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农村一直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俗语,在辞典中很难找见它们的踪影,这些俗语主要通过农民们口口相传。

种地老俗话(那些年听过的种地俗语)(1)

俗语虽“俗”,但却意义深刻,其中无不蕴含着人生哲理或者生活经验。接下来的这些俗语,你还记得它们的意思吗?

种地老俗话(那些年听过的种地俗语)(2)

农村俗语一:大豆耳聋,越锄越通。

实际是指种植大豆需要耕种,也就是在垄台与垄台之间犁地成沟,切断根系及大豆根瘤,才能生长良好,达到丰产的效果。

农村俗语二:豆子开花,墑沟摸虾。

大豆开花的季节,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时候,哪怕是豆田的墑沟里有水有鱼虾,也不会影响豆子正常生长,大豆开花期只要雨水不淹没整个豆稞,都不会影响大豆的正常产量。

种地老俗话(那些年听过的种地俗语)(3)

农村俗语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说的是麦子刚刚钻出芽儿时,即使再大的降雨或者浇灌都不怕;但是当麦子成熟时,即使很少的水,都会将麦子浸倒,让麦粒泡烂在地面。

农村俗语四: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这句农村俗语说的是冬天要多降雪,来年田地里的庄稼才能丰收,大有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冬天降雪,首先可以补充田地里的水分;其二,大雪低温,能够冻死田地里的虫卵,使得第二年害虫减少,从而丰产。

农村俗语五:会施施一丘,不会施施千丘,施千丘不如施一丘。

这句农谚讲的是过去农民种地时候施肥,施的多不如施的适当,不然就是浪费了粪料却产生了事倍功半的生产效果。

种地老俗话(那些年听过的种地俗语)(4)

农村俗语六: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

农作物开花期间正是需用大量水分的时候,如果此时发生旱灾,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减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因此会出现减产现象。

农村俗语七:三百六十行,庄稼人头一行。

意思是说农业和粮食生产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告诫人们要重视农业生产,人人都要尊重种田的农民。

农村俗语八:春种夏锄,秋收冬藏。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是田间管理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储藏的季节,这简明扼要的八个字勾画出庄稼人要紧紧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时节的特点,种好、管好、收好、储藏好农作物,严格遵循四季规律,才能使四季的生活更精彩。种田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种地老俗话(那些年听过的种地俗语)(5)

农村俗语九:万物生于土,万物归于土。

人世间的所有物种都是从大自然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大自然中去的。

农村俗语十: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

说明种田的艰辛,告诫人们要特别珍惜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