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许珍时:龙眼与潮汕民俗

潮汕出名的水果(特产水果你知道有哪些)(1)

龙眼,又称桂圆,是中国南方的特产水果,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龙眼树是潮汕人喜欢种植的一种果树,在潮汕大地的山头田野、村前屋旁,随处都可看到龙眼树的美丽倩影。潮汕地区种植龙眼历史悠久,早在宋朝之前,潮汕地区便有龙眼种植。

  在潮汕地区,龙眼除供给人们日常生活食用之外,还有其独特的用法。在潮汕民俗中,无论是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礼、交际礼,还是在节日祭拜活动中,都离不开龙眼。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龙眼叶具有祛寒散热消瘀的功效。在潮州枫溪一带,婴儿诞生后,家人要用石榴花、仙草、龙眼叶、榕树叶等各一对为婴儿洗澡,寄望婴儿健康成长。而在普宁多数地方,产妇生产后,家人要用艾叶、龙眼叶及老姜煮水为产妇擦身。

  清代以来,潮汕地区每年七月初七日要为家中15岁的孩子举行“出花园”仪式,这是粤东地区特有的成人礼俗。潮汕地区出花园习俗,各地略有不同。饶平、澄海一带为孩子举办成人礼的时候,要用榕树枝、龙眼枝、红花、桃枝、状元竹、仙草等各一对,泡水给孩子洗澡。榕树枝、龙眼枝、仙草取其永葆青春之意,象征朝气蓬勃;状元竹是得中高第,成才的象征;而红花、桃枝则取辟邪之意。

  男女长大成人,就要走进婚姻殿堂。潮汕地区,男女双方经过提亲、合婚、相亲、定亲等环节后,男方要向女方行聘。女方收到男方聘礼后,要回赠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礼物,当中必有稻谷、绿豆、酵母饼、龙眼干、薯粉丸五种物品,俗称“五样种子”,预祝“五子登科”。新娘出嫁前夕,女家要整设妆奁,鼓乐相伴送到夫婿家摆设。嫁妆中一定要有龙眼干(桂圆),有两个深刻的寓意:一方面预祝富贵圆满;另一方面寄望早生贵子。当新娘进屋时,伴娘要拿一碗龙眼干肉做成的甜丸汤给新娘喝,寄寓未来生活甜蜜美满。当新郎与新娘拜完天地后,双双进入洞房,一起坐在眠床上时,伴娘便会端来一个干果盘,内放有核桃、枣子、栗子、花生、龙眼等干果及钱币,一边将各种干果、钱币,撒放到新人身上和床帐上,一边念些祝福的语言和歌谣,寄寓早生贵子,多生贵子。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基本规律。在潮汕一些地方,举办丧礼时也会用到龙眼。在惠来一带,孝子孝妇在举办丧礼时要穿麻衣戴麻帽,儿子的麻衣还配有麻绳腰带,上系有一个麻袋,俗称“子孙袋”,内装有五种物品:绿豆、稻谷、龙眼干、薯粉丸、酵母饼。绿豆、稻谷表示五谷丰登;龙眼干、薯粉丸喻功德圆满;酵母饼表世家发达、财运亨通。

  潮汕民间节日甚多,各个节日几乎都要举行祭拜活动。其中,正月初九天公生日、七月初七公婆神生日、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节日都要用象征吉祥、圆满的龙眼或龙眼干祭拜。

  由上可见,龙眼在潮汕民间应用甚广、作用甚大,是潮人进行民俗文化活动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深受潮汕人喜爱。(作者: 陈卓坤)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潮汕出名的水果(特产水果你知道有哪些)(2)

荔枝,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荔枝在潮汕地区被称为“耐果”。虽然这么叫,但是“耐果”不“耐”。民间有着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的说法,可见它不耐存放。荔枝原产我国南方,据文献记载,它的栽培和食用史,已经有两千多年。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荔枝属常绿乔木,花期在每年的三、四月间开放,果实于当年的五至八月成熟。荔枝以果形別致、顏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俱佳而著称。

荔枝的美味,也引得众多文人墨客不吝诗词歌赋极力赞美和宣传,而由这小小的荔枝引发的众多故事更是让人久久品味。在唐代之前,荔枝一直在北方中原王朝里默默无闻,只是属于偏隅一方的地方特色水果而已。荔枝的品种众多,最闻名的当属“妃子笑”,它叶子深绿,红红的果皮,白白的肉,并且核小肉厚,汁水充盈、甘甜清冽。它的得名来自于杨贵妃。有一个版本说杨贵妃是广西玉林人,喜欢吃荔枝。李隆基为博取美人的欢心,不惜动用传递紧急军事情报的驿站快马,八百里加急,日以继夜不停歇地把荔枝从南方送到长安,把军事设施作为自己心爱宠妃的专门服务工具,成了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又一版帝王的风流韵事。大诗人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此,“妃子笑”就成了荔枝的代名词!至于后人把日后的“安史之乱”和杨贵妃联系起来,只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一个集中爆发而已!荔枝无辜当了这个矛盾的由头和导火线。

让荔枝进一步名扬天下的,是“古今第一吃货”,“美食评论大家”-大文豪:苏轼。又名东坡。其一生“黄州惠州儋州”,冥冥中,苏轼和荔枝是有缘的,他自嘲生平功绩任职的三个州里,惠州和儋州都是荔枝的主产区,想必苏轼的谪官生涯里没少吃荔枝,荔枝的甘甜,也柔和了他心中的苦涩吧?他曾赋诗三首《荔枝叹》,有一首就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何等的喜欢才能想出这么贴切的诗句?能吃上荔枝,家都不想回了。这份阔达和随遇而安的心境,伴随他的脚步一路南行,支撑着他的信念!

没有电子游戏的年代,人们会利用身边的一切物品来调剂生活。“荔枝宫灯”就是那时候最爱玩的游戏之一。将荔枝红色的外衣一点点剥去,留下白色的薄膜,将薄膜上下剥离开来,提在手上,像极了悬挂在宫殿里的宫灯。吃完的荔枝核切掉一半,插上半根牙签,就可以做成“荔枝陀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小孩子有手机iPad,有游乐场,有玩具。而像“荔枝宫灯”“荔枝陀螺”的童年回忆,成了一个年代的专属,变得十分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