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明,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与钝角的认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与钝角的认识(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锐角和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与钝角的认识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2、通过多种活动充分感知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初步感知其范围,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建立。

3、通过找角,了解各种角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辨认锐角和钝角,感知锐角、钝角的范围。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学会了如何辩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本课时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所用的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但比较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前者是判断是否是直角,而后者是看一角比直角大还是小。

教具准备:不同大小的角、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抽象出角。

1、春季是品尝四大特产之一——绿茶的最佳时节,现在走进茶园都能看到人们在忙着采茶的身影,这茶叶采完之后还得修剪。(出示修茶的图片)从这些张开的大剪刀中,你想到了我们数学上的什么知识?请把它指出来。

2、隐去图片,抽象出角(大小不同的锐角,直角,钝角)。

【评析】结合地方特色,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借助课件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为新知识的引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分类比较,直观感知。

1、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角,有你认识的角吗,如何判断一个角是直角?

2、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角分分类

3、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分一分

4、汇报:把这些角分成三类:一类是直角;一类比直角小,一类比直角大

5、师小结,命名引题:像这类比直角小的角数学家把它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评析】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探索的全过程,这样他们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采用分类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这些角的大小不一样,帮助学生理解“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从中揭示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

三、辩角找角,巩固内化。

1、辨认角:这儿有一组角,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角吗?

有争论的角,引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小结辨认角的方法。(一看;二比。)

2、找角。

(1)找景区路牌上的角。

(2)找钟面上的角。

师:(依次出示1时,3时,7时的钟面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什么角吗?也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几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也能锐角、直角、钝角?

师:(隐去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想一想,9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形成什么角?

【评析】从辨认图形中的角,到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概念的过程,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断完善,理解不断提升,也让学生感受到“角”切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折角变角,深化认识。

1、出示圆形的纸片,从这张圆形的纸片上你还能找到我们所认识的角吗?动动手,动动脑,利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我们今天所学的锐角或者是钝角。

3、展示学生作品,利用圆形的纸片折出不同大小的锐角和钝角

4、展示老师创造的活动角:

①学生操作,变一个直角,又变一个钝角,体会各角之间可以不断变化。

②师演示变一个锐角,放在比直角小的位置,它是锐角吗?再小一点它是(锐角)小一点,再小一点呢?这些角明明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锐角?像这样不同大小的锐角能变多少个?

③放在比直角大的位置,它是什么角?大一点,再大一点呢?你又有什么发现?

【评析】活动角的运用恰到好处,从静态的角引导到动态的角,让学生在变化中认识角,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向学生初步渗透变与不变、推理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五、欣赏角,体会各种角的妙处。

1、出示坐姿端正的图片,体会直角的妙用。

2、出示路灯图片,体会钝角、直角的妙用。

师:这里有三种路灯安装方式,现在如果你是一位路灯安装师,你会把路灯装成哪样?为什么?

3、出示钉子的剖面图,体会锐角的妙用。

【评析】练习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有对课本习题的充分利用,又有来自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从体会直角、钝角、锐角在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入手,向学生初步渗透辩证思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引导学生从语文角度给“锐角”、“钝角”作了一个有趣的解释,让学生感受数学有其自身的“理性的冷艳”之外,也有一点文化的“感性的浪漫”。

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