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从上面的这些唐代的诗句来看,古琴的弦数都已经固定下来了,那么古琴最初创做出来的时候就是七弦的吗?从陆续出土的文物来看,事情似乎并不简单。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1)

先贤造琴说

关于古琴是谁创造的,众说纷纭。伏羲造琴说,桓谭的《琴道》,蔡邕的《琴操》中都有记载。而先秦史官的《世本》,刘安的《淮南子》,杨雄的《琴清英》等记载的,则是神农造琴说。这些书中虽然有记载,但也只是言明是谁创作的,并没有说明最初创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尚书》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舜做五弦琴,以歌南风。”这里可以知道,古琴一开始其实只有五根琴弦的,而之后文王加一根,武王加一根,才成为七弦琴。从这里看,周代的古琴和我们现在的古琴,似乎就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都是七根弦。根据后来出土的相关文物来看,早期的古琴,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古琴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2)

文物出土

出土的古琴文物中,比较出名的是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琴,这里面出土的琴是十弦琴,琴在后半部分突然变窄,整体形状如同一个铲子,底板和面板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粘合在一起,而是分开的。琴面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经过髹漆等工艺之后,变得很光滑,而是起伏不平的。

我们都知道古琴有散音,按音,和泛音这三种基本音,按照出土的琴来看,起伏不平的琴面,根本不适合弹奏按音,以及需要的走手音。这样的琴,其表现力势必就会局限在单纯的空弦散音上,但是单纯的散音,又如何能够满足表演需要呢?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3)

曾侯乙古琴

在1990年的时候,山东章丘女郎山战国墓发掘出来过一件琴佣,这里的琴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琴就非常的相似了,并没有尾部突然变窄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琴佣是将琴放在桌子上弹奏的,这和我们今天弹奏古琴的方式几乎没有大的差别了。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4)

战国琴佣


曾侯乙墓和女郎山战国墓年代相隔并不久远,造成出土的实物琴差别很大的原因,可能跟地域性有关,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可能并非是古琴的正度,而是具有地域特色的琴。根据这些出土的文武,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古琴基本的形制和现在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了。

徽位的出现

今夫盲目者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

这是刘安的《淮南子》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盲人,虽然分不清黑白昼夜,琴却弹的非常好,这跟我们今天弹琴需要看着左手徽位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相关的资料来看,那个时候古琴的形制虽然跟现在差不多了,琴弦也是七根,但是并没有出现徽位,所以也就不需要刻意的去看着左手。就跟二胡一样,并没有准确的徽位去定音,全靠熟练程度,所以即便是瞎子阿炳,也能够演奏惊世的乐曲。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5)

魏晋时期,徽位出现。嵇康在其《琴赋》一文中写道:

徽以钟山之玉

意思就是用钟山的玉来做琴徽,在出土的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中,嵇康手中的琴,就已经出现徽位了。徽位的出现,丰富了古琴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古琴的传播,降低了古琴的入门门槛。在徽位出现之前,音准只能通过演奏者的耳朵去听,这对演奏者的耳力天赋要求就非常高,普通人无法找到正确的徽位,无形中将很多人挡在了门外。琴徽的出现,直接标明了音位的位置,使得古琴不再是专业的乐师才能演奏的乐器,于普通人而言,也是入门极快的乐器。


古琴演变过程(两块木板如何成长为奏响绝世清音的乐器)(6)

竹林七贤画像砖

真正将古琴推向文化巅峰,当属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繁荣,让很多文化界的大佬纷纷为古琴站台,如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文人琴的出现,使得古琴的地位被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并一直延续至今。


,