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1)

一座古城的历史

《大同赋》的来历

《大同赋》,创作于21世纪,由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所作,一首荡气回肠的诗赋,反映出北魏古都大同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和远景蓝图的优美华章,全篇大气展示了古都的人文底蕴,抒发了复兴大同的宏愿。其言古励今,节奏铿锵,文采斐然,气势恢弘。小编接下几日会逐句地展开解释,由于侧重晋商的文化的推广,就先从饱受争议的清代晋商历史说起!

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2)

《大同赋》清史篇

惨遭屠城的古城大同

《大同赋》清史篇写到“ 大帝国落日余晖,国祚式微;多尔衮戊子屠城,时运可危”,此段辞赋背景为: 1644年,由于明朝两党内斗,贪腐成风,农民起义者李自成北上攻取北京,崇祯 帝自缢殉国,吴三桂领清兵入关,中国进入改朝换代的历史,由于在山西遭遇了强有力的抵抗,山西多地城隘惨遭屠城,其中大同市就是其中之一。《清世祖实录》卷四十六:九月戊午日,清廷谕和硕英亲王曰:"斩献姜镶之杨震威等二十三人及家属并所属兵六百名,俱著留食,仍带来京候封,其余从逆之官吏兵民,尽行诛之"。由于清兵入关在山西大同城外久攻不下,清朝派多尔衮亲自督战,由于遇到大同市百姓和将领的勇猛抵抗,多尔衮围攻大同城多达9个多月之久,然而在无援兵粮草变空的时候,杨震威等23人斩杀大同总兵姜镶向清兵投诚,恼羞成怒的多尔衮下令:“除杨震威600余人之外,官吏兵民、尽行诛之"。这就是《大同赋》中介绍的清史部分。

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3)

明清晋商的繁荣

引发嫉妒的乡间流言

历史上晋商最辉煌的时期属于清朝的票号时代,由出生贫苦家庭的雷履泰创立的山西票号生意,让晋商掌握了中国的金融命脉,在平遥古城建立了中国的金融华尔街,真正做到了汇通天下,富可敌国的地步,在清末鸦片战争之后,多次清政府拿不出战争赔款,都是有当时的晋商筹集替政府还款。面对晋商的繁盛,清末政府腐败,闭关锁国的中国被迫开启对外商贸,沿海江浙一带的洋买办兴起,徽商和浙商逐步取代山西晋商主导的金融地位,通过杜撰各种野史来攻击晋商,借助民间对腐朽的清政府的不满,以及汉民族情怀,大肆宣称明朝灭亡由晋商造成,大肆夸大晋商边贸生意对明朝政府灭亡的原因,引发民众对晋商的不满,从此蚕食晋商票号金融生意,最后完全接手了晋商主导中国近百年的金融史。

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4)

灭亡明朝的李自成被称赞

洗刷晋商的冤情

明朝的灭亡小编也做过多维的解读,首先是明朝后期由于万历皇帝二十年不当朝,国家陷入“国本之争”,加上明朝文人之间的东西党内斗,加剧了内阁的不稳定,国势空虚,厚黑学盛行,勤勉的崇祯帝无力回天,当时崇祯继位,国库空虚,就连崇祯帝自己的衣服都打补丁,当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崇祯希望大臣们可以为国捐款,就连当时北京城的百姓都纷纷解囊捐献救国,而明朝的大臣们却演技爆破,个个哭穷,结果李闯王攻克北京城,仅从崇祯帝老丈人家中就搜出数量惊人的白银,如果这样的明朝灭亡是由晋商的边贸造成,那么南方文人们编撰的清朝八大皇商就过于强大,由于山西一直有仕而优则商的传统,明朝大臣都由江南一带的文人掌控,而山西省则地处边关,一直在前线巡防护国,一群贪腐之臣把灭国推给一群为了讨生活走西口,开创早期中国国际贸易的晋商,这些言论十分的滑稽!《大同赋》中的“多尔衮戊子屠城”,就是对这些无耻言论最有力的回击!

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5)

真实的历史为张士贵平反

杜撰历史是南朝文人的特长

其实自从北宋南迁后,南方文人就开始了各种的杜撰历史,其中最冤的是开创大唐盛世的初唐名将张士贵,在唐昭陵出土张士贵的墓志铭中写到“英谋雅算,喻伏波之转规;决胜推锋体常山之结阵”。这是给予了张士贵极高的评价,把他喻为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和三国时的赵云。然而在长达几个世纪中,《隋唐演义》中把张士贵和薛仁贵的师生情,写成了不共戴天的世仇,张士贵后裔们不得不隐姓埋名几个世纪,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陕西省唐朝皇室墓穴群旁发现了初唐大将张士贵的墓穴,从墓穴中出土了大量的珍惜历史文物,其中墓碑铭上清晰记载着张士贵的丰功伟绩。墓志铭上记载,张士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隆重葬礼,赠辅国大将军,谥号曰襄。当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对他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又诏赠东园秘器,并给仪仗之荣、陪葬太宗于昭陵。后来人们又对《旧唐书太宗本纪》之类唐朝正史的整理,才慢慢还原了张士贵在历史上的真实事迹。

山西晋商是啥时候开始没落的(一座城等来了懂他的人)(6)

山西望族张士贵裔族谱

张士贵被丑化的历史是从南宋开始的,由于当时北宋灭亡,山西被金国统治,通过翻阅张氏族谱,发现张士贵后裔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当时张氏后人很多在金朝当了名相重臣,使得南朝很多文人儒士开始漫骂这些人没有骨气,于是编撰各种故事来黑张士贵后裔,再加上当时南宋一批血气志向的青年将领希望把北宋失去的疆土夺回来,却受到南宋朝中很多老臣以休养生息造福百姓反对连续征战的排挤,主战派和主和派一直贯穿南宋的历史,随着舆论慢慢的升级,于是就产生了讽刺历史上老臣歌颂年轻将领的故事,正好薛仁贵是接替张士贵的官位,于是老臣嫉贤妒能占着位置不作为的故事就流传开,随着古代民间说书人之间相互的口传,后期把唐朝薛举、薛仁杲父子军事集团叛乱的故事也融进去,把张士贵和薛仁贵的师生情写成了张氏和薛氏之间不通婚的世仇。

《隋唐演义》中张士贵后裔满门抄斩,然而随着历史被公开,祖先被平反,张士贵裔族谱被整理出来,这个来自山西省延续千年的名门望族后裔分散在全国各地,不完全统计,现已经被证实的人数高达10万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