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课文,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仔细地讲,孩子们很熟悉,趁热打铁,讲一些有关写作文的东西,这样接受起来快,比讲生疏的内容效果好。

课文的内容都是精挑细选,无论思想内容,还是文法都是最好的范文,理应好好分析,就如同一次难得的机遇,要好好把握和珍惜。

课文的每一位作者各有千秋,学习他们的不同写作方法,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很有必要。

一、精彩片段欣赏和学习

1淘洗月亮

月亮很明亮,为什么明亮呢?顺着这个问题想,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淘洗过,所以才那么明亮。

淘洗是什么意思?想想淘米的情景,多次反复洗,这样的洗法,什么都可以洗得很干净,月亮也不例外。

写作文,可以自由地遐想,越是想得天真浪漫,越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要大胆想象,把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写。

四年级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总结(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走月亮)(1)

2溪水里流着花草香,流着月光

原句: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解析:香味是飘着的,月光是洒下来的,这是常用的说法。所以上句正常的写法是:细细的溪水四周弥漫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水面闪动着银色的月光。这样写,意思没变,不过没有心里怦然一动的感觉。因为无非是描写的美不美的区别。但是写成流动,就灵动了,美妙了。

思路:因为甲事物和乙事物的某种关系,让表达甲事物的词,也作用到乙事物身上。

二、写作思路与表达手法

1描写 联想的手法

跟着妈妈走月亮,一路上看到什么写下来。溪水、山草、野花、月光、鹅卵石、小水塘。写到小水塘时,想到了妈妈白天在水塘里洗衣裳,想到了自己用树叶做小船。这些想象都是由于小水塘产生的,所以叫联想。

同样,后面在看到自家的地里,想到了在这片地里春天油菜花开,吹蒲公英,又想到收割完油菜,又种了水稻。由水稻把联想拉回到现实,水稻成熟了,低着头,月光下如银毯。

四年级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总结(四年级上册第二课走月亮)(2)

写作文常是这样,一边是写实,一边是联想,彼此联系,把内容讲得更加透彻。

2水塘抱着月亮,拟人的手法

好的句子,总是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水塘里倒映着月亮,写作了抱着月亮,很奇特。抱是人的动作,用在水塘的身上,就是修辞里的拟人。比如,桃花是粉红色的,这是一般表达,桃花羞红了脸,就很特别,这是拟人。拟人的感觉是特别生动,还容易更好地理解意思。

3天上的月亮牵着星星的手走

地上妈妈和我牵着手走,让我仿佛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牵着手走。这是一种广义的比兴手法。孩子们现在不懂得,但可以记下这种写作方法,用情景来表达一种朦朦胧胧的意境,既不明确,却又有联系,让读者产生遐想。如三年级《大青树下的小学》最后结尾,写到了大青树下挂着古老的钟,竹影晃动……有什么直接意思?没有,用作收尾,情寓景中。这就是妙处,不说透,更有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