱全忠。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7)

这时,沙陀人李克用出场了。

李克用,公元856年10月24日出生,比朱全忠小4岁,沙陀族,字翼圣,本姓朱邪,其父本名朱邪赤心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改名李国昌,神武川新城人(今山西雁门北部)。

李克用年少时就很骁勇,军队中称他为“李鸦儿”,他的亲军也称“鸦军”。 李克用15岁时,李国昌讨伐庞勋起义军。李克用随军出征,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军中视他为“飞虎子”。平定庞勋后,李国昌受封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受封为云中牙将。

李国昌自恃有功对唐朝廷很是傲慢,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曾经起兵反唐,失败后流亡到鞑靼。黄巢攻陷长安城,唐僖宗下诏书从鞑靼召回李克用,任命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

长安被唐军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僖宗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

黄巢大军进围陈州,唐僖宗加朱全忠为东北面都招讨使,去支援陈州。这时,李克用也奉唐朝廷诏令前来攻打黄巢,朱全忠和李克用两人虽然联手消灭了黄巢,但两人也成为一生的死敌,不死不休,死了也未休。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8)

中和四年(884年)四月,李克用奉唐僖宗诏令,统率骑兵数千人马与朱全忠会合,在中牟县北面的王满渡与黄巢的军队开战,黄巢的军队渡河一半的时候,李克用突然袭击,黄巢军惊恐溃败。黄巢军一万多人被杀死,黄巢手下大将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等人投降了朱全忠。

黄巢带领部下往东逃跑,李克用在后面紧追不放,一天一夜奔驰三百里,追到冤朐(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没追上才回军。

朱全忠和李克用的军队回到汴州,李克用被朱全忠安置在上源驿客馆里。朱全忠大摆宴席犒劳他,谁也没有想到,灯红酒绿后,上源驿之变爆发。

酒足饭饱之后,李克用和所带的河东军大多数人进入了梦乡,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忙着布置杀掉上源驿内的李克用一群人。

《旧五代史. 太祖纪一》:

是夜,命甲士围而攻之。

死亡骤然降临,河东军很多人甚至来不及清醒,便死在了突袭之中,残余河东军在李嗣源的带领下拼死掩护,李克用才最终逃出生天,登上了尉氏门城楼,缒城而出。大将史敬思,监军陈景思及随从亲兵三百余人全部被杀死。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9)

这场唐末版的“鸿门宴”,影响了晚唐和五代初的政局,史书将这场事变的导火索指向了李克用和朱温的酒席意气之争。

《资治通鉴》:

克用乘酒使气,语颇侵之,全忠不平。

《旧五代史. 太祖纪一》:

既而备犒宴之礼,克用乘醉任气,帝不平之。

逃出活命的李克用命令部队整队,准备攻击汴州,为自已和死去的部属复仇。随李克用出征的刘夫人,劝阻大怒不止的李克用道。

《资治通鉴》:

刘氏曰:“公比为国讨贼,救东诸侯之急,今汴人不道,乃谋害公,自当诉之朝廷。若擅举兵相攻,则天下孰能辨其曲直!且彼得以有辞矣。”

李克用听刘夫人说得有理,紧急会集部众,返回河东。临走,李克用根据刘夫人的意思,留下了一封信,大意是:“承蒙朱公盛情款待,此情此意,李某没齿不忘!”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0)

朱全忠得书,回信为自己开脱:

《资治通鉴》:

全忠复书曰:“前夕之变,仆不之知,朝廷自遣使者与杨彦洪为谋,彦洪既伏其辜,惟公谅察。”

《旧五代史》:

汴帅报曰:“窃发之夜,非仆本心,是朝廷遣天使与牙将杨彦洪同谋也。”——《旧五代史》

昨夜之事,与我无干,是朝廷派人暗中与牙将杨彦洪密谋所为。现在朝廷使臣已驰回京师,杨彦洪已被仆斩首。愿李公与和鄙人好如初,多加谅解。

李克用自然不信这些鬼话,上章朝廷,要求讨回公道,李唐皇帝,得知两大镇互相残杀,害怕危及自己,只好和稀泥,在两边充当和事佬。先是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来安抚他,没过多久,又封朱全忠为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封沛郡侯,食邑千户。

上源驿之变,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在汴州立足后的朱全忠,黄巢起义失败后,先后平定蔡州秦宗权、郓州朱瑄、兖州朱瑾,又西攻凤翔李茂贞,杀第五可范等宦官七百多人,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1)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朱全忠将唐昭宗李晔接到洛阳,唐朝皇帝成为朱全忠的俎上之肉。天祐二年(905),朱全忠在谋臣李振鼓动下,在滑州白马驿一夕间杀死被贬大臣约三十余人,并就地抛尸黄河,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白马驿之祸后,忠于唐朝朝廷的势力被一扫而光。唐朝廷以朱全忠为相国,总百揆,以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庐、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二十一道为魏国,进封朱全忠为魏王,加九锡,朱全忠怒而不受,三次上表辞让魏王、九锡,唐哀帝诏许,任命朱全忠为天下兵马元帅。

唐天佑四年(907)四月,唐哀帝被迫禅位,朱温全忠登基自立为皇帝,史称梁太祖,改国号为 “梁”,史称后梁,改天佑四年为开平元年(907),升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建为东都,以唐东都洛阳为梁西都。

朱全忠自己,则改名为朱晃,取阳光普照大地之意。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2)

03朱晃“无光”

(此节称朱温为朱晃)

朱晃当了梁朝皇帝,而他的一生最大的对手李克用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开平元年(907年)四月,朱晃坐上皇帝宝座。五月,因潞州(今山西长治)被李克用占据,而潞州又是进击太原的必要之地,朱晃任康怀贞为潞州行营招讨使,率领兵将八万人攻伐潞州。

李克用亲率大军救援潞州,梁晋争夺天下之战首先在潞州开战。

开平二年(908年)一月,李克用病逝,其子李存勖继位。同年三月,朱晃御驾亲征来到泽州 (治今山西省晋城市),小字辈李存勖开始了硬抗朱晃的日子。

李存勖的开局之战在三垂岗打响。

三垂岗位于今天山西省长治市郊,李存勖对三垂岗并不陌生,他5岁的时候,就随父亲李克用到过这里。

据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唐庄宗本纪》载:

“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每十岁为一首,唱人一生从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至于(唱到)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李)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3)

李存勖生于公元885年,5岁即为公元890年。自李存勖幼随父征战,善骑射,胆勇过人,一世枭雄李克用对这个儿子抱有厚望。公元908年,李克用死,临终嘱托三事。相传,李克用临终时,曾交给李存勖三枝箭,并对他道:“梁贼朱温是我晋国不共戴天之仇。燕王刘仁恭是我所立,契丹耶律阿保机与我约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投靠朱温。我未能灭此三贼,死有余恨。我给你三枝箭,你将来一定要消灭这三个敌人,以告慰我在天之灵。”

李存勖将这三枝箭供奉在家庙中,每逢出征都要以少牢之礼祭祀,将箭矢请出,放在锦囊中,背负上阵,战胜后再送回家庙。他平桀燕、败契丹、灭后梁,每战都是如此。这就是五代史上著名的“晋王三矢”的典故。

山西长治,古代又称潞州或上党,古称天下之脊,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谁占据了上党、太行的地利,就可以囊括三晋,跃马幽冀,挥戈齐鲁,问鼎中原。因此,从公元883年至907年,二十多年间,朱温等与李克用反反复复争夺上党地区,主要城池、关隘先后五度易手,战事惨烈。

朱晃在开封做了皇帝,派兵再攻上党。晋军守将李嗣昭闭关坚守,梁军久攻不克,便在上党(时称潞州)城郊筑起一道小长城,状如蚰蜒,内防攻击,外拒援兵,谓之“夹寨”。两军相持年余,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4)

李存勖继晋王位后,要出兵救援潞州。他召集众将说:

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年)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李存勖亲率大军,疾驰六日,进抵三垂冈。他感叹道:“此先王置酒处也!“随即将全军隐蔽集结,梁军毫无察觉。次日凌晨,大雾弥漫,李存勖借大雾的掩护,挥师前进,直捣梁军”夹寨“。此时梁军尚在梦中,仓促不及应战,被晋军斩首万余级,余众向南奔逃,投戈弃甲,填塞道路。

朱温在开封闻讯,惊叹道:

“生子当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诸子乃豚犬(猪狗)尔”

这就是五代史上著名的“三垂岗之战”。

七八百年后,清代诗人严遂成写过一首七言律诗《三垂冈》: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严遂成后又过了二百多年,一代伟人毛老人家挥笔书写《三垂冈》诗,对三垂冈之战颇为欣赏,也对严诗产生过强烈的共鸣。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5)

三垂岗战役克定长达一年之久的潞州之战,使后唐居于主动,奠灭梁之基。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十一月,朱晃遣军三千进驻深州、冀州,企图夺取成德、义武两镇。成德节度使王镕、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先后遣使向李存勖求援,表示愿与晋国结成反梁同盟,共推李存勖为盟主。李存勖力排众议,毅然发兵相救。他亲率晋军东进,在柏乡大败梁军。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倒向晋国。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决定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先夺取河北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晋大将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忙向后梁求救。朱晃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贺德伦攻打蓚县(治今河北省景县)。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

朱晃羞愤发病,返回洛阳。

回到洛阳,朱晃病情越发沉重,他对近臣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余孽竟能死灰复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志向不小,上天却又欲夺我余年,几个儿子皆非其敌手,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朱晃的死期说来就来,只不过他没有想到会死在亲生儿子手里。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6)

04盖棺定论的后梁太祖朱温

朱温为黄巢同州刺史时,娶宋州(今商丘)白富美张惠为妻。张氏贤明有礼,朱温对她礼遇有加,很听她的话,每次遇到军国大事,都必须与张氏进行商议,然后才出兵。

唐天祐元年(904年)张氏病重,临终前,张氏对朱温说:“既然你有这种建霸业的大志,我也没法阻止你了。但是上台容易下台难,你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如果真能登基实现大志,我最后还有一言,请你记下。”朱温说:“有什么尽管说,我一定听从。”

张氏说:“你英武超群,别的事我都放心,但有时冤杀部下、贪恋酒色让人时常担心。所以‘戒杀远色’这四个字,千万要记住!如果你答应,那我也就放心去了。”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7)

张氏死后,朱温在张氏面前压抑隐藏的邪恶本性再无顾忌,彻底暴露而且肆无忌惮,他把张氏临终前的遗言抛在脑后,仿佛为了补偿这些年的压抑亏欠一样,开始纵情于声色。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兵败蓨县,回到洛阳,在河南尹并兼领河阳节度使张全义家的会节园避暑,逗留了数日,张全义的妻女都被朱温所奸淫。张全义之子愤极要手刃朱温,为张全义苦苦劝止。

朱温诸子常年在外统兵,朱温常常召自己的儿媳们入宫陪侍伴寝。更为天下奇谈的是,朱温的儿子们对朱温的行为,不仅毫无羞耻,竟然利用妻子争宠,博取欢心,争夺储位。

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长相很美,朱温尤其宠爱她。朱温的亲生儿子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张氏经常和王氏争风吃醋。

朱温长子郴王朱友裕早死,称帝以来,朱温始终未立太子。当他明白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决定传位于养子朱友文。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8)

朱友文驻守在东都开封,朱温将传国玉玺交给其妻王氏,让她去召回朱友文。朱友珪这时是控鹤都指挥使,控鹤都负责皇宫的警卫工作。朱温又下诏即将朱友珪调任为莱州刺史,为传位给朱友文做准备。

朱温派王氏去开封请回朱友文,这样机密的事被张氏买通王氏宫女,得知了隐情。

乾化二年(912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朱友珪前往左龙虎军,和左龙虎军统军韩勍商议谋划,决定发动政变夺位。韩勍连夜带领牙兵五百人随从朱友珪混杂在控鹤军士中进入皇宫,埋伏在宫内。半夜砍断门闩进入,到达寝殿,侍候病人的都吓得逃散。朱友珪的马夫冯廷谔用剑刺死朱温,朱友珪亲自用毁坏的毡子把朱温尸体包裹起来,埋在寝殿里,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达四天之久。同时假传诏书派供奉官丁昭浦驰往东都大梁,赐死朱友文。朱友文妻子王氏还没到东京,在半道上被朱友珪派人杀死。

六月二十六日,丁昭溥从东京返回,朱友珪确认朱友文已死,公开了朱温驾崩的消息,而后又公布假遗命制书,宣布继帝位。

乾化二年(91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朱温在伊阙下葬。后梁宣陵位于今天伊川县城东10公里的常岭村北的高台地上。

朱温建立的梁朝是怎样灭亡的(五代后梁太祖朱温)(19)

朱温死后盖棺定论,王夫之评价说:

朱温起于群盗,凶狡如蛇虺,无尺寸之功于唐,而夺其三百年磐石之社稷。

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则说:

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点的,所以从前的史家,对他的批评,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在唐、五代之际,梁太祖确是能定乱和恤民的。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