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短短四句,忆往昔常相见,看今朝喜相逢,字面上看,旧友重逢应是欢喜无限。

然了解此诗创作背景,上述解读大谬不然。

盛世歌舞,舞台与观众席

李龟年是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宫廷歌唱家,很受皇帝赏识;而唐玄宗本人就是个伟大的音乐家,二人堪称同行知音。

因此,李龟年可以频繁出入上流社会的重要场合。

岐王是李隆基的弟弟;崔九即崔涤,是堪与高力士齐名的宠臣。

唐玄宗在梨园开设教坊,经常亲自教习音乐。“梨园弟子”就是源于此。

恰逢开元盛世,上至帝王,下至王侯高官,歌舞升平,乐工就像今天的明星一样备受推崇。

王维的《相思》家喻户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小诗,还有个名字:《江上赠李龟年》。

与李龟年相交的,没有泛泛之辈。

杜甫少年时家境尚优渥,祖父杜审言曾受武则天重用。

与后来的穷困流离不同,年轻的杜甫还有机会出入上流社会,后来还曾到各地游历。

当李龟年在王侯将相府邸叱咤风云时,杜甫就是个跟随家中长辈出席酒宴的小跟班。

因此,杜甫认识李龟年,但李龟年并不知杜甫是何人。

李龟年曾弃岐王厚赐于不顾,却转身索取歌女的琵琶把玩不已。

盛世光年,杜甫与李龟年,恰如明星与小迷弟,并无交集。

山河破碎风飘絮,江南美景喜相逢

大唐盛世繁华之中暗藏着重重危机。

唐玄宗重用塞外民族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用以稳固边疆统治,不料却养虎为患,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长达8年,历经战火洗劫的大唐,由盛而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安史之乱后,李龟年和杜甫的个人命运也每况愈下。

李龟年流落江南,依旧卖唱为生。

杜甫或做小吏,或流落漂泊,穷困不已。

其实,在整个唐朝,杜甫都只是个落魄小民,所作诗篇虽惊天地泣鬼神,但并不为人所知,流传极其有限。

将杜甫与李白齐肩并称,是北宋苏东坡以后才有的。

所以,李龟年依然不认识杜甫。

二人的重逢,极有可能是这样的:

病态龙钟的杜甫于苍茫人海中看到同样落魄年老的李龟年,似曾相识,继而回忆往昔,繁华之中几瞥,如今不见盛景,并无多少欢喜;只是心有所动。

而年迈的李龟年看到有人认出自己,一脸茫然。简单寒暄过后,转身离去,徒留怅然。

二人的相识,没有开始;重逢过后,也没有未来。

时过境迁,物非人非事事休。名震天下的乐手已落魄,才华横溢的少年已病翁。

重逢毫无意义。分别后李龟年继续流浪卖唱,而杜甫没多久就病困交加,逝于一叶孤舟。

只有暮春的江南好景,见证着这场别样的相逢。

落花,既是生机盎然的节令,又寓意对美好逝去的伤怀。二者天壤之别却又系于一身。

青春已逝,年老飘零;盛世繁华远去,眼前唯有凋敝丧乱之象。

秀美的江南暮春风光之下,故人相见,眷怀鼎盛,只剩无尽唏嘘。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哪有重逢的欣喜?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正是江南好风景,重逢不过泪满襟。

江南逢李龟年解析(落花时节好风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